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出口贸易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时间:2022-10-16 06:14:01

当前中国出口贸易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贸易额和贸易量逐年大幅增长,其中出口的增长幅度格外突出。从总量规模上看,中国已是世界出口贸易大国,其中在一些产品上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印有“Made in China”的大量商品出现在世界主要市场上。然而中国贸易大国的地位并没有使中国成为真正的贸易强国,近一年来在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影响下中国出口贸易大幅度下降的现状说明我们离贸易强国的差距还很大,我们必须分析中国出口贸易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

1.在出口增长方式上,粗放型为主的增长方式导致出口低效益

中国外贸出口增长中,粗放、数量扩张型产品出口仍占相当的比重,而质量、效益集约型增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中国以数量扩张为主的粗放型外贸增长虽然创造了漂亮的数字,但主要依靠的是廉价的劳动力优势,产品技术含量低、企业利润微薄、经济效益不高。在按照比较优势定位的国际产业分工中,中国大多数产业处在低端分工位次,多数属于中低技术和劳动密集型生产,由此形成的产业内分工和贸易,极大地促进了加工贸易的发展和总体贸易规模的扩张。但是在对外贸易中,仍存在自主品牌出口产品比重小、竞相压价、以利润换市场的粗放型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导致企业出口效益不高。

造成中国出口粗放型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走的是粗放型增长的路子,主要特征是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入增加,劳动生产率低和产业结构不合理。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经济效益低、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技术进步缓慢、产品质量低等一系列问题。而出口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必然走的是粗放型的道路,表现为出口主要依靠外商投资和外企进行,以加工产品为主,技术含量低,产品生产消耗了大量资源,损坏了环境。

2.在出口产品的品质上,出口企业缺少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产品附加值低,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低

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对外贸易产品结构不断改善,出口结构从改革开放初期以初级产品为主迅速转变为以制成品为主,成为世界上劳动密集型的纺织品、鞋、玩具最主要的出口国,机电产品也成为出口的第一大类产品,并在世界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但是,那些表面上看似资本技术密集的机电产品,其核心部件大多从国外进口,最终在中国完成组装,然后再出口。所以,中国从事的生产活动依然集中于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的环节。目前的出口加工制成品或者缺乏自有技术,或者缺乏自己的销售网络,因而价格很低。

出口商品附加值不高己成为制约我国外贸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矛盾,主要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自主品牌建设薄弱,大量企业靠贴牌生产来支撑贸易规模。我国出口产品中真正拥有自己品牌的尚不到10%,能够在全球有影响力的名牌几乎没有。如广东是全球最大的玩具生产基地,在南海生产的世界著名品牌芭比娃娃,在美国市场零售价是9.9美元,我国企业得到的加工费仅为0.35美元,而品牌所有者却获得近8美元。

二是我国的出口商品普遍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无论是出口的初级产品还是工业制成品,大多处于国际价值链中的末端,不仅产品附加值低,而且获取的外贸效益少。现在中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渠道和专用技术基本上掌握在外资企业手里,中国出口的机电产品中,外资企业占到7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外资企业占了80%以上。如浙江的纺织服装业在国际市场上己占据绝对优势,但出口自有品牌占有率不到10%,在国际市场上缺乏定价话语权,形成了出口量增价跌的不利局面。缺乏原创技术支撑,使我们这个“制造大国”在国际分工中止占据了低技术水平的加工组装环节,在出口商品结构上表现为普通加工产品总量过剩,而高附加值的、具有品牌和技术竞争力的产品少之又少。

3.在出口的条件上,对外贸易条件恶化导致出口贸易摩擦增多

由于中国出口商品缺乏自主品牌,产品附加值低,在国际市场上没有定价权。所以我们只能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依靠低廉的商品价格获得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然而,在全球市场能力过剩的背景下,劳动密集型产品由于其生产活动的进入成本不高,在国际市场上竞争非常激烈。因此,中国出口成品虽然数量增长很快,但是对外贸易的贸易条件却是恶化的。这种依靠低档次商品出口,以数量和低价为主的出口战略,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日益盛行的形势下,很容易引起贸易摩擦,遭到不公正的待遇。中国是目前遭到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由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协定书中15年所谓“非市场经济”条款,中国企业在应诉反倾销调查时出于不利境地。另外,中国出口产品还面临进口国引用特殊保障条款的巨大风险。而且,由于出口商品档次不高,面对国际上愈演愈烈的技术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中国出口商品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目前中国贸易摩擦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从外部经济环境变化来看,主要以下一些有原因:一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加剧了贸易摩擦。二是中国经济的关联影响。三是国外对我国市场经济认识的偏差导致了贸易摩擦有增无减。从国内经济环境看,有如下几个原因:一是我国产业与外部竞争加剧了利益矛盾。二是外贸顺差扩大给贸易摩擦提供了借口。三是一些国家借我国经济体制不完善大做文章。

4.在出口的地域分布上,出口市场过于集中

之前的分析显示,中国出口集中于美国、日本和欧盟三大国家和地区,特别是美国。作为最终市场,美国市场接受了中国约40%的出口,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周边经济体将其对美国出口的最终产品年的生产活动转移到中国,形成中国大量从日本、韩国、台湾进口中间投入品,组装加工后再出口给美国。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对部分国家的出口依赖程度较大,加之产品出口过度激增,很容易导致过度竞争从而引起贸易摩擦。同时,由于出口市场过于集中,我国出口增长也及易受到进口国经济发展状况、进口政策乃至国际政治环境的影响。一旦主要进口国抬高我国产品进入壁垒,实行苛刻的限制政策,那么我国出口的损失将是巨大的。

上一篇:探讨高校院(系)资料室如何更好为教学科研服务 下一篇: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