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互联网征信的发展现状

时间:2022-10-16 10:10:48

浅析我国互联网征信的发展现状

【摘要】互联网征信通过分析个人或企业在互联网上留下的交易信息、社交信息以及行为习惯等多元化数据,对个人或企业进行信用评估。有效地提高了信用评估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了信贷成本,同时弥补了传统征信系统覆盖面少、数据片面的问题。分析了现阶段互联网征信发展状况,并对未来互联网征信的发展展开思考,对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征信 大数据

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而征信是对信用主体(企业或个人)的信用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并提供给信息使用者的活动。目的是为了防范信用风险、保障交易安全,促进形成诚信者受益、失信者受惩戒的社会环境。由于我国现有的征信体系数据来源的局限性,使用传统的征信调查方法与信息分析方法存在着评估效率低、准确性不高、评估成本高等问题。创新征信方法,适应新阶段互联网金融对征信的需求,成为了行业内急需解决的问题。而互联网征信就是大数据时代产生的新型征信模式,其基本理念是一切数据都与信用有关,在能够获取的所有数据中尽可能地挖掘信用信息,通过应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从大数据采集和大数据分析两个层面为征信主体挖掘信用。不仅拓宽了信用信息来源的渠道,尽可能地收集关于个人或企业的全维度信息,而且通过创新信用信息分析方法的方式和征信产品的方式,全面展现个人或企业的信用情况

通过互联网征信与传统征信的比较,我们发现主要区别如下:①就征信主体来说,两种征信体系的征信机构都包括金融机构、传统征信机构和互联网公司,但传统征信体系征信机构主体为金融机构,互联网征信体系征信机构主体为互联网征信机构。②就服务人群来说,现阶段传统信用体系仅能覆盖具有信用卡及信用报告的人群,互联网征信体系将能覆盖包括传统征信体系在内以外的大部分人群,包括不具有信用报告的大学生群体。③就信息类型来说,传统征信体系更看重个人的资产负债表、现金流水等信息,而互联网征信体系更为看重征信人的消费、生活习惯、交易记录、消费信贷等信息。

我国互联网征信的发展现状可以概括为一下三点:

(1)互联网征信需求旺盛。随着中国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传统征信从实时性、全面性上已经无法满足社会活动对信用信息的需求,互联网征信体系的建成已经成为互联网金融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点。同时,传统征信方式下较高的征信成本和对征信主体资格的限制已经无法适应信用普及化、社会化的要求。

(2)互联网征信活动日益频繁。 以宜信为代表的P2P借贷机构,建立自身网贷平台,根据收集的信用信息,自建客户信用系统。一些小型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如针对大学生市场开发的大学生消费信贷市场中的众多互联网金融公司,以某一个细分市场为切入点,为其客户提供透支服务,从而收集信用信息。

(3)政策逐步出台 平台初具规模。由于信用信息收集整理的敏感性,虽然互联网征信活动日益频繁,但普及性的互联网征信系统并未能实现。直到2015年1月5号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正式的互联网征信平台初步搭建起来。

基于上述情况,对我国的互联网征信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数据授权开放。当互联网金融市场中互联网征信信息作为个人一项金融资产的时候,互联网征信机构所掌握的信用信息将和互联网金融机构合理对接,并将信用评分评级运用到社会生活中,推动普惠金融和便捷生活。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的触角已经无所不在,但对于个人隐私保护的挑战也相伴而来。对于从事互联网征信的公司而言,获取使用数据要合规合法。在此时合理的数据授权开放模式将是较为合理的信息获取使用方式。

(2)业务领域专业化。互联网征信应用的各个业务领域中, 征信手段、信用评价标准各不相同。在征信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业务领域自身的特点,结合征信主体的行为,才能得到高质量的信用评价信息,从而合理的判断征信主体的信用状况。因此, 互联网征信机构要结合自身的业务领域,不断提高征信团队的业务专业化水平,高屋建瓴的设计征信程序和信用评价方法,提高对信用信息质量的判断能力和信息真实性的识别能力。

(3)信息获取激励机制。加强信用信息的安全保障以及信息主体的权益保护,强化部门间合作,建立多渠道的个人信息保障,受理并及时处理信息主体的投诉,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完善异议处理和侵权责任追究制度。给客户足够的安全感。建立信息授权激励机制,为愿意主动授权信息的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4)建立惩戒机制。在法律范围内,建立黑名单制度,完善失信行为信息记录和披露制度,提高失信者的信用补偿成本。加强和各个信用信息使用机构的联系,促进信息共享,在此基础上建立金融、司法、教育、就业等多方面联合惩戒机制,对于严重的失信行为,应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民事和刑事责任。

(5)提高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与互联网征信机构之间的 信息共享度。互联网征信机构要定期将互联网征信数据接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以确保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数据来源覆盖量,使国内没有被传统征信体系覆盖的人群也能够获得信用服务,享受金融普惠。同时促进各行业明确数据标准,共同建设行业的共生环境。

(6)加强信息安全监管。基于大数据平台的互联网征信机构对互联网的依赖度很高,信息数量庞大,用户信息安全问题尤为严峻。首先征信机构要加强数据库信息的安全保障,加强加密技术、认证技术和电子商务安全协议,避免出现窃取信息、篡改信息、假冒、恶意破坏等安全问题,保护用户隐私安全。其次征信机构自身要保障内部信息安全不被泄露,采取物理方式严格避免公司人员复制或泄露信用信息。再者,针对信息安全成立应急部门,及时处理信息安全问题减少对信息主体隐私的损害。

参考文献:

[1]高翔.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的野蛮生长[N].上海证券报,2014-4-10.

[2]张健华.互联网征信发展与监督[J].中国金融,2015,(1).

上一篇:健身、健康以及体育的关系微探 下一篇:绿化装饰在室内空间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