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创新管理的研究

时间:2022-10-16 10:06:21

建筑施工企业创新管理的研究

摘要:本文阐述了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分析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创新的推进路径。

关键字:建筑施工 创新 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随着建筑工程的日益增多,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大量采用以及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突飞猛进,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成为制约建筑施工企业发展壮大的阻碍因素。因此,必须对工程施工管理进行创新,不断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增强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力争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中发展壮大。

二.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需要

建筑施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落脚点应该是不断创新和完善项目施工管理,而施工项目能否全面、顺利实施,解决好项目与企业的关系是关键,项目与企业间责任不明、关系模糊,激励不够,约束不严,不确定因素过多等严重影响着项目施工管理的正常实施,必须通过创新才能使项目施工管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要求。

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是时代的需要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项目施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特别是面对国际承包商进人中国建筑施工市场和国内建筑施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使我们面临着世界最大的竞争对手,时代的巨大变革,迫切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加强项目施工的创新。

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是建筑市场不断发展和日趋完善的要求

建筑市场是整个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建筑市场有其固有的特性,特别是在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存在种种问题还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但市场经济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建筑市场的逐步完善和国际化必然要求我们的项目施工管理不断创新来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

三.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协调性不足

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很多管理上的交叉环节,这就对工程项项目不同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调的现象层出不穷,导致了相互交叉部分出现了管理空白。同时,这种沟通协调性差也导致了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工期延后问题、成本浪费问题的出现等等,最终影响了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管理模式陈旧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有些建筑企业尤其是国有改制企业中,管理模式还存在着很多的缺点,总是出现以行政手段来代替科学管理的现象,严重违背了市场经济中工程建设管理的规律,使施工企业的生产施工不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优化选择,工程投资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工程经济效益无法实现最大化。

3. 施工工艺相对落后

施工工艺和技术的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有一部分建筑企业所使用的施工工艺比较落后,不符合时代的要求,这也是项目管理中忽视对施工工艺进行更新管理所造成的,管理中没有根据社会实际发展情况积极应用新工艺,在技术和工艺的应用上还是具有一定保守性,导致建筑质量的提高受到了一定限制。

4. 管理组织形式科学性差

第一,组织管理部门设置不合理。有一部分建筑工程企业,没有根据实际现状进行部门的科学设置,建筑工程企业的部门通常都是按照不同专业进行的划分,所以,建设一个项目就会导致所有部门的全部参与,在人员和资金上造成了浪费的现象。第二,用工制度灵活性差。建筑行业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不均衡性,在任务量大的情况下,企业中的员工都能够各尽所能,积极工作,但是在企业任务量不足的情况下,企业仍然要承担很大一部分固定工资的发放,这样就加重了企业的资金负担。

5. 施工材料缺乏系统管理

在材料管理方面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是材料囤积和短缺的问题。对于那些暂时不急需的材料总是被大量的囤积,而急需的材料总是不能够及时的运到。这主要是在材料的供应上缺乏必要而系统的管理造成的,在很多的建筑施工单位中,都没有把使用材料的计划以及仓储计划纳入施工进度体系中,所以导致了施工材料的进场数量、时间以及使用等没有具体的规划,出现杂乱的现象

四.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创新的推进路径

1.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

在进行管理模式创新时,建筑企业一定要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由于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阶段性、流动性、季节性以及生产能力负荷不均衡等特性,所以应该建立一种具有刚性的生产结构、弹性的生产力以及贴近市场等特点的管理模式,建立科学的组织体系,同时项目计划手段一定要科学务实、严谨有效。

观念创新

项目施工管理不断创新的关键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重视,提高经费的投入,加大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凝聚,切实加强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对企业进行管理。建筑施工企业应将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定位并将创新工作切实落到实处。创新方案要符合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在要求,要根据时代要求和遵循创新原则去提出创新方案。

3.施工工艺和技术的创新

工艺和技术的创新已经成为了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企业要想取得发展,就必须要具有超过对手的新技术、新工艺。在建筑施工中提高工艺技术,能够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通过对先进施工技术的使用以及先进设备的应用、自动化集成系统的使用,来加强建筑施工中技术管理的专业化程度,进而提高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创新

当前我国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最广泛采用的是直线职能制,但是,这种方式是生产企业中适用的,在建筑企业中不是非常适用。所以,建筑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种适合自身发展的组织机构。而这种组织机构的建立一定要以下三个原则为依据:

4.1弹性生产力的原则

这一原则主要是要求总承包人的作业职能和管理职能要相分离,这样用工制度才能富有弹性。总承包人可以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将不同的业务分包给不同的劳务公司,自身不要配备生产工人,只承担管理上的责任,充分实现管理职能。

4.2刚性产业结构的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工程承包的总公司可以实现跨地区经营,能够直接的与业主签订合同,但是专业劳务公司是不能进行流动的,所以他们只能从总承包公司进行业务分包。

4.3市场要求的原则

由于总承包单位是可以进行跨地区承包的,所以,高度集权的管理方式就会大大地影响高层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与此同时,管理成本也会随之增加。

5. 绩效评价机制的创新

建筑企业要把绩效评价纳入到项目管理的内容中,这种绩效评价是在工程项目完成之后进行的,是一种全面的、综合的、量化的、明晰的评价,避免顾质量而轻成本、顾成本而轻工期等评价原则的适用。

结束语

新形势下建筑施工管理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坚持管理机制创新,将创新意识贯穿于整个建筑施工管理的始终,才能确保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陶峰.建筑施工管理创新浅谈[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第17期.

[2]尹建平.浅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J].今日南国,2010年第10期.

[3]郭根喜.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第22期.

上一篇:风景区景观命名原则探索 下一篇:浅析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