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误差的研究

时间:2022-10-16 01:00:07

屈光误差的研究

【摘要】 目的 采用A超、B超联合测量的方法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进行眼轴测量,以探讨降低术后屈光误差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78例(78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采用A超、B超联合的方法进行眼轴测量,同时记录术前预设屈光度,术后1~3个月检影验光,确定术后屈光度,误差取值为术后屈光度之差的绝对值,只作球镜统计。选择同期单纯A超电脑自动测量眼轴的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A超、B超联合测量组中0.50D-1.00D屈光误差42例(53.8%),1.00-2.00D屈光误差28例(35.9%),2.00D-3.00D屈光误差8例(10.3%)。A超单纯电脑自动测量组,0.50D-1.00D屈光误差11例(22%),1.00D-2.00D屈光误差14例(28%),2.00D-3.00D屈光误差21例(42%),3.00D屈光误差4例(8%)。结论 采用A超、B超联合的方法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进行眼轴测量,取最佳波形,波峰值采样取值,可最大限度地避免术后屈光误差的产生。

【关键词】 高度近视;屈光误差;A、B超

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广泛开展,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术前预设屈光度是患者术后达到最佳视觉的重要方法[1]。如果术前预设屈光度与术后屈光度存在误差,术后患者视力提高不佳易造成视觉不适,生活质量下降。鉴于高度近视患者眼轴长的特性,怎样应用有效的方法将屈光误差降为最低显得尤为重要[2]。对78例(78只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采用A超、B超联合的方法进行眼轴测量,并比较术前、术后的屈光误差,有效的控制了术后屈光误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中选择术前、术后1~3个月屈光误差>0.50D患者78例(78只眼)进行总结分析,其中男50例(50只眼),女28例(28只眼),年龄9~85岁,平均58.72岁,全部患者均排除眼病及手术并发症引起视力下降。

1.2 检查方法 YZ-38型角膜曲率计常规测量角膜屈率K1、K2值,BME-200A/B型超声仪采用A超、B超联合测量眼轴的办法,人工晶体常数(118.00),SRK T公式计算所需植入人工晶体屈光度,同时记录术前预设屈光度,由同一术者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后1~3个月常规检影验光,确定术后屈光状态,术前预设屈光度与术后屈光度,只作球镜统计,误差取值为术后屈光度之差的绝对值。例如:植入+20.00D人工晶体术前预设屈光度-0.56D,术后屈光状态+1.25D,误差值=+1.25D-(-0.56)=1.81D。选择同期单纯A超电脑自动测量的屈光误差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

2 结果

A超、B超联合测量组中0.50D-1.00D屈光误差42例(53.8%),1.00-2.00D屈光误差28例(35.9%),2.00D-3.00D中度屈光误差8例(10.3%)。A超单纯电脑自动测量组中0.50D-1.00D屈光误差11例(22%),1.00D-2.00D屈光误差14例(28%),2.00D-3.00D屈光误差21例(42%),3.00D屈光误差4例(8%)。A超、B超联合测量组中未发现3.00D以上重度误差,A超单纯自动测量组出现3.00D以上重度误差4例(8%),χ2=28.16P

3 讨论

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引起屈光误差的原因,以角膜曲率的变化、眼轴长度的改变最为常见,眼轴变长为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的共有特性,因而对患者的眼轴进行准确的测量更为重要[3]。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单纯A超电脑自动测量的方法,不能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具体分析,准确的测量出眼轴长度,而选用合适的人工晶体,使术后屈光误差率增加[4]。采用A超、B超联合测量眼轴的长度,反复测量多次,取最佳波形、波峰值采样取值,必要时双眼参照取值,常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将屈光误差降至最低[5,6]。

本研究中采用单纯A超电脑自动测量取值引起术后屈光误差>2.00D者25眼,高达50%。病例全部由于A超电脑自动测量取值的不足,从而导致较大的误差产生。单纯电脑自动测量对于组织间距在程序设置内,波峰高度>2/3最高值,均进行采样取值,并未对声波形态、高度加以合理分析,

作者单位:453000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

故常造成较大误差。分析其原因:①眼轴过长、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等组织间距超出电脑设置程序,取值异常;②增益调节过大,任何位置声波高度均可达到>2/3。最高值取值要求产生识别紊乱;③黄斑区视网膜递减序列波和视神经波电脑不能分辨;④高度近视白内障玻璃体混浊,组织间距中的混浊物可产生异常回声波(杂波)如>2/3最高值往往识别错误。

高度轴性近视眼为病理性近视,由于后巩膜葡萄肿的存在,造成后极部视网膜向后不规则突起,形成黄斑区异位[7,8]。A超声束到达球壁时声波并非是黄斑区中心凹位置,产生反射波也非正常黄斑区视网膜回声波,导致A超所测量眼轴数据失准,产生误差[9]。尤其是随眼轴长度的增加,误差变大,最终导致人工晶体度数预测的不准确,远视漂移倾向大。B超声像能直观地观察后巩膜葡萄肿情况,判断正确的黄斑区位置进行测量,测距时应在正确位置的最低点起测量[10]。A超、B超联合测量,A超反复测量寻找最佳反射波,B超反复测量寻找最理想测量图像,波峰值采样取值,观察数值变化,取平均值,可最大限度地避免术后屈光误差产生。

本研究证实,通过改变单纯A超电脑自动测量为A超、B超联合测量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的眼轴长度,可将术后屈光误差最大限度降至最低,使患者术后达到最佳视力,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较有意义的测量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李风鸣.中华眼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1.

[2] 汤萍,潘永称.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IOL屈光度数计算公式选择.中华眼科杂志,2003,39(5):290-293.

[3] 张振平.晶状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32.

[4] 张亚丽.用A超、B超及IOL-MASTER测量高度近视白内障眼的精确性比较.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5,23(9)972-974.

[5] 刘平,石光森.IOL-MASTER测量人工晶体屈光度的精确研究.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6,24(8):786-788.

[6] 洪慧.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的选择.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5,27(1):11-13.

[7] 胡博杰,赵少贞.PeterTseng.角膜屈光手术后人工晶体植入度数的计算.中华眼科杂志,2006,42(10):888-891.

[8] 马榕,邵彦.眼轴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屈光误差的影响.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8,26(3):1023-1024.

[9] 王欣玲.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植入人工晶体度数的计算.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8,3:235-236.

[10] 宁远.对高度近视眼人工晶体度数测量的临床研究.眼科新进展,2008,28(5):413-414.

上一篇:宫颈糜烂与避孕节育方法相关性分析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诊疗法在乳腺增生病中的应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