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146例治疗分析

时间:2022-10-16 04:41:20

肺栓塞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146例治疗分析

【摘要】 目的:重点研究和探讨肺栓塞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和比较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收治的146例肺栓塞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应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76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下腔静脉滤器(IVCF)置入术治疗。然后对两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分析探讨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79%,对照组总有效率78.57%,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 肺栓塞; 下腔静脉血栓;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

中图分类号 R56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0033-02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凝结后形成的,主要致病因素有高凝状态、血流缓慢以及静脉壁受损,血栓一旦形成后较难消融并扩散至肢体的深静脉主干,演变为后遗症,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长期影响,临床后果严重[1-2]。对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收治的146例肺栓塞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收治的146例肺栓塞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76例,女70例;年龄30~75岁,平均(55.0±3.6)岁。所有患者均经下肢彩色超生检查以及临床诊断确诊为肺栓塞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其中左下肢108例,右下肢38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观察组7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总计70例应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时,保证患者的治疗姿势正确,对产生临床并发症的患者给予相应的治疗,例如胸痛患者给予吗啡、杜冷丁等药物服用;低血压患者给予阿拉明等药物治疗[3]。对患者采用相应的抗凝和溶栓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治疗。治疗期间,严格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测,发生意外情况要及时地做好应急措施,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观察组总计76例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应用下腔静脉滤器(IVCF)置入术治疗,局部浸润麻醉,确定双侧肾静脉开口位置,确定下腔静脉直径,在肾静脉开口下方1~2 cm处,释放并固定滤器[4-5]。

1.3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临床表现为相应的不良临床症状消失;好转为相应的临床不良症状部分消失,仍有部分不良症状存在;无效为相应的不良临床症状没有得到缓解[6]。总有效=治愈+好转。

满意度评价标准:采用自制满意度评价表,满意度分为满意、良好、不满意。总满意=满意+良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0.79%,对照组总有效率78.57%,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凝结后形成的,主要致病因素有高凝状态、血流缓慢以及静脉壁受损,血栓一旦形成后较难消融并扩散至肢体的深静脉主干,演变为后遗症后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长期影响,临床后果严重。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最严重的并发症为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是肝肿瘤术后的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7],尤其是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其发病率与病死率都非常高,就美国而言,每年肺栓塞病的增长人数约为68万,死亡率居第三位,仅次于肿瘤与冠心病。该病虽多发于欧美国家,但根据近些年的研究显示,肺栓塞在我国也有诸多患者,发病趋势逐年上升[8-9]。肺栓塞的发生比较迅速,多数没有前兆,由于肺栓塞疾病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与体征表现,因此易发生误诊、漏诊现象,贻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甚至造成死亡[10]。肺栓塞(PE)疾病主要的病理是肺循环障碍,在临床上会出现一些相应的不良临床症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例如呼吸困难、晕厥、心悸、紫绀、咳嗽、胸痛、颈静脉充盈、窦性心动过速、血压下降、咯血以及下肢浮肿等[11]。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46例肺栓塞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组总有效率90.79%,对照组总有效率78.57%,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下腔静脉滤器(IVCF)置入术治疗肺栓塞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目前已经成为治疗肺栓塞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主要方法,对我国治疗肺栓塞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方法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12-15]。

参考文献

[1]张敬明,金茹,胡文杰,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下腔静脉滤器对预防肺栓塞的意义[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0):1361-1362.

[2]李可,陈健,彭汉武,等.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67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1,15(4):270-272.

[3]Gary T,Starz I,Belaj K,et al.Hyperlipidemia is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 in patients after pulmonary embolism[J].Thrombosis Research,2012,129(1):86-88.

[4]王远松,赵红,郭秋岑,等.下腔静脉滤器植入预防肺栓塞25例[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13):98-99.

[5]邵明哲,赵,梅家才,等.下腔静脉滤器预防骨创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围手术期肺栓塞[J].中华外科杂志,2012,50(5):418-421.

[6]Brodmann M,Gary T,Hafner F,et al.Massive pulmonary embolism caused by internal iliac vein thrombosis with free-floating thrombus formation in the inferior vena cava[J].Annals of Vascular Surgery,2012,26(3):420.

[7]Leong S,Oisin F,Barry J E,et al.Bilateral 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 insertion in a patient with duplication of the infrarenal vena cava[J].Irish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2012,181(3):389-391.

[8]郭修海,朱传江,杨斌,等.下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医学综述,2011,17(3):473-475.

[9]王晓陶,张中和,马季娜,等.肺栓塞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2001,20(1):11-13.

[10]王剑锋,ZHENG Juan,钱晓军,等.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栓塞的长期随访结果[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8,42(8):826-829.

[11]陈大荣,宋伟勇,吴益夫,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肺栓塞的防治[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2):2644-2646.

[12]朱永彪,张莹,李世良.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及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5):44-45.

[13]侯艳,顾玉江.诊断肺栓塞的常用临床检查方法分析和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0):185-187.

[14]宋会涛.下肢静脉曲张术后突发肺栓塞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中国医学创新,2012,9(8):130-131.

[15]郭兆立,滑永生,赵文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预防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30-31.

(收稿日期:2013-09-11) (编辑:朱姣)

上一篇: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观察 下一篇: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应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