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患者的护理

时间:2022-10-16 03:44:33

心绞痛患者的护理

【中图分类号】R71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351-01

【摘要】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心肌急性暂时性缺血,缺氧,引起的以胸骨后或心前区发作性,压榨性疼痛或闷压不适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官腔狭窄或部分阻塞,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当心脏负荷突然增加或冠状动脉痉挛时,冠状动脉供血量不足以满足心肌代谢的需求,引起心肌急剧,暂时的缺血,缺氧,代谢产物刺激心脏内自主神经传入纤维,而产生心绞痛。临床上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及绝经后女性,常因劳累,情绪激动,寒冷,饮食不当或便秘诱发。

【关键词】心绞痛护理

1. 症状典型心绞痛具有以下特征:

(1) 部位:常见于胸骨中段或上段之后,其次为心前区,可放射至颈,咽部,左肩与左臂内侧,直至环指和小指。

(2) 性质:突然发作的胸痛,常呈压榨,紧闷,窒息感,常迫使患者停止原有动作。

(3) 持续时间:多在1-5min内,很少超过15min

(4) 诱发因素:疼痛多发生于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餐,受寒等情况下。

(5) 缓解方式: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几分钟内缓解。

2.心绞痛发作时患者面色苍白,冷汗,气短或有濒死恐惧感,有时可出现血压波动或心律,心率的改变。

3.掌握心绞痛患者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后应密切观察脉搏,血压,呼吸的变化情况:密切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范围,反射性,持续时间,诱因及缓解方式,以利于及时正确地判断,处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进行心电监护,无条件时,对心绞痛发作者应定期检测心电图观察其改变。

对症护理

患者主要表现为疼痛,应即刻给予休息,停止活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必要时给予适量镇静剂,如地西洋等,发作期可给予吸氧。

一般护理

1. 休息和活动保持适当的体力劳动,以不引起心绞痛为度,一般不需卧床休息。但心绞痛发作时已立即休息,不稳定型心绞痛者,应卧床休息。缓解期应根据病人的活动能力制定合理的活动计划,以提高病人的活动耐力,最大活动量以不发生心绞痛症状为度,但应避免竞赛活动和屏气用力动作,并防止精神过度紧张和长时间工作。

2. 饮食原则为低盐,低脂,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1)控制摄入总热量,吃饭七成饱,避免过饱,少食甜食,晚餐宜少。(2)低脂饮食:限制动物脂肪,蛋黄及动物内脏的摄入,常食植物油(豆油,菜油,玉米油等)(3)低盐饮食:通常以不超过6g/d为宜,若有心功能不全,则应更少。(4)限制含糖食物的摄入;少吃含糖的糕点,糖果,少饮含糖的饮料,主食要粗细搭配,以免热量过剩,体重增加。(5)一日三餐要有规律,避免暴饮,暴食,戒烟限酒。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增加维生素的摄取并防止便秘的发生。

3. 保持大便通畅由于便秘时病人用力排便可增加心肌耗氧量,诱发心绞痛。因此,应指导病人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增加食物中纤维素的含量,多饮水,增加活动,以防发生便秘。

4. 用药护理;注意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含服硝酸甘油片后1-2分钟开始起作用,半小时后作用消失。硝酸甘油可引起头痛,血压下降,偶伴晕厥。

5. 心理护理;心绞痛发作时病人常感到焦虑,而焦虑能增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心肌耗氧量,加重心绞痛。因此病人心绞痛发作时应专人守护,给予心理安慰,增加病人的安全感。

健康指导

1.生活指导:指导患者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活动应循环渐进,避免重体力劳动。急性发作期间应就地休息,缓解期避免劳逸结合。

2.避免诱发因素: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于兴奋、激动和紧张,生活有规律,避免饱餐,激烈运动,过度劳累,受寒冷,潮湿刺激等各种诱发因素。

3.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心绞痛发作期及预防心绞痛的药物。

4.减少危险因素:如戒烟,选择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纤维饮食,保持理想的体重。

5.定期随访。

上一篇:中风患者康复期的心态状况及心理护理策略探析 下一篇:自然堂忙做“高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