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合同示范文本 提高工商监管效能

时间:2022-10-16 12:03:48

推行合同示范文本 提高工商监管效能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平稳发展,法律环境逐步改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消费者对合同规范日益细化,而工商部门合同监管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如何跳出粗放型监管方式,创新和探索以指导、建议、服务、和谐的柔性监管新模式。加大合同示范文本制定、推广、使用力度,规范行业经营行为和合同签约行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使合同示范文本成为构建和谐经营关系、和谐消费关系的有效载体;成为降低执法成本,提高执法效能,更好地发挥工商部门在合同监管领域的积极作用。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推行合同示范文本的现实意义

1、有效规范行业经营行为,破解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由于行业结构调整、企业联合重组、资源优化整合、政府采取管制或部分管制等因素。使部分企业迅速做强做大,处于市场支配地位,如:电信、保险、水电煤、银行等行业,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消费者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处于优势地位的行业,为了适应生产经营的需要,经常利用其优越的经营地位,制订了大量的格式条款,来降低合同签订成本,简化缔约程序,提高签订效率。在其制定的格式合同中,订立有利于己,不利于消费者的条款,对契约上的危险与负担作了不合理的分配,致使消费者只有是否缔约的自由和与谁缔约的自由,而丧失了选择或决定合同内容的自由,致使所订的合同有失公平。而这些优势行业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事关民生,工商部门积极介入破解难题,遵循合同平等、公平、合法原则,注重合同监管的前瞻性,力求以合同示范文本的方式,有效地杜绝了“霸王条款”,用合同文本规范特殊行业经营行为,平衡缔约双方义务与权利的平等,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并在不断的完善中发挥作用和效力,打造和谐消费环境。

2、有效减少消费纠纷,促进行业自律健康发展。合同平等和合同自由是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但在现实的生活中,经营者往往处于优势地位,在契约中往往表现出责任与风险分配不合理、法律地位不对等情况,且条款内容复杂、字体小、文义艰涩,甚至在内容上设置了“陷阱”,使消费者知其然而不知其意,亦无从变更,只能在接受与拒绝中加以选择,与合同双方平等、公平、合法原则相悖,导致消费纠纷不断。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事后救济,加大了行政部门的执法成本。而合同示范文本根据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的原则,对合同文本的构架和条款的完备性、内容的详实性作出了规定,涉及双方协商的具体谈判内容和双方约定的权责,留给双方平等商谈的空间,为维护消费者权益、行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完备、合法的条款设置上也基本避免了条款短缺、解释不清等情况,双方的缔约人权利义务明确,事前维权,权责清楚,有利于及时解决纠纷,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合同示范文本为建立自由、平等、合法的经营关系、消费关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效地减少或避免了变相竞争与恶意竞争、损坏市场竞争秩序、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等现象的发生,有效降低消费纠纷,促进行业自律健康发展。

3、有效增强企业诚信经营,构筑和谐诚信市场环境。诚实信用原则是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之一,诚实守信,从道德上整合人们相互间利益关系,体现了人在行为目的、方式和结果中注重诚信的道德传统,然而由于利益的驱动和体制、法制尚未健全等诸多原因,合同欺诈、以劣充优等不良社会现象屡见不鲜,从而引发了信任危机。这些失信行为的泛滥,不仅降低了经济活动的效率,增加了经济活动的成本,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通过合同示范文本的推广与使用,为企业开展公平竞争、合法经营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诚信市场环境提供了平台,有利于构建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讲究信誉、信守合同”的企业品牌,以达到赢得社会普遍信任与和谐发展之目的:有利于较好地解决扰乱社会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等问题,尊重社会公德,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也体现了工商行政部门打击合同欺诈、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决心,为社会树立起和谐消费、诚信经营的理念,推进社会主义诚信体系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有效提高执法效能,实现刚性监管与柔性监管的统一。私法自治和合同自由是私法的基本原则,但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与依合同履行义务的原则,需要相关行政负责监督处理,《合同法》赋予了工商行政管理及相关部门对经济合同监管的权力,对合同订立、履行、变更、转让或终止,实行全方位监督管理。行政部门以国家行政行为介入、干预私法主体间的合同内容,促使合同当事人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可以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减少和防止合同欺诈。保护合法经营。制订合同示范文本,调整合同内容,也是国家干预私法行为的一种方式或手段,即国家行政部门以一定的形式,干预私法主体间的合同内容,迫使当事人业已成立的部分合同,使合同的内容根据国家的意志进行调整。在构筑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下。采取行政建议、行政劝告、格式合同条款备案等柔性方式,大力推广合同示范文本的使用,有利于促使依法办事,防患于未然,减少合同当事人利用合同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有利于做到提前介入、事前维权,减少合同纠纷,避免事后救济,减少执法成本,提高执法效能,实现从刚性执法到低耗能、高效能的柔性监管模式转变,提升监管水平,加快构建和谐监管关系、和谐消费环境的步伐。

二、当前推行合同示范文本使用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工商部门贯彻“积极行政,跨前一步”的工作理念,在制定示范合同文本、规范合同履行行为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不可讳言,还存在一些问题:

1、宣传不力。虽然工商部门每年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宣传、推行,还难以达到一定的效果。当前,仍有大量的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不清楚国家推行的合同示范文本制度,不知如何查找合同示范文本、如何使用合同示范文本,更不知有哪些合同示范文本和如何规范使用合同示范文本。

