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产业集群内企业的恶性价格竞争

时间:2022-10-16 05:53:20

论产业集群内企业的恶性价格竞争

摘要产业集群内企业一方面可以获得竞争优势,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容易产生恶性价格竞争等不良行为。本文利用贝特兰德模型分析企业的产品定价,并从无限博弈角度分析联盟的稳定性,指出企业应采取增加产品差异性和组建联盟等方法避免企业间的恶性价格竞争,以实现集群内企业的共赢.

关键词产业集群;产品差异化;企业联盟;无穷博弈

中图分类号F713.54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产业集群是企业之间按专业化分工原则所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一种特殊组织.本文以龙头企业+网络型产业集群作为研究前提,即集群内企业具有水平关联性,生产同一类型产品,产品同质性较强,龙头企业之间的市场结构是寡头垄断.集群内企业可以获得如社会资本优势,技术创新优势,范围经济等竞争优势.但是产业集群在带来竞争优势的同时也可能导致企业缺乏创新动力、产生路径依赖.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大多数集群中出现了企业竞相压价,即“恶性竞争”现象.价格战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降低整个集群的利润,削弱企业创新能力,降低消费者忠诚度,进而影响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因此,回避具有破坏性的恶性价格竞争既是企业迫切期望的, 也是相关管理部门十分关注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价格竞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从产品差异化角度出发,这一研究的大部分文献是围绕Hotelling\[1\]线性定位(location)或Salop空间(spatial)圆形市场模型\[2\]展开的.如赵德余(2006)分析双寡头垄断市场的价格竞争与产品差异化策略,得出产品差异化策略有助于弱化市场价格竞争的强度以及对保留价格的采用\[3\].Simon P.Anderson(2010)等通过分析产品差异化下的动态竞争,得出产品差异化程度与价格是U型图的关系,即产品的价格随产品差异化程度先降低后上升.且在生产能力对称的情况下,产品的价格随产品差异化程度的增加而上升\[4\].Michele Piccione(2012)等进一步研究产品差异化程度和价格竞争关系,在基于企业与消费者相互作用且产品差异程度低的条件下进行价格竞争分析,得出在无行政干预的条件下,产品差异化程度越低,价格竞争越激烈\[5\].从联盟角度出发,王伟光(2001)认为在一次博弈中企业联盟理论上可以使得企业获取最大的联盟利润,但在实例分析彩电企业价格联盟时发现联盟失败,企业多采取背叛行为\[6\].鞠文杰等(2011)基于恶性价格竞争形成阶段的动态博弈分析,得出改善内部本省环境和外部监管环境能有效治理企业恶性价格竞争\[7\].但并未从企业本身出发来探讨怎样避免恶性价格竞争.通过以上分析发现,产品差异化以及存在策略的市场竞争分析中,产品差异化大多通过质量来评判,而产业集群内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同质性很强,用质量衡量有失偏颇.且上述研究的价格竞争只考虑一次博弈,而产业集群内企业由于具有地理集中性、根植性、网络化、同质性和关联性这四个特征,往往进行的是无限重复博弈.

因此,从现实背景和已有的研究发现,解决集群内企业价格恶性竞争已迫在眉睫.由于产业集群内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大多雷同,产品差异性小,因此,本文试图从产品差异化与企业联盟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集群内企业竞争的动态演化博弈过程,揭示集群企业的产品定价原则,寻找避免恶性价格竞争的途径,为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2集群内企业产品定价模型分析

当集群内企业生产同质性较强的产品时,企业之间的竞争就表现为价格竞争,故把企业的定价模型构建为贝特兰德模型.其假设为企业之间进行的是价格之争,而不是产量之争;价格是产量的唯一变量,即Q=Q(Px,Py)(x,y为两个寡头企业);市场上仅有两个寡头企业且是非合作的;企业不存在生产能力约束.

4结论和建议

本文的研究表明:当集群内企业联盟较易建立时,避免恶性竞争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企业联盟.但当集群内企业联盟难以建立时,或企业采取背叛行为的概率较大时,企业要获得利润最大化,需要增加产品的差异性.因此,面对价格战企业的第一种解决办法就是组建企业联盟,获得最大的联盟利润,从而避免恶性的价格竞争.其主要途径有:政府、行业协会等相关管理部门协调集群内企业组建战略联盟,并体现为集群内企业产品的价格联盟;增强产业集群企业间的产业关联度,以增大产业集群企业间的组织临近性,使得联盟企业采取背叛行为的机会成本增加等.第二种解决办法是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扩张产品线,提高产品在细分市场上的集中度,通过产品改良推出功能更强、性能更好的产品,促进产品档次序列的形成,适时完成产品的升级,以利于集群内企业杜绝恶性价格竞争.

参考文献

[1]H HOTELLING. Stability in competition\[J\]. Journal of Economics, 1929,153 (39): 41-57.

\[2\]S SALOP, J STIGLITZ. Bargains and ripoffs:a model of monopolistically competitive price dispersion \[J\]. Reviewof Economic Studies, 1977, 44 (3): 493-510.

\[3\]赵德余,顾海英,刘晨.双寡头垄断市场的价格竞争与产品差异化策略――一个博弈论模型及其扩展 \[J\].管理科学学报,2006 ,9(5):1-7

\[4\]Simon P ANDERSON, Yves SCHNEIDER. Dynamic price competition with differentiated products[EB/OL]. [2010-10-13]http://www.virginia.edu/economics/Workshops/Fall 2010/Theory/schneider.pdf (working paper).

\[5\]Michele PICCIONE, Ran SPIEGLER. Price competition under limited comparability \[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12,127(1), 97-135.

\[6\]王伟光.结构性过剩经济中的企业竞争行为―以彩电企业“价格联盟”的终结和价格战再起为例\[J\].管理世界,2001(1):170-177.

\[7\]鞠文杰,孙绍荣,廖雅.恶性价格竞争治理的博弈分析\[J\].科技与管理,2011,13(1):34-36.

\[8\]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上一篇:股市投资回报过程的长相依性与风险度量 下一篇:浅谈利用心理张力提高科学实验课的思维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