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教多学”实践点滴谈

时间:2022-10-16 10:42:01

“少教多学”实践点滴谈

摘 要:“少教多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师教得少,学生学得多。

关键词:观念;作业;能力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有很多感慨,现在我就给大家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

说起“少教多学”,许多老师总认为:“少教多学”应该在城市的学校里搞,因为城市里家长文化素质较高,网络等资源充足。农村学校没办法搞“少教多学”,学生无法查资料,家长没能力辅导作业。当初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可是经过一年多的实施,我认为这不是搞“少教多学”的最大障碍,教师的观念才是最大障碍。就拿我班来说,家里有电脑上网的有四个学生,双职工孩子只有2个,单职工孩子只有8个,53个学生中,农村户口的有23人,有14个学生是留守儿童。在这种现状下,我们依然克服许多困难,搞起了“少教多学”,并且取得了一点成效。

二、精心组织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是“少教多学”课堂的重要组织形式。没有小组讨论合作,就没有“少教多学”。因此,我首先在班级中建设合作学习小组。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我在建小组时,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以4人为一组,男女生搭配,性格外向和内向的搭配。按学习成绩优、中、差搭配,让他们先自由组合,在这基础上,再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等因素进行适当调配,这样既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也利于组内成员取长补短,又便于开展组间竞赛,发掘小组的群体智慧,实现优势互补。

三、潜心设计前置性作业

“少教多学”课堂需要老师精心设计,尤其是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尤为重要。设计的问题既要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又不能让学生的谈话漫无边际。因此,我设计前置性作业时,一般围绕教学目标、重难点进行设计,问题也是由易到难。比如,《金色的脚印》一课,其中一个问题的设计是:正太郎为什么对狐狸一家那么关心,并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由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人和动物之间的美好和谐,从而表达孩子们的智慧,谈对文本的感悟。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少教多学”十分重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因为它是正确理解他人、与人沟通必须的能力。所以我就引导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开口说,为每个孩子的听和说提供了很多的机会。与此同时,我经常布置一些口头作业让学生回家多说,如:把当天的课文内容说给爸爸妈妈听,把每天在学校里的见闻、感受告诉父母。孩子在学校里、家庭里有宽松、愉快的环境,才能较好地发展语言表达

能力。

五、指导学生大量阅读

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大量阅读,自主获取知识,既是“少教多学”语文实验的目的,也是实验教学的特色。平时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读的书,因此,他们看的书可多了,上有天文地理,下有童话传说。同时,在学习每篇课文之前或学完课文之后,我引导他们寻找相关的文章和书籍进行阅读,以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如:学完《少年闰土》这一课后,我让他们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等,使他们对鲁迅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

六、鼓励学生大胆写作

要引导学生写作,首先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有了阅读量的积累,才有质的飞跃,随之学生就会产生写作的欲望。开始我鼓励学生大胆地写,在周记上喜欢怎么写就怎么写。体裁不限,字数不限,篇数不限,内容不限,只要感兴趣的都可以写。

实验取得的成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普遍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欲望、表现欲望大幅度提升,这就是我最大的收获。

(作者单位 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大华镇塔湾学校)

上一篇:学生的主体作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发挥研究 下一篇:浅谈职高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