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农民增收的金融支持研究

时间:2022-10-16 11:15:12

保定农民增收的金融支持研究

提要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得了保定市金融支农的第一手数据,并利用Probit模型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农民对金融机构服务的满意度与金融机构放款量、贷款手续复杂程度、营业网点和自动取款机的分布广度呈正向关系,与利率水平呈反向关系,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改善保定市农村金融服务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民增收;金融支持;Probit模型

本文为2009年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保定市农民增收的金融支持研究”(课题号:200902016)的成果之一;河北省科技厅2010年度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河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10457204D-10)的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意义

自1982年至2010年中央先后多次制定并出台的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文件”指出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保定市作为一个拥有2.21万平方公里、1,197万亩耕地, 1,042.34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884.1万人),辖三区、四市、十八个县的河北省农业大市,积极响应中央政策,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积极推动了农村改革的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7年保定市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规划要求:到2020年全市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以上,力争到2018年提前两年实现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奋斗目标。保定市在全面实现农村小康社会这一伟大蓝图的进程中,农民增收问题则必将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农民增收,减小城乡差距是顺利实现农村城镇化改革的前提,是建设安定、和谐、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金是经济发展的“血液”,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保定市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资金同样也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最关键的条件之一。而目前保定市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资金需求与农村金融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已成为阻碍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以及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的制约因素。因此,在此背景下对保定市农民增收的金融支持展开相关研究,探索促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切实提高农民收入,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规划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数据收集与整理

本研究专门设计了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农户基本状况:农户家庭人口数量、年龄、教育程度、耕地面积、收入状况等;第二部分为农户借贷状况:借贷种类、借贷额度、利率水平、借贷期限、借贷来源;第三部分为农户意愿状况:农户对金融服务态度、还贷方式、营业网点、人员素质。

2010年7月份,对保定市22个县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120份问卷,收回110份,但能按要求填写的有效试卷只有80份。将80份有效调查问卷中相对应的被解释变量和5个解释变量分别进行赋值,如对被解释变量“你对金融服务是否满意(Y)”进行赋值,如果农户回答“满意”,赋值为“1”,如果农户回答“不满意”,赋值为“0”;对解释变量“你是否向金融机构借过款(X1)”进行如下赋值:“借过”,赋值1;“没借过”,赋值0。对于其他变量的赋值与以上变量相类似。然后,对每份问卷进行统计整理,获得模型分析的原始数据,具体如表1所示。(表1)

三、模型构建及结果分析

(一)模型构建。模型建立采用Probit模型,是否对金融服务是否满意(Y)为模型的被解释变量,以是否从金融机构贷过款(X1),可接受的利率水平(X2),贷款手续是否复杂(X3),5公里内是否有营业网点(X4),5公里内是否有自动取款机(X5)等5个变量为解释变量。?滋为随机误差项。则所建立的经济计量模型如下:

Y=?琢1X1+?琢2X2+?琢3X3+?琢4X4+?琢5X5+C+?滋

(二)结果分析

1、实证结果及显著性检验。根据以上获得的各变量的数据,运用Eviews统计软件对模型进行Probit回归分析,其结果如表2所示。(表2)

Y=0.807X1-0.829X2+1.681X3+0.789X4

(2.07)(-3.06) (3.07)(1.62)

+0.874X5-1.969

(1.85)(-1.47)

R2MCF=0.3815LR(4)=40.75

从表2模型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变量X1、X2、X3在5%水平上显著;X4、X5在10%水平上显著,所建模型通过检验。

2、实证结果分析

(1)是否从金融机构贷过款(X1)在回归中5%水平上显著,说明金融机构向农民贷款是支持农民增收,提高农民对金融机构满意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的系数为正,说明金融机构向农民贷款越多,农民就越对金融机构的服务满意,表明金融机构对农民增收的贡献越大。

(2)可接受的利率水平(X2)在5%水平上显著地进入了回归方程,说明利率水平的高低是影响贷款数量的因素之一。利率水平越高,贷款数量就越少,农民对金融机构的满意度就越低;相反则贷款数量越大,满意度也相应提高。

(3)贷款手续是否复杂(X3)在5%水平上显著地进入了回归方程,说明贷款手续的复杂程度也是影响农民贷款需求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它的系数为负,说明贷款手续越复杂,农民越不愿去贷款,从而减少贷款需求。随着贷款手续的简便化,人们的贷款需求将会增强。

(4)5公里内是否有营业网点(X4)在10%水平上较为显著地进入了回归方程,系数为正,说明金融机构的营业网点分布越广泛,农民办理金融业务就越方便,取得贷款的时间就越短;相反则办理金融业务就越困难。

(5)5公里内是否有自动取款机(X5) 在回归中10%水平上显著。它的系数为正,说明自动取款机分布广泛,农民取款便利,提高获取资金的效率,农民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农业生产,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增加了农民对金融服务的满意度。

四、改善保定市农村金融服务政策建议

(一)增强金融机构基础设施投入,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合理布置金融服务网点是为农村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的前提条件,但目前保定市有些县域金融网点覆盖率还比较低。因此,应该在深入分析、研究农村地区金融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适当增设农村金融营业网点,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另外,还要加大ATM的布放力度,大力推广银行卡,积极引导农村金融机构开办银行卡业务,提高农民存取款的效率。

(二)简化农村贷款程序,提高获得资金的效率。农民对资金的需求往往呈现急、频、短、少的特点,然而金融机构复杂的贷款手续,较长时间的贷款审批,往往使农户丧失利用资金的最佳点。因此,金融机构应尽量提高贷款调查、授信、定价等程序的效率,缩短贷款时间。同时,建立个人信用记录,对信用良好的农户,或者对参加联保的农户的小额贷款可实行信用放款,可适当减少贷款手续。

(三)合理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其对农村经济支持力度。为了使商业银行在支农中更好地发挥其重要的补充作用,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多种措施降低农村金融市场的交易成本,运用利益机制引导商业性金融组织自愿服务于农村金融市场,积极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例如,通过降低商业性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对其较高的交易成本进行一定的补偿,从而增强商业性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避免农村金融资源从农村地区流出,提高商业银行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

(四)放松农村金融市场准入限制,扩大农民金融服务供给。引入多样性金融组织,包括非政府组织的小额信贷和其他民间自发的金融合作组织。鼓励成立民间金融机构,可以是民营银行、合作银行,也可以是信用合作社或合作基金会,使不同的农村金融机构之间出现良性竞争的局面。这样能够扩大金融服务供给,完成金融产品的合理定价,使金融服务效率大大提高,满足农村不同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

(作者单位:1.河北农业大学经贸学院;2.河北金融学院河北省科技金融重点实验室)

主要参考文献:

[1]温涛,冉光和,熊德平.中国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J].经济研究,2005.9.

[2]赵建东.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0.4.

[3]梁鸿雁,史顺义等.金融支持农业发展及农民增收的途径探讨[J].甘肃农业,2009.9.

上一篇:改善我国农民收益现状的对策 下一篇:海南建立离岸金融市场模式及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