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对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诊断价值

时间:2022-10-16 02:49:37

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对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对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治疗COPD 的患者56例,其中男35例,女21例。其中观察组 28 例,男17例,女11例。分别在治疗第3d,第6d,第14d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的WBC、PCT、CRP等指标的变化,同时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的咳痰、咳嗽、体温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根据PCT降到正常时停用抗菌药物,大部分患者均无咳痰、咳嗽症状,所有患者的体温和WBC均降至正常;对照组根据CRP降到正常时停用抗菌药物,仍有大量患者有咳痰、咳嗽症状,且有部分患者的体温和WBC比正常高。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对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均具有诊断价值,血清降钙素原诊断价值更高,我们应该大力推广其在 COPD 病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慢性阻塞性肺病

中图分类号: R563 文献标志码: A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由于其主要发生在老年人中,社会老龄化逐年增高,其发病率也随着增高,其以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症为特征,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常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 ,气短、呼吸困难,喘憋、胸闷,甚至会出现全身症状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 精神抑郁和焦虑等。COPD可以根据临床表现、危险因素接触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确定,如能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可以减轻症状, 阻止病情发展,改善患者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1]。本研究主要探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COPD病程中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治疗COPD 的患者56例,其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56~79岁,平均年龄(68.4±4.7)岁。所有患者按照《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病诊疗指南(2013修订版)》诊断:诊断慢阻肺需要进行肺功能检查,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70%即明确存在持续的气流受限,除外其他疾病后可确诊为慢阻肺。因此,存在持续的气流受限是诊断慢阻肺的必备条件。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2]。所有患者均有 肺部感染的症状:咳痰、咳嗽,体温38.5℃~39.2℃,入院后检测WBC(2.8~23.9)×109,CRP(53.7±16.2)mg/l,PCT(1.4±0.3)μg/l。根据不同检测指标判断治疗效果分为观察组(检测PCT判断治疗效果)和对照组(检测 CRP判断治疗效果)。其中观察组 28 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67.5±4.5)岁,体温(38.4±0.6)℃,PCT(1.45±0.41)μg/l ,WBC(16.4±4.7)×109,CRP(56.1±13.5)mg/l;对照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68.3±4.2)岁,体温(38.3±0.4)℃,CRP(55.8±13.3)mg/l,WBC(25.3±3.8)×109,PCT(1.39±0.38)μg/l。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痰培养+药敏结果给予敏感抗菌药物治疗, 并按照《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病诊疗指南(2013修订版)》急性发作期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和激素等药物。

1.3观察指标 分别在治疗第3d,第6d,第14d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的WBC、PCT、CRP等指标的变化,同时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的咳痰、咳嗽、体温变化情况。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3d,第6d,第14d PCT分别为(1.23±0.32)μg/l、 (0.75±0.27)μg/l、(0.38±0.12)μg/l,其相对应的WBC分别为 (16.2±2.8)×109、 (8.8±2.3)×109、(5.1±1.9)×109,咳痰、咳嗽者为 21例、9例、2例,体温(38.0±0.5)℃、(37.5±0.4)℃、(36.3±0.5)℃,见表 1。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第3d,第6d,第14d CRP分别为(39.6±12.2)mg/l、 (22.3±9.7)mg/l、(5.9±3.3)mg/l,其相对应 的 WBC 分 别 为 (22.5±2.4)×109、 (17.7±2.3)×109、(13.4±1.8)×109, 咳痰、咳嗽者为 24例、18例、9例,体温(38.2±0.3)℃、(38.0±0.4)℃、(37.9±0.3)℃,见表 1。

3讨论

COP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普遍认为COPD以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症为特征引起其发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个体易感因素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支气管哮喘和气道高反应性)及环境因素。COPD的病理生理:气流受限和气体限闭,气体交换异常,粘液高分泌,肺动脉高压。主要有以下主要发病阶段:慢性支气管炎、慢性细支气管炎、肺气肿,后期甚至引起右心衰,危害人们的健康[3]。

COPD急性加重多由细菌感染诱发,故抗菌药物治疗在COPD加重期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当患者呼吸困难加重,咳嗽伴有痰量增多及脓性痰时,应根据COPD严重程度及相应的细菌分层情况,结合当地区常见致病菌类型及耐药流行趋势和药物敏情况尽早选择敏感抗菌药物。而治疗过程中根据何种指标判断抗菌药物停药,长期以来根据WBC、体温等指标停药,但最近研究显示PCT对判断何时停用抗菌药物也具有重要作用[4]。

本研究主要探讨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对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诊断价值。研究显示,观察组根据PCT降到正常时停用抗菌药物,大部分患者均无咳痰、咳嗽症状,所有患者的体温和WBC均降至正常;对照组根据CRP降到正常时停用抗菌药物,仍有大量患者有咳痰、咳嗽症状,且有部分患者的体温和WBC比正常高。从而证实PCT比CRP在COPD病程中的检测更有意义[5]。

这主要由于,PCT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物质,并在调控细胞因子网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由甲状腺C细胞产生,非细菌感染的患儿血中PCT值较低(

综上,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对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均具有诊断价值,PCT体现出比CRP更好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我们应该大力推广其在 COPD 病程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魏莉,王丽,和小华.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对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意义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2):2237-2238.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病诊疗指南(2013修订版)[J].中华结合和呼吸杂志,2013,36(4):1-10.

[3]周发为.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对危重症患者合并感染病情的评估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0):5146-5147.

[4]施立新,刘云庆,毛宜虎,等.血浆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检测在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4):3363-3364.

[5]马洪刚,梁凌云,孙静.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小儿感染性肺炎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3,5(6):537-538.

[6]郁秀莉,何元兵,夏宇,等.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在社区获得性肺炎和肺结核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3,12(2):190-193.

[7]贺旭东,李振国,宫爱华.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的检测对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23(8):729-731.编辑/申磊

上一篇:孤独症儿童家庭护理者信息需求的质性研究 下一篇:洞口县2006~麻疹疫情分析及麻疹疫苗强化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