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管理层收购(MBO)的发展情况综述

时间:2022-10-16 05:51:13

国内外管理层收购(MBO)的发展情况综述

摘 要:MBO现象自首次发现至今已经有30年,我国MBO也经历了十几年的时间,但国内外MBO经历了截然不同的发展历程。本文将对国内外MBO的发展历程及各时期特点进行总结和阐述。

关键词:管理层收购;发展情况

1、国外MBO的发展

1980年,英国经济学家麦克・莱特首次发现了MBO的现象,从规范定义MBO至今,国外MBO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萌芽期(20世纪六十年代)

20世纪六十年代末期,新兴的并购理论使得传统的并购理论遭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挑战。随着企业不断地成长和向多元化发展,收购活动和交易活动的有效性得到了投资者和商业银行家的普遍赞同,但多数的收购是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多数的多元化企业并不拥有实施并购的高素质管理技能。

第二阶段:发展初期(20世纪七十年代)

20世纪七十年代,MBO与股票起伏涨跌的关系十分紧密。在20世纪六十年代,作为西方代表的美国股市表现得异常活跃。从二级市场的变化来看,有很多私人的企业想在这个时候趁机上市。但是,由于证券市场规模的扩容,在证券市场上各个公司的情况也是良莠不齐,众多公司的股价存在着高泡沫成分。20世纪七十年代,股市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大部分公司的股票市值下降幅度巨大,一部分金融战略投资人发现,这是一个可以利用低成本进行扩张的好机会,于是,杠杆收购浪潮应运而生,企业的管理层也加入到了杠杆收购的浪潮中,通过高额负债融资进行对目标公司的收购,这样,MBO便诞生了。

第三阶段:飞速发展阶段(20世纪八、九十年代)

时间进入到八十年代,由于MBO在降低成本等方面的突出贡献,MBO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英国,当时MBO已然成为一种方便的所有权转换形式和有效融资形式的代表。MBO的实施实现了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转化,并对公营部门进行了私有化的改造。

20世纪九十年代,学者和专家认为,MBO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方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虽然在九十年代初期,垃圾债券市场发生萎缩,MBO的发展变缓,但是,从20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开始,MBO又开始了新的发展。

2、MBO在我国发展的现状

我国的MBO起步较晚,其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而且我国MBO的发展道路曲折坎坷。本文将MBO的发展历程分为以下5个阶段。

第一阶段:探索期(1997年至2001年)

在国家产权政策的引导下,我国上市公司于1997年首先开始MBO,开始了对管理层的长期激励。“粤美的”是我国通过MBO的第一个上市公司,并且通过MBO,实现了国有股份的成功退出。

第二阶段:快速成长期(2002年至2003年)

2002年8月开始,有关于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宣布实施MBO的信息开始大量涌现。同年9月,财政部放开国有股向民营企业的转让;同年10月,中国证监会在其颁布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中,对收购主体是目标企业管理层的情况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和解释;同年11月十六大召开,会议针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和MBO的审批这一技术性困难展开了讨论,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在处置国有资产的股权转让和产权变动时拥有了更大的自,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地方政府也被赋予了最终审批权。于是在我国便开始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的MBO运动。

第三阶段:曲线发展期(2003年至2004年)

2003年,MBO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来到了第七个年头,以往被遮盖的问题开始显现。在2003年3月,财政部突然叫停MBO,并在《关于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的复函》中向原国家经贸委企业司提出了建议:在我国关于MBO的法规制度还没有完善之前,暂时停止受理和审批MBO案件,等到相关部门通过研究之后再做决定。貌似我国的MBO运动应该告一段落了,可是隐性MBO的市场繁荣依旧。在此之后,我国还掀起了一轮上市公司曲线MBO的浪潮。

第四阶段:相对停滞期(2004年)

2004年8月,在复旦大学的一场演讲中,郎咸平公开指责了格林柯尔的董事长顾雏军,批判他在“国进民退”的过程中席卷国家财富,侵吞国有资产,于是在中国的大地上掀起了国有资产流失的激烈辩论。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讨论,国资委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从2004年8月至11月,针对21个省的国有企业制度改革和产权转让的情况及事宜,国资委和其他部门通过监督和检查发现,最突出的问题是MBO交易不规范。国资委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案,并且于2005年上半年陆续完善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第二,到2004年底,国家终于明确政策,开始规范操作,前提是大型国有企业不得实施MBO、中小型国有企业经营者接受离任审计等。

第三,国家启动离任审计方案,如果经国资委监督管理机构调查发现企业经营者由于经营不善对企业利润的下降负有责任,那么该企业经营者不得参与股权的购买。

第五阶段:规范发展期(2005年至今)

2005年4月14日,国资委和财政部共同颁布了《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在暂行规定中明确说明,大型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国有产权暂不向管理层转让,中小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国有产权可以向管理层转让,并把MBO的概念转换为“管理层持股”。2006年春节前,国资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了管理层增量持股的新做法。

3、总结

通过以上笔者的概括和总结,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国内外的MBO经历了截然不同的两个发展过程,但是随着条件的逐渐成熟,国内外MBO都进入了正规的新的时期,这将更有利于MBO未来的发展,也更能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卢容,梁国.MBO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现状及前景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7(10): 33-35

[2] 郑培敏.科学认识,方可规范操作――对MBO形势的判断.[J].经济导刊,2005,(6):12-14

[3] 廖艳华,陆赛钰.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管理层收购的现状与趋势分析.[Z].北京:《商业文化》杂志社,2007

上一篇:The AHP analysis on Quality Evaluation orie... 下一篇:On Skills of Online Publishing Ed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