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音乐教育现状及建议

时间:2022-10-16 12:15:46

论高校音乐教育现状及建议

摘要: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育已经成为了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高校音乐教学的主要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充分发挥其美育功能,旨在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现状;建议

音乐作为人类共有的一种文明现象,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华民族更是以“礼乐之邦”而著称于世,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非常重视音乐教育。音乐教育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它更加直观、更加直接地表达人类的情感和记录社会的发展过程。音乐教育是传承我们华夏文明的重要手段。大学生是祖国明天的希望,更是要担负起继承和发扬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璀璨的音乐文化的历史使命。近年来,由于我国教育部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和提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所以具有美育功能的音乐教育发展很迅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可喜成绩。

一、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音乐教学正在蓬勃发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理念也被写进了高校课程标准中。但是,与其他学科相比,音乐教育还处于相对薄弱的地位。笔者根据自己所做的一项有关高校音乐教学调查问卷发现,现在的大学生更喜欢当下的流行音乐和通俗音乐,其次就是民族音乐。对于民族音乐,更多的人只是停留在欣赏的层面上,极少有人热衷于乐器的技能学习。另外,一般学生学习民族音乐都是因为学校开设了音乐欣赏这门选修课,不得不去学习,而不是出于主观的对音乐的爱好。选修这门课的同学大多反映,去了也就是在那干自己事,或是聊天睡大觉,很少有人在听老师讲课和欣赏音乐。有极少数人甚至认为音乐教育不重要,对提高自身修养没有什么作用。

从这项调查发现,高校音乐教育理念还没有还没能完全深入人心,很多学生不重视音乐教育,对音乐没有多大兴趣。虽然国家强调高校音乐教育,并采取了一些相关措施,例如,开设音乐选修课,但似乎没取到多大效果。很多高校都是抱着具备什么条件就开什么课的态度,音乐教育的理论建设也不够完善。音乐选修课只是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根本没有认真贯彻国家对音乐课的教育方针。音乐课的课堂纪律自由涣散,课程内容枯燥无味,教学质量也参差不齐,致使很多学生对音乐失去兴趣,无法很好地发挥音乐的美育功能。另外,音乐专业和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在教学上资源不能共享,除了音乐是以专业的学生以外,基本上其他专业的大多数学生在学校期间很难触碰到音乐乐器。而且,在学校的公共活动中,积极参加音乐表演的也大多数都是音乐专业的学生。

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在高校并没有得到普遍关注,高校领导也没有对音乐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笔者在这里对于如何完善高校音乐教育提几点建议。

二、完善高校音乐教育的几点建议

1.高校的音乐教育观念亟待革新

虽然音乐课是一门公共选修课,但是学校领导应该重视音乐课程的教学,完善音乐课程的建设,加强音乐必修课的管理制度,合理地设置音乐教学课程,努力搞好音乐艺术建设,使音乐教育走向系统化、规范化。音乐不仅是一门听觉艺术,也是一门视觉艺术。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加大对音乐教学方面的投资,可以利用电脑、器材,活动等方式,进一步完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给学生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美好感受,充分调动学生对音乐的情绪和兴趣,真正把音乐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2.优化高校音乐的教材编写和课程设置体系

我国音乐教育体系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专业音乐教育,一种是普通音乐教育,后者针对的是非音乐艺术专业的学生。音乐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明显的不同,枯燥无味,生硬刻板的教学形式完全不适合音乐教学。音乐教育非常讲究技巧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音乐教学上体现的非常明显。如何让一堂课丰富生动,趣味盎然,这非常考验专业课教师的用心。首先,教师要精心选择教材。对于初学者,可以选择一些曲目简单,曲调悠扬的音乐来欣赏,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美好享受。其次,要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增加师生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次,学校可以适当增加音乐选修课程和学分,鼓励大家主动学习音乐。

3.加强师资建设,注重教师专业性

我们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而且要加强高校音乐教师的师资力量,加强教师的自我进修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尤其是审美素质,增加音乐课的吸引力,真正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音乐教学不同于大众专业的传统教学方式,它更注重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它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情感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在音乐课的教学上投入更多的感情,用真实的感情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校在选拔音乐教师的时候,最好选择一些经过音乐专业学习的教师,音乐的学习是理论和技巧结合的一门课程。

总之,在乌克兰人有句古语说得好:“一个人手里抓着小提琴,他就不会干坏事。”这句话充分揭示了音乐美化人类心灵的巨大作用。人是社会的主体,构建和谐社会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高校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构建人类社会文明,创造和谐社会。因为,音乐能给人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满足,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参考文献:

[1]陈晓艳.略论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内容与课程体系建

设[J].中国音乐教育,2002年12期

[2]徐威,郑玉香.试谈音乐艺术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

响[J].教学研究,2005年03期

[3]马达.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实施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

构想[J].人民音乐,2006年04期

[4]张帆.音乐教育对大学生素质影响的调查分析与思考[D].

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上一篇:论声乐演唱与运动训练之内在联系 下一篇: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