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观之我见――师爱的魅力

时间:2022-10-16 03:44:44

摘 要:本文从学习陶行知先生的献身教育、无私奉献的精神;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精神;孜孜以求、探索教艺的精神;以身作则、教人求真的精神;艰苦奋斗、以苦为乐的精神五个方面入手,结合工作体会提出对教师师德建设的几点思考,并结合自身情况提出提高职业素养的目标和方法,对中学教师的师德素养起借鉴作用。

关键词:师德观;职业素养

一、陶行知先生伟大的师德观

1.学习陶行知先生献身教育、无私奉献的精神

陶行知献身教育、无私奉献的精神来源于他的崇高理想和信仰。他的一生是在国家多难之时、民族危急之秋度过的。1917年,他在学成归国途中,就立下了“要使全中国人民都受到教育”的宏愿,他认定教育是“大有可为”“永久有益于世”的事。1924年他赋诗明志:“人生天地间,各有所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他所说的大事,就是改造中国教育。为了实现这一远大理想、宏伟目标,作为一个本可以享受荣华富贵的留洋博士的陶行知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他怀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诚之心,主动离开大学教授的岗位,自动放弃教育厅长的宝座,毅然穿上布衣草履,义无反顾地奔赴落后的乡村,面向最下层的劳动人民,与劳苦大众休戚与共,全身心地投入到创办乡村学校,推广教育事业中去,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人民的教育,为我们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学习陶行知先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精神

陶行知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乐意为学生服务。他说:“我自为牛为马,任人呼虎呼龙。”陶行知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希望师生能够打成一片。他说:“我们希望今后办训育的人要打破侦探的技术,丢开判官的面具。他们应当与学生共生活、共甘苦,做他们的朋友。”他反对师道尊严,教师专制,他认为“传统的方法,把师生的界限分得太严”,“有些教师不惜使用强迫手段要学生朝着教师指定的路线走,结果造成师生对垒,势不两立。在势不两立的局面下,还能教学生接受他的指导吗?”他要求教师要“宽容和了解学生”。陶行知的这些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中所体现的伟大师爱,与今天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息息相通,在大力推行新课改的今天,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重温一下陶行知这些有关师爱的论述,感受他“爱满天下”的博大情怀,是非常必要的。

师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师德的核心就是尊重和热爱学生。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爱心是教育的剂,有了这种真挚的教育爱,就能在师生之间筑起一道情感的桥梁,自然形成一种互相尊重、心心相印的教育氛围。在这种情境下,最易产生“共鸣”,就会出现“皮格马利翁效应”。倘若因为学生的什么“错误”“失误”而对学生冷嘲热讽,甚至于谩骂侮辱,这不仅与教师的职业道德背道而驰,而且会极大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逆反心理,这会给你的教育带来多大的负面影响啊!陶行知早就告诫了我们:千万不能做“糊涂的先生”。热爱学生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首要条件,没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没有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就谈不上什么“真教育”。

二、关于教师师德的几点思考

1.树立职业理想,建构发展目标

作为一名有志于教育事业的人:首先,要树立起责任意识。培养好责任意识,看待事情的方式就会变得更全面。其次,全面发展自己。要把自己现阶段的学习发展与未来的职业发展结合一起,从中获得提高和完善自己的动力。最后,视职业为事业,勇于探索开拓。

2.明确道德责任,增强为师意识

道德责任具有自觉性、广泛性、必然性的特点,偏重将外在的道德约束内化为主体的、主观的道德自觉意识或内在道德理性。对于教师职业而言,教师的职业责任主要体现为教师必须履行人格示范和道德引导的责任。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之中,认识水平有限,因而他们把教师的引导、示范视为自身发展的重要目标,甚至把教师看作是社会道德的权威和知识智慧的代表,这就决定了教师不能以任何借口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使学生缺乏好的榜样而无所适从,同时,教师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使其教育富有成效。

3.提高健康心理修养的自觉性,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成长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极为密切的。心理健康的教师,他们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也高,因为心理健康的教师会让学生感受到温暖、轻松和愉快。相反,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紧张焦虑,久而久之,很可能产生不良的心理,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三、关于提高职业素养的几点打算

1.注重学习

注重学习就是要系统地学习师德理论,包括中外古今的教育伦理思想,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勤于思考,就是把学习到的间接经验与自身的道德经验结合,进行理性的判断,力求理解和掌握。

2.榜样学习

选择自己的榜样,学习其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激励自己进取。要利用一切机会与优秀教师交流,同时多参加教育活动,与优秀教师座谈,细心体会他们的优秀之处,虚心学习,使自己思想得到不断提升。

3.克治自省

“克治”就是克服和整治自己不合乎师德要求的念头、缺陷和习惯;“自省”是自我反省,在师德的进一步升华上,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日常学习、行为动机和效果及其所表现的道德认识和情感、意志做进一步的检查和审核。

4.慎独躬行

慎独躬行就是要在与人相处或自我独处的时候恪守道德,这需要坚持不懈。没有长期的努力,自我锻炼和修养,是不可能达到的,从点滴做起,才能符合师德的最基本要求。教师的师德培养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自觉修养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将师德培养贯穿于日常生活和学习之中,由他律转化为自律。学习研究陶行知等教育家的师德观,提高认识,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在实践中刻苦磨炼,不断提高,实现知与行的统一,不断开拓师德的新境界。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实验学校)

上一篇:刍议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合作学习 下一篇: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动手实验操作的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