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婚俗文化趣谈

时间:2022-10-16 02:32:45

西方婚俗文化趣谈

【摘 要】 本文从多个角度介绍了西方传统婚礼的风俗与习惯。认为虽然婚礼因国而异,但在所有的文化中,却都是一件大喜事。婚礼,不仅仅是进入婚姻生活的必要开端,更包含着对新人的祝福和告诫。

【关键词】 西方婚礼;婚俗文化;婚俗习惯

在我国,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习俗,举行各具特色的婚礼。这些婚礼中应当遵循的习俗就是婚俗。因文化习俗、所处地域环境等的不同,婚礼在形式上也会有所差异。尽管各地不同的婚俗文化都不尽相同,但婚礼的确是一件实实在在的大喜事。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在西方的各个国家究竟有着怎样的婚俗习惯。

美国:大多数的西方婚礼上,新娘都身着传统服装。有一句老话,告诉女人结婚时该穿什么或该戴什么:

“Something old,something new,something borrowed,and something blue.”――“旧东西,新东西,借来的东西,蓝色的东西。”

当新娘筹划她的婚礼时,她的姨妈和姐妹们会念那首传统诗歌:“旧东西,新东西,借来的东西,蓝色的东西”以求好运,并帮她按照习俗一一核查她所需要的物品,给她做婚礼的准备。这句“求好运”的话可追溯到19世纪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许多美国新娘都非常认真地遵循着这一婚服传统:

“旧东西”象征着与新娘的家庭和过去保持联系。许多新娘会戴一件家传珠宝,或穿自己的母亲或者祖母的婚服;

“新东西”象征着新娘的新生活能交好运,顺顺畅畅。婚服通常是新的,但新娘也可戴新首饰或穿新鞋;

“借来的东西”提醒新娘在她需要的时候,朋友或家人会帮助她。这件借来的东西,可以是一块漂亮的手帕,或是好朋友的婚纱;

“蓝色的东西”象征着忠贞不渝。这蓝色之物,通常是穿在新娘腿上的吊袜带,也可以是根缎带或一件珠宝。

罗马:在每种文化中,婚礼都是件特别的大事。因此婚礼上有许多礼仪和迷信。

西方文化中的许多婚礼传统旨在保护新郎新娘免遭厄运。

罗马人推出了伴娘这一习俗(伴娘就是穿得像新娘一样的妇女),用伴娘来迷惑魔鬼;婚礼上有些鲜花气味很浓,可以吓跑魔鬼。因而在过去,新郎新娘都佩戴鲜花。同时,鲜花代表激情和奖赏,传达出繁荣富饶和出类拔萃的讯息,新娘手捧的鲜花,乃是幸福的象征。婚宴结束时,新娘把花束抛向那些参加婚礼的单身女性,有幸接到新娘花束的人将有好运气,也会是下一个喜结良缘的人。

法国:扔吊袜带之风始于法国,因为新娘身上的装束被法国人认为是吉祥物。婚礼上,新娘把吊袜带抛向宾客,任何一个接住吊袜带的人都有指望交好运。在美国,传统做法是新郎把吊袜带从新娘腿上解下,把它抛向未婚男士。接住它的男士,则被认为是下一个要结婚的人。有些婚礼上,接住吊袜带的男士,会把它放在那位接住鲜花的女士的腿上,或者,他们可能开始跳下一支舞。还有一种常见的做法,就是那些接住鲜花和吊袜带的人和新娘、新郎一同照相。

希腊:婚礼面纱是一种希腊习俗,为的是不让恶魔找到新娘。起初新娘戴面纱是作为年轻和童贞的象征,信奉天主教的新娘戴面纱代表纯洁。因此,许多新娘在赴教堂举行婚礼的时候都选择戴双层面纱,新娘的父亲将女儿交给新郎以后,由新郎亲手揭开面纱。

在西方的各个婚俗文化之中,对于配饰、婚礼步骤、新人礼服规格等也有着特有的要求。

钻戒:《圣经》上说,在远古时代,男子向女子求婚时的证物就是指环。9世纪时,教皇尼古拉一世颁布法令,规定男方赠送婚戒给女方是正式求婚所不可缺少的步骤。

新娘礼服的颜色:新娘礼服的颜色代表着传统,也有特定的含义:白色代表纯洁童贞。基督教婚礼上使用的白色连衣裙,起源于乔治五世的祖母维多利亚女王推荐,并定为王室的婚礼用装。1840年维多利亚女王的婚礼就是用了白色连衣裙,引起整个英国社会的关注。此后,西方婚礼上采用白色连衣裙的习惯很快扩展到英国上流阶层,19世纪后也扩大到普通家庭。

