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高中立体几何专题复习的三种策略

时间:2022-10-16 05:14:42

开展高中立体几何专题复习的三种策略

【摘 要】阐述开展高中立体几何专题复习的三种策略:根据高考重点,开展专题复习;为完善知识结构,开展专题复习;为提高数学能力,开展专题复习。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复习,以取得更好的复习效果。

【关键词】高中 立体几何 专题复习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B-0145-02

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一个重要的知识板块。学习立体几何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图形结构能力,并通过掌握空间之间点、线、面的关系,培养空间感知。在高三复习中,要以这个学习目的为依据,开展针对性的复习活动。一般而言,在高中数学第一轮复习过程中,应以自然章节复习为主,复习高中立体几何基本知识点、基本解题方法,帮助学生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第一轮系统知识复习之后,进入第二轮的专题复习。专题复习是以围绕某一重点所开展的复习活动。专题复习,要突出重点与难点,要注意查漏补缺,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在此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谈一谈高中立体几何专题复习的三种策略。

一、根据高考重点,开展专题复习

高考是高中数学复习的指挥棒,因此要开展立体几何复习活动就应根据高考的知识重点,来开展专题复习。这几年来,全国各地高考数学中的立体几何题目数量稳定,难度也比较适中。立体几何考试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证明题)这三类,分数总值在20分以上。根据笔者总结,全国各地高考中的立体几何一般围绕这些热点来展开:第一,空间的线线关系、面面关系、线面关系。在这三种关系中,对平行关系与垂直关系的判定,以及平行关系与垂直关系的性质。第二,空间的距离、空间角的计算问题。第三,棱锥、棱柱等简单的体积计算、面积计算、相关截面的问题。第四,对球的表面积、体积、球面距离的计算问题。从命题类型来看,也有存在型命题、开放型命题,这些也是高考立体几何命题的一个热点。

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根据这些重点问题,展开专题备考活动。指导学生注重夯实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数学基本技能、熟悉数学基本方法。如在基本数学方法、基本概念上,应做到记熟、记准、会用,并且灵活应用。在数学方法上要注重规范,对规律性的知识要及时进行总结。

立体几何学习的特点,决定了这一类题目的解答模式是由计算与推理论证互相结合。在立体几何题目的解题过程中,所涉及知识点综合性比较强,因此,在平时复习中要强调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为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对学生开展数学知识技能的针对性训练,训练学生有关识图、理解图、应用图等空间想象能力。同时,还是以空间角与空间距离计算、空间线面关系判定,多面体等为专题进行专项复习和训练。但不可盲目求新求难,多练习基本题目,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思维水平。

总的来说,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几何复习的时候,要加强平行、平行与垂直、垂直、平面、角之间的相互转化题型进行专题专项训练,把握好重点,让学生全面而彻底地掌握高中立体几何知识。

二、为完善知识结构,开展专题复习

在开展立体几何专题复习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整理各个零散的知识点,建立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全面地掌握立体几何。为了让学生形成完善的立体几何知识体系,教师应帮助学生总结与梳理出四个证明定理:第一,公理。第二,关于线面平行性质方面的定理。第三,关于面面平行性质的定理。第四,关于线面垂直性质方面的定理。

在立体几何学习中,最为常见的是三个问题:证明、求角、归纳与总结求距离的方法。为此,教师要开展这三方面内容专题复习,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完善的知识结构。如教师应引导学生复习这些知识:

第一,关于垂直、平行关系的证明。弄清楚空间中的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然后在线与线垂直、线与面垂直、面与面垂直关系上,进行转换。在复习过程中通过这样的知识梳理,让学生发现空间上平行与垂直关系的重要特征,并进行转换。

第二,在求空间角的求解上,解题思路应该做到明朗清晰。这一解题步骤可以分为三步:一找(作)角、二证角、三算角。在这三步骤中,作角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个关键步骤。在这一步骤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两个主要数学思想:一是如何处理立体几何平面化问题。二是抓住要点,如在线面角上,借面垂直线、面面垂直的关系,引发出对斜线的射影,如在二面角上,可以处理为线面角或者二面角的补交问题。

第三,在处理空间距离上,应该采取与解空间角的步骤一样:一找(转或作)、二证、三算。在计算空间距离的时候,应该注意距离转换问题。如在处理三角形的高、棱锥、棱柱的高,可以以处理点面距的方式来开展。点面距、面面距、线线距、点线距都可以互相转换,其中,关键就是点线距的转换。

如上面说到的,在数学思想方法上,立体几何常用到划归转化思想,因此要把这种数学思想方法贯穿其中。如证明线与面垂直时,要学会转化为证明线与线垂直的思想;求两个互相平行平面距离时,要学会转化为证明线与线垂直的思想,要学会转化为求解互相平行的直线与平面之间的距离,然后再随之转化为求点与面这两者之间的距离。通过这样的数学思想方法把知识内容统一起来,形成知识网络体系,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

三、为提高数学能力,开展专题复习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是以空间基本图形(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直观图、空间向量、简单体(球与多面体)为载体所形成的学习内容。立体几何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几何直观感知能力、图形语言交流能力。因此,在开展专题复习的时候,应以培养学生具备数学能力为基础。

如为了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感知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教师应开展建构常规问题求解模型的专题复习活动。如开展线、面垂直或者平行关系的论证,对空间距离与空间角的计算进行归类,并进行通行通法等方面训练。又比如,对空间中面与线之间平行、垂直关系的论证,以及计算距离与空间角,都是高考的热点与重点。为此,教师在复习课的时候,应建立处理这几类问题的求解模型,让学生掌握解答这几类多种变形题目的能力。

在立体几何中,空间向量的价值就在于其工具性。空间向量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会采用代数的方法,解答几何学上的问题,加强代数和几何之间的关系,把抽象的推理逻辑性较强的几何问题变为简单化。为此,教师在开展空间向量的专题复习中,要教会学生采用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方法,把立体几何上诸如空间距离、空间角等难点问题、重点问题,变为程序化、模式化。

数学思想是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的重要催化剂。因此,教师在开展专题复习的过程中,在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下,培养学生探究解题方法的能力,即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培养解题能力上,教师指导学生把空间问题化为平面问题的能力,具备自觉运用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意识,以及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另外,在开展专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几何论证和代数推理之间的互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高考对学生数学能力的考查,很多都是围绕计算能力而展开的,因此,在专题复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体积的计算能力,提高学生运算的熟练性、准确性,同时,把几何论证和代数推理互相结合,培养学生自觉使用函数与方程的方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教会学生熟练掌握几何推理的逻辑方法,实现计算和推理的互相补充,培养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提高专题复习的效率。

(责编 卢建龙)

上一篇: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高职模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下一篇:利用画图法帮助优秀运动员解数学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