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幼文:“调结构”有九大“不等式”

时间:2022-10-16 12:41:23

张幼文:“调结构”有九大“不等式”

上海调结构,要注意以下几个不等式。

第一,优惠政策不等于科学决策。

在谈到结构升级的时候,我们从市政府到区政府,各级各个部门要考虑不仅仅在于经济上的措施,更重要的是关于项目的选择,只有科学决策才能有利于正确地选出好项目,所以建议要注重严格的选项机制。

第二,技术先进性不等于经济科学性。

许多项目一看眼睛一亮,但会不会变成产品,能否迎合市场,必须要有经济可行性的观点来考虑。当我们讲到产业化的时候,所有的政策基本的原则是经济可行性,今天我们也看到全国各地都在竞争市场,对经济可行性这个问题我们不但要看到上海自己可能发展什么,还要看到全国市场,经济可行性要建立在全国的市场上,我们要注重项目的经济效应,还要积极的评估,及时对经济进行调整,一定要考虑经济可行性。

第三,支持科技的政策不等于支持产业化的政策。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科技创新的项目,但支持科技的政策和支持产业化的政策是不一样的。当我们要对项目进行支持的时候,需要思考研究一下,项目到底处于哪一个阶段。项目投资最好处于有可能从实验室走向产品、走向市场的阶段。

第四,规模扩张性政策不等于结构性政策。

规模扩张的政策主要依靠降低企业的成本,给予更多优惠的税收政策,对传统产业的支持,降低成本,进行税收的优惠必然会使它争取到市场,但用这些方式对新兴产业支持基本上是不可行的。结构性政策关键在产品开发,所以我建议,我们需要整体的调整传统的政策,而更要注重项目的选择。

第五,经济人才不等于科技人才。

我们现在许多的政策支持的是科学人才,技术人才,但是企业家不同于科学家。经济意义上讲的创新和科技上讲的创新是不一样的,经济上的创新是靠企业家。建议一是要注重培养企业家,另一方面是促进企业家与科学家的结合,使他们两个方面的特长都能得到有效地发挥,才能把科技的创新变成产品和产业的创新。

第六,政府资金不能代替风险基金。

我们要促进风险投资基金发展,吸引更多的风险投资基金进入上海,让风险投资基金去选择项目,代表政府甚至去支持这些高新技术产业。

第七,外资发展不等于自主创新。

我们应该强调自主创新,强调本土企业的创新。这一点,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第八,政策竞争不利于市场竞争。

在上海范围内各个园区之间存在竞争,这种竞争很可能导致过度的政策竞争,导致政策资源的浪费,政府有关部门对政策竞争应该有效的协调,把有限的资源用到最有用的地方去。

第九,政策效率不等于政策效果。

选好项目要服从科学程序,应用经济学的方法,并进行长期的跟踪,同时建议要对这些政策支持的项目进行后评估,检验政策效果,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或者是扩大支持力度或者是缩小支持力度。最后一个建议,创业文化应当取机文化,实业精神应该超越商业精神,竞争文化应当取代寻租文化,我们看到今天上海创业精神淡了,政策上的差别化和政策寻租会导致不平衡,资源浪费和竞争无序,这样会产生负面效应。

上一篇:朱匡宇:要重视上一轮“调结构”的经验 下一篇:陈燮君:用非经济眼光看待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