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生命对话的桥梁

时间:2022-10-16 02:07:50

架起生命对话的桥梁

“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沟通与对话,是由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融合重建过程。”作为教师,应该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搭建起与作者生命对话、情感融合的桥梁。

1.体会文本生命流淌的情感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小作者在表达了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谢意后,深情回忆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文章饱含了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渴望和平的真挚情感。

2.找准实现生命对话的靶子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的年段目标,以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情感,建立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从而树立维和观念作为本课要实现的教学目标。

3.确定促进生命融合的利器

通过情境创设拉近学生与文本、作者的距离,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鲜活的事实资料,以指导感情朗读为重点,扣读导悟。

4.搭建生命对话的桥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生词。

2.帮助学生理解书信内容,体会小作者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叩开生命对话之门。

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主释疑,携起文本生命之手。

1.带着你们的疑问来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试着解决疑问。

2.检测字词,理解“维和部队”和“军事观察员”等词语。

字词是朗读和理解的基础。在交流和精读之前,对全文的生词进行检测,一方面是要发现学生的易错字和词,另一方面是帮助学生了解父亲的身份。

3.初步交流解疑。

通过自读交流解疑,对全文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进行整体感知和梳理,同时有助于了解学情。

(三)指导精读,体会失父之痛,架起生命融合之桥。

1.浏览课文,认识文中的父亲。

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你能感受到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在对课文的整体感悟中对父亲的形象作一了解,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也为小作者痛失父亲的内心活动作情感铺垫。

2.指导精读,体会小作者失去父亲的巨大悲痛。

(1)跟随作者的回忆,走进爸爸临行前的场面,学习重点段落。

扣住“深情”一次,采用齐读、引读、师生合作朗读等形式,品味语言。

(2)指导品读父亲遗体归国的段落,走进作者内心,体会悲痛心情。

①自主交流,整体感知

想爸爸、盼爸爸,接回的却是爸爸的遗体,这对作者和他的家人来讲,该是多么悲痛啊!请你用心朗读这一段,一定会有句子让你感动。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应提供给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的空间,让学生在对字词句的独特感悟中走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建立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②创设情境,激感

教师动情叙述,引导学生想象父子间曾经温馨而快乐的画面,并相机引导朗读,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充分自读和交流畅谈中,学生被感动了,但此处的感动仅仅是停留在对别人失去父亲的同情层面上。那种刻骨铭心的丧父之痛如何才能从小作者的内心流淌到学生的内心,达到情感的融合呢?唯有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才能真正掀起内心感情的澎湃波澜。

③引导表达,走进内心

往事一幕幕再现,然而这一切都再也无法实现了,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情动而辞发,通过情境的创设,激起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感动之情,还有学生表达的欲望。教师顺势引导表达,让学生翻滚的情感浪潮得以宣泄。

3.引导思考,倾听“和平”的呐喊。

(1)爸爸并不能说话,为什么大家却听到了“和平”的声音?

(2)指导朗读。

句子中三个“和平!”的呼唤,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通过引导思考、交流,帮助学生明白这声音也是在场所有人发自内心的呐喊!

(四)联系实际,了解战争的罪恶,燃起生命共鸣之火。

引导思考:是什么让一对父子永远诀别,让一个幸福的家庭沉浸在痛苦之中,是什么迫使人们从内心呼唤“和平”?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围绕“不少地区”“罪恶”引导畅谈、思考,明白战争的残酷、无情以及带给人们的无尽痛苦。

播放画面,加深学生对战争的憎恶和痛恨,内化感悟。

(五)回归“呼声”,升华情感,放飞生命的美好希冀。

1.同学们,当罪恶的战争造成的一幕幕事实展现于我们眼前时,你有何感想?你最想对谁说些什么呢?

当战争的罪恶冲击学生内心的时候,是他们最想表达的时候,也是情感进一步得以升华的时候,采用“对……说……”引导学生表达,激活学生思维,并突出表达的主题。

2.这仅仅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

3.诗歌结课

我们想要一个没有战争和武器的星球,

我们再也不要憎恨和饥饿,

不要无家可归!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所有的孩子,

有一张课桌,平稳的课桌,

有一间教室,洁白的教室,

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在充满希望的积极畅想和诗歌朗读中,学生伤感的内心因为美好的憧憬而得到慰藉,相信维护和平的愿望和坚定决心一定会深深地留在孩子的心灵深处。?

上一篇:共读对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意义 下一篇:历史教学中活动课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