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理念在教学中的体现

时间:2022-10-16 11:32:52

“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理念在教学中的体现

“地理课程标准”是我们的教学依据,我们要不断的学习和领悟地理课程基本理念。这些理念中,被放在首位的就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那么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呢?就是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从生活现象出发,让他们知道地理知识就在身边。“给学生提供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为切入点,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体现“有用”。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一、根据学校和生活中的常见的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如我们学校墙壁上张贴了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图片,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神农架、九寨沟等。这些图片既激发学生对祖国热爱的之情又能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探究,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班级张贴的作息时间表变化,来理解地球公转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如冬季6点30上晚自习天就很黑了,而夏季7点半上晚自习天还很亮呢?把身边的现象和书本知识联系起来,不仅理解了课本知识还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感知生活中的地理,运用所学为生活服务。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人们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而地理环境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如衣、食、住、行影响深远。

衣着方面:我们在学习气候时,给同学提出生活中的一个问题:冬天到了我们北方人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而南方还穿着薄薄的衣服呢?同学们讨论总结之后,一些头脑反应较快的同学则能举一反三地举出其他一些例子我国藏族牧民则穿一件胳膊可以露出来的“不对称”的藏袍,而新疆则有“早穿皮袄午穿纱”的现象,说明气候对生活的影响等等。

食、住方面,同学们学习气候知识从中了解“南稻北麦”,就能解释我们北方人爱吃面,南方人爱吃米的原因。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热烈讨论,又找出了“南甜北咸”、“南鱼北雁”、南方人爱吃辣为除湿,而北方人吃辣为驱寒等。在建筑上知道了“南尖北平”、“南敞北封”的特点形成的原因。还能结合地形讨论黄土高原的窑洞特点,云南的傣家竹楼等引发出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行方面,学生们都有自己的上学方式,如近的坐公交车、远的坐出租车,那么出行时如何遵守交通规则呢?在学习我国交通运输网,了解了不同交通方式和交通工具的特点后,自己能够根据出行要求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等,为日后生活和工作都打下了基础,也体现了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

教学中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地理的学习内容,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充分适应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索欲和好奇心,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地理,从中体验学习地理的成功乐趣,树立学好地理的自信心。

三、结合当地政府经济发展策略来了解生活中的地理。

地理与经济发展联系十分密切。由于本地经济发展较快,厂矿、交通、旅游正全面发展。如四通八达的公路网,还有应运而生的铁路和高速公路都兴建起来,加强了各区域间的联系。工业发展方面,特别是铁矿的不断扩大,资源、环境保护问题成为政府大众关注的热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如何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也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我们县的经济上来了,但资源和环境又出现了问题,如有的同学说钢厂的大气污染、污水怎么处理?尾矿库怎么治理?等等大家讨论很热烈。这样把乡土教材知识融入到社会实践的大课堂里,不仅使学生体会到人类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提倡“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使学生感受到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产生学习地理的需要,消除学生对学习地理的畏难情绪。

四、课内外只是紧密相连,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如把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内容,有选择地纳入到地理教学中,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开发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都有积极意义。因为“新闻联播”中的每件事都和一定的地理环境相联系,更因“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它贵在“新”,时效性强,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普遍关注。初中地理课本中学到“中东”这一区域,作为长期成为热点地区,联系在新闻中看到战争不断的真实画面,感受到当地局面的动荡生活,战争给人你们带来的暂灾难,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这样加深了对此区域的印象,还书本和实际联系起来不枯燥。还有新闻中不断出现如南水北调工程,西电东送,长江三峡水电站发电,神州九号与天宫对接并安全着陆等新闻事件更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学习动力。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给教学内容的分析组织以及我们教学设计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我们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地理作为中学的一门基础学科让学生如何学好这门学科还有待我们继续探索研究。

上一篇:薪酬设计 第8期 下一篇:“剩女”现象与传媒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