在西方的结婚习俗中,新娘会穿着白色的礼服,象征维多利亚时代中的“纯洁”(由于大众和媒体的误导,白色礼服被以为是象征了“”,但事实上代表的是头纱)。因此在这种“白色婚礼”传统中,寡妇或曾离婚的女性被认为不应当在其再婚的婚礼上穿着白色的婚纱。

头饰:新娘子在婚礼当天佩戴头饰的习俗由来已久,古时的女子在适婚年龄都会头戴花环,以区别于已婚妇女,象征着童贞。

新娘会站在新郎的左边:这个习俗起源于抢婚盛行的年代,由于担心新娘的家人会在婚礼上将新娘抢回去,新郎必须空出右手来随时应战。

互吻:根据习俗,婚礼是以新人的亲吻而宣告结束。这一吻有着深刻的含义:通过接吻,一个人的气息和部分灵魂就留在了另一个人的体内,爱使他们合二为一。

抱着新娘入洞房:这一习俗是从一些土著部落的婚俗演变而来的。由于这些部落里的单身女子太少,所以男子们要到邻近的村落去抢亲,将她们扛走,免得她们一沾地就会逃走。今天,人们认为,新娘不能用左脚迈进新房的门,所以最好让新郎将新娘抱进房。

新婚夫妇的汽车:当新婚夫妇乘车出发度蜜月时,汽车的后面会拴上许多易拉罐。它起源于古代扔鞋子的习俗,参加婚礼的宾客们向新人身上扔鞋子,认为如果有鞋子击中了新人乘坐的车子,那么就会带来好运。

汽车鸣笛:跟在新人汽车后面的车队一路不停地鸣笛,以驱走恶魔。

婚礼音乐:时常在结婚典礼上播放的音乐,如结婚进行曲等。较著名的有:华格纳的歌剧《罗恩格林》中的《婚礼合唱》,通常是用来当作进场时的音乐,也称做“新娘来了”(Here Comes the Bride)。孟德尔颂为莎士比亚的戏剧《仲夏夜之梦》所作的插曲《结婚进行曲》,通常是用来当作退场时的音乐。 夏尔-玛丽・魏多的《第五号交响曲》中的《托卡塔曲》,也用来作为退场音乐。

结婚周年纪念日:西方人对于结婚周年纪念日十分重视,美国也不例外。他们为婚后每个周年纪念日都分别取了有趣的名称。

第一年叫纸婚,第二年叫棉婚,第三年叫皮革婚,依次下去是:毅婚、木婚、铁婚、铜婚、陶器婚、柳婚、锡婚、钢婚、绕仁婚、花边婚、象牙婚、水晶婚。

从第十五年以后,每五年一个名称。它们是:搪瓷婚、银婚、珠婚、珊瑚婚、红宝石婚、蓝宝石婚、金婚、翡翠婚、钻石婚。中间银婚和金婚是两次隆重的大典。望文生义,可以看出这些名称象征夫妇情感随着光阴的推移,一年坚似一年,一年更比一年珍贵。

在美国,每逢这些纪念日,夫妻常常互赠礼品,并说一些相互赞美和致谢的话,使对方感到欣慰。有的人甚至画一幅宏大的图画,写上“感谢此生有你相伴”等字样张贴在门口。妻子回家一眼望见,势必深受感动,再次促进夫妻情感。这种做法对促进家庭生活的圆满是大有裨益的。

在大部分的文化里,通常都会存在一些结婚上的传统与习俗,其中有许多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失去了其原始所象征的意义,逐渐演变为世俗婚礼。希望通过以上对西方婚俗的简单介绍,让大家对西方的婚俗文化有所了解,同时,对当代西式婚礼上的各个环节背后的深意有所体会。婚礼,不仅仅是进入婚姻生活的必要开端,更包含着对新人的祝福和告诫。

【参考文献】

[1] 应立国.西方婚礼.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1.

[2] 郁龙于.中西文化异同论[M].三联书店出版社,1984.4.

【作者简介】

姚 敏,西安思源学院国际学院英语教师.

上一篇:焦虑情绪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关系和影响 下一篇:新课标下大学中文师范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