2、认识偏差。对推行合同示范文本有认识上的偏差。不少企业认为这是政府的事情,与企业经营和发展无关。没有认识到使用合同示范文本给企业会带来的好处;不仅怕麻烦,而且图简单,不愿意使用合同示范文本。但是,遇到纠纷时,就感到非常困难与棘手。

3、使用不当。合同示范文本不是包办代替,有的企业在使用合同示范文本时往往发生不规范情况,对少部分或个别条款不协商、不约定、不填写内容,影响了合同的正常履行;有的企业在示范文本的空格处事先填写好有利于自己一方的具体内容,最终成为不利于另一方或损害对方利益的格式条款。使合同示范文本失去了原有制定的初衷。

4、种类不齐。虽然工商行政管理等相关部门、行业组织,已经陆续制定了多种合同示范文本供当事人使用,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的行业、新的领域不断涌现,原有的种类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且

部分示范文本内容过时、使用法规失效,不能充分体现当事人的真实意见,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利益不受侵害。

5、使用率低。从目前合同示范文本推广情况看,消费领域仍习惯于口头约定、简单“白条”协议等传统交易方式。特别在农村的传统交易中尤为突出,以劣充优、压级压价、毁约拒收等坑农、损农、害农行为时有发生,究其根本原因,消费者合同意识不强,不善于用合同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推行合同示范文本广泛使用的基本思路

一是加强宣传和引导,提高合同示范文本的影响力。合同示范文本的使用并不是强制性的。但文本的影响力有限,执行度令人堪忧。首先,不仅工商部门要加强宣传,政府其他部门、行业组织也应当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借助有利的时机。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做好相关合同法律法规的宣传,定期定点走访社区(红盾联络点),宣传法律法规,沟通维权信息,积极指导消费者使用合同示范文本,提高消费者的法律意识和合同意识,引导消费者在交易活动中签订书面合同,增强消费者使用合同示范文本的自觉性与迫切性,让合同示范文本制度深入人心,增强文本意识、规范签约行为。其次,指导企业(经销商)使用与推广合同示范文本,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帮助企业(经销商)对合同(订单)建档立案,规范管理,提高企业(经销商)的合同意识、诚信意识和市场意识。再次,加强合同监管,严厉打击利用格式合同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切实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改善民生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来扩大合同示范文本使用的社会效应。

二是针对特定行业,扩大合同示范文本的使用范围。企业分类管理是工商部门为适应监管方式转变的理念创新,在合同监管中,要善于注入分类管理的理念,根据格式合同使用频率高、侵权行为多、地位突出、合同条款基本定型的行业特点,设定的不同类别的行业,对部分行业实施合同零距离监管。加快合同示范文本的制定力度,将力量集中放在领导重视、百姓关心、媒体关注的民生领域,按照“争取、牵头、联手、联动”的工作要求,整合行政职能,注重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破解社会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发挥合同示范文本的事前维权效应。以制定和推广合同示范文本为抓手,加大合同示范文本的使用、推广力度,进一步倡导和推进行业领域使用示范文本,促进行业自律,规范经营行为,减少侵权行为。集中力量在重点时机、重点行业、新兴行业的合同监管上。缩小了监管范围,突出了监管重点,强化合同监管力度,使合同监管工作贯穿于行业经营的全过程,提高行业使用合同示范文本的自觉性,达到行政监管方式前移,实施柔性监管,提高监管效能。

三是打破“潜规则”,提高合同示范文本的公信力。据调查。各行各业均有其行业的“潜规则”,如房产行业有建筑面积缩水的“面积门”、家居装修行业的“材料门”、零售商向供应商不规范收费的“进场坎”。这些“潜规则”成为消费者最为关注和担心的事,在监管中不容易发现,但对消费者权益侵害巨大。工商部门要清理、汇总检查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会同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等部门制定合同示范文本时应侧重于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挑战行业的潜规则,积极邀请专家、学者、律师等法律工作者参加文本的研讨,吸取专家、学者的思路,广泛征求合同双方当事人的不同见解和社会公众的呼声,尽可能保证合同文本内容详细合法,具体条款完备,权利义务平衡,规范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合同履约行为,提高合同示范文本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一步增强合同的易懂性、实用性,便于操作,便于推广,真正发挥引导、规范、提高的效能。依法查处流通、服务领域中不平等格式条款,提高对合同示范文本监管力度。维护公平交易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经济发展。

四是借助诚信构建平台,提高合同示范文本使用的感召力。市场经济不仅是法治经济,还是诚信经济。诚信体系的构建是社会发展的主流,诚实信用也是合同的基本原则,我们要善于借助构建诚信体系这一平台,整合行政执法力量,降低执法成本,提高执法效率。通过各部门的信息互通共享,社会参与,协调联动,借助社会的诚信体系建设,及时采集有关部门对企业实施许可证和资质管理的信息、行政处罚信息,以及与合同信用有关的其他信息,制定企业信用等级分类标准,大力推进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推进企业合同信用体系建设,增强企业诚信的透明度,进一步营造“守信得益、失信受制”的良好氛围,促进合同监管制度创新,提高合同示范文本使用的感召力。全面开展企业“守合同、重信用”评比活动,促进企业合同信用发展,积极引导企业使用合同示范文本。规范合同行为。加大执法力度。加大对失信企业的发现概率和打击力度,刚柔相济,进一步提高合同示范文本的广泛使用与推广力度,为维护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奠定基础。

上一篇:合同示范文本中的契约诚信与和谐经营 下一篇:开展“工商如家”活动充实工商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