产学研办学模式下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途径

时间:2022-10-16 06:46:19

产学研办学模式下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途径

摘 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正在我国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但尚未对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有效地推进作用,教育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本文主要分析产学研办学模式下,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善方案。

关键词:产学研;办学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

产学研的办学模式已引起了我国教育界的高度关注,教育部也曾数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明确要求。虽然当前大部分高校将其摆在了重要位置,并获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也遇到了一些瓶颈和问题。

一、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人才需求不对称

有些高校的专业设置缺少针对性和目标性,培养出的学生缺少单项专业能力,多数多能少专,缺少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的学校不考虑自身的教育情况,盲目增设新专业,导致专业设置重复,造成专业虽多但授课内容相似的现象,缺少品牌专业和独特专业,导致毕业生就业时选择性不强。有的民办高校对自身定位不准,盲目转变模式,专业课课程压缩或者单纯地将课程叠加,突出基础课削弱专业课。

2.缺少应用型人才培养合适的教材

在选择教材的时候,多数学校十分注重专业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轻视实践教学,教材内容缺乏专业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得学生对专业知识仅停留在理论认知阶段,未能完成实际应用的教育理念的目标。同时,教材的编撰和出版发行不可避免的带有一定的滞后性和延期性。

3.针对性的技能训练实效性差

高校教学条件有限,难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应用型技能进行训练,主要表现在教学设备的缺乏,例如建筑学专业基本都是通过模拟沙盘来展示建筑设计。教学设备的缺乏和品种的单一,教学的应用性和理论性脱节,使学生缺少在应用型实训场地的实践。此外,有的高校缺少教师与学生同步操作的条件,学生缺少实践性、观摩性,对培养应用型人才造成阻碍。

二、产学研办学模式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途径

构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环境的首要前提,是要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适宜高校操作、迎合当代大学生特征的培养机制。通过一系列培养措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

1.构建多学科融合的应用型人才模式

制订多学科融合的课程体系,学科专业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要素。多学科教育相互融合,使得各个学科在内容和组织上都有交集,更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结合不仅使学生更加牢记理论知识,还能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所以,高校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构建多W科融合体系,来培养学生的技能与创新能力。

2.组建优秀教师队伍

为了组建更优秀的师资队伍,引进兼职教师,鼓励教师进修是关键。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教师的一般方式为:引进企业内部的专业人员即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授课;选择有发展前途的教师进行深造。据统计,在高校中兼职教师占专职教师的百分之二十左右,可以看出高校中双师型教师短缺。据此,要加强建设双师队伍、补充学校教师的数量、优化师资力量,从而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因此,招聘兼职教师和来自其他高校的科研管理人员来培训学生非常重要。

3.合理设置专业

以社会需求为基本目标,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和走向,进行学科专业设置,力求专业设置满足和符合市场发展需求。高校要转型,首先要积极主动展开人才市场和企业发展的研究,根据社会的发展方向,及时改造老专业,增设新专业,提升专业能力的应用型,使毕业生毕业后能够直接具有相应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学校努力办出自身特色,加快新兴产业的技术培养,增强学生在社会工作中的核心竞争力。

4.积极与企业合作

(1)校企共同制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下,高校和企业的联系至关重要。要将企业的需求放在重要位置,双方共同制订合理的方案,这不同于传统的培养计划。应用型本科培养计划包含的内容很多,如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

(2)校企共同建设实验室。学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共建培训中心、实验室、培训基地等,将此作为实践教学的基础。高校要建设实习基地,首先要上交关于校内实践基地的相关材料,在得到相关部门的确认之后才能实施建设。评估审核通过后,企业会提供学生实习所需要的器材,并提供教师资源来对学生进行培训。

三、结束语

总之,构建有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环境任重而道远,高校必须完善产学研合作模式,进一步革新育人的理念与机制,改革实践教学,完善师资培训,在大学校园内外大力弘扬创新创业精神,深化学科创新教学改革,构建和谐、科学、高效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沈名杰.完善产学研合作模式,构建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环境[J].艺术品鉴,2016(8):343-344.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自筹项目(2016097)区域创新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省州校联合基金项目(黔科合LH字[2014]7234号)区域创新背景下黔东南地区产学研合作状况调查研究。

上一篇:创建平安校园 优化育人环境 下一篇:豫方言在英语语音中的负迁移现象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