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造影CT检查在肿瘤诊治中的运用

时间:2022-10-16 05:32:46

腮腺造影CT检查在肿瘤诊治中的运用

本文作者:奚广伟 刘影 单位:本钢总医院口腔科

腮腺肿瘤是口腔科常见疾病,其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对疾病性质的判断和手术方案的选择非常重要。腮腺造影平片检查曾在腮腺肿瘤诊断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是漏诊率较高[1]。随着CT技术的发展,螺旋CT检查并重建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就腮腺造影螺旋CT检查并重建在腮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较少见。近3年,我们将螺旋CT检查并重建技术与腮腺造影相结合,对51例腮腺肿物的患者行腮腺造影CT检查并重建,总结影像特点,探讨对临床工作的指导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51例病例全部来源于我科门诊及住院病例,其中,男29例,女22例,年龄19~68岁,平均46.8岁。病例全部经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包括:腮腺多形性腺瘤20例,腺淋巴瘤17例,单形性腺瘤2例,脂肪瘤1例,淋巴结2例,肌上皮瘤1例,恶性多形性腺瘤3例,腮腺鳞癌1例,黏液表皮样癌2例,腺样囊性癌2例。

1.2方法选择临床查体及超声检查结果提示腮腺肿瘤者,造影检查前签订知情同意书,造影剂均采用45%泛影葡胺,用腰麻留置管自腮腺导管口置入1cm,后连装有45%泛影葡胺的注射器,推注造影剂,至患者有轻度胀痛感后停止注药。注射后立即采用西门子16排CT完成扫描,层厚为1mm。将图像重建为冠状、矢状和水平图像,得出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比对。

2结果

全部病例CT图像均能够准确地提示肿物的存在,结合肿瘤的形态特点和位置特征,对15例多形性腺瘤和15例腺淋巴瘤术前正确诊断;在8例恶性肿瘤中,有4例(恶性多形性腺瘤1例,腮腺鳞癌1例,黏液表皮样癌1例,腺样囊性癌1例)术前提出恶性诊断,另外4例误诊为良性肿瘤;有2例患者为腮腺区淋巴结误诊为腮腺肿瘤经手术治疗。其中以腺淋巴瘤、多形性腺瘤和典型的恶性肿瘤的影像有明显的特点。腺淋巴瘤多位于腺体后下部,在主导管近起始段深面或下方,深度一般为深浅叶交界。其边界清楚,与周围腺体间的低密度带很窄或缺失。在肿瘤周围有时可见不规则增厚软组织影,如发现多发病灶更倾向于腺淋巴瘤诊断。非侵袭性多形性腺瘤一般边界清晰,内部密度不均匀,肿瘤内无造影剂充盈,肿瘤多为结节状,较大者与周围腺体间常可见有明显增宽的低密度带(图1)。一些侵袭性肿瘤(如复发的多形性腺瘤)影像上表现出边界不清,腺体紧紧包绕肿瘤,与腺体间的窄的低密度带消失(图2)。低度恶性黏液表皮样癌边界不十分清楚,没有清晰的低密度带,但可以分辨边界。导管系统无明显破坏,形状为类圆形,肿瘤边缘密度稍高,近中央部密度减低,整个肿瘤内部密度不均(图3)。典型的恶性肿瘤图像表现为肿物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有的恶性肿瘤内密度差别较大,有的在肿瘤内近边缘处可以见有造影剂充盈,如腮腺鳞状细胞癌(图4)。

3讨论

3.1是否需要结合腮腺造影在对腮腺肿瘤患者行CT检查时,有些学者并不赞成应用造影剂[2],认为CT对腮腺肿瘤已经有了足够清晰的显示,而另有学者认为[3],腮腺肿瘤种类繁多,有些肿瘤在没有造影时与腺体密度接近,CT影像上肿瘤边界不易清晰分辨(图5),而在注入造影剂后,使腺体影像密度增高而使肿物边界部分显示清晰。我们支持后一种观点。我们采用的腮腺造影螺旋CT检查并重建图像能够清晰地显示肿物位置、形态特点、与周围组织关系(特别是与主导管的关系),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大量和清晰的肿瘤及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的信息。

3.2三维立体图像与二维图像的比较曾有学者探讨腮腺造影后将图像进行三维立体重建来显示病变位置和周围组织的关系[4],我们通过尝试认为,三维立体图像中主要通过造影剂缺如和导管系统的移位来显示肿瘤的部位,读片时面对的是一个连同肿瘤影像在内的软组织影像被去除后的多层重叠的影像,在显示肿瘤的存在及与周围组织关系上,其效果远不如冠状、矢状和水平图像(图6)。因此我们目前主张采用二维图像多角度结合观察的方法说明病变。

3.3关于造影剂的选择在传统腮腺造影中主要使用2种造影剂,一种是40%的碘化油,另一种是76%或60%泛影葡胺。有学者建议从图像质量考虑,应用碘化油造影可以取得较好的图像对比度和锐利度[5],但是,40%碘化油粘滞度大,注药费力,且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高于应用泛影葡胺者。螺旋CT的灰度分辨率高,在检查中,使用45%的泛影葡胺作为造影剂完全可以满足腮腺相关结构造影的需要。同时,由于造影剂流动性加大,更容易在腺内流动、分布,能够实现更理想的检查结果(图7)。经过总结表明该项检查基本可以满足临床明确病变的部位和范围,对判断肿瘤良恶性有较大帮助。操作简单,费用明显低于增强CT检查,适合广大基层医院应用。

上一篇:舌癌浸润方式与SPF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舌头再造的科学技术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