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层次融资体系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时间:2022-10-16 09:49:25

构建多层次融资体系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中小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和催生产业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已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小企业获得金融资源的支持有限,与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相比极不对称,融资难问题一直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世界银行附属的国际金融公司曾经做过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80%的中小企业认为缺乏融资渠道是其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它们主要依靠自行融资来开办和扩张,90%以上的初始资本来源于其主要的所有者、合伙发起人和家庭;在创收后的投资中,被调查公司继续严重依靠内部资源,至少62%的资金来源于主要的所有者或留存收益。平均而言,中国的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相对较小,只有29%的被调查企业在前5年中得到了有保障的贷款,中小企业获得的贷款只占银行贷款总额的1%。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中也只有1%是中小企业。可见,我国的中小企业外部融资之所以困难,是由于中小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以及中小企业自身原因等多方面因素导致的。

首先,由于我国银行体制改革落后,导致我国银行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体系不健全。由于银行和企业的信息不对称,而中小企业往往被认为是规模小、实力弱、市场稳定性较差,因此,银行普遍认为中小企业贷款成本高、管理难度大、市场风险高,一般的大银行都存在“惜贷”现象。同时,我国中小企业与民营企业基本上完全重合,银行等金融机构“重大轻小”、“嫌贫爱富”、“重公轻私”,使得民营中小企业在融资中处于劣势地位。

其次,由于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无法满足不同层次企业融资的需求。企业在成长的不同时期对外部资本的数量和性质有不同需求,而且规模不同的企业适合的融资方式也不同。处于成熟期和成长期的企业往往倾向于债权融资.常常选择银行贷款和银团贷款,并在企业债券市场和主板市场上融资;而处于幼稚期、初创期和种子期的企业通常倾向于股权融资,选择金融机构贷款和风险投资基金,并在创业板市场和场外市场上融资。在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缺乏层次性,单一的资本市场结构会减少企业的融资选择权,不能满足企业不同阶段的融资需求。

最后,由于中小企本身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大部分中小企业还是采用粗放式或家族式的管理经营模式,导致管理质量低、效率低;再有部分中小企业缺乏诚信,这些都使得中小企业较难获得外部资金的青睐。

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外部资金的支持,如果中小企业不能拓展其融资渠道,可能将无力维持现有的增长速度。

二、中小企业的不同层次融资需求

我国中小企业大部分是民营企业,经营理念比较传统,信息来源渠道也比较狭窄,在选择外部融资渠道时,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把注意力集中在银行贷款上,对于其他的外部融资渠道则由于不知道、不了解等一些原因而不敢选择。实际上,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对于融资的需求也不一样,仅银行贷款这样一个单一的融资渠道根本满足不了实际的融资需求。

初创期的企业面临的市场处于培育期,经营前景不确定,对市场了解深度有限,缺少整体的发展规划。这个时期的企业通常会出现短期资金压力较大、企业管理缺乏深度等问题,往往较难获得外部融资尤其是传统融资的青睐。这个时期的中小企业主要依靠内部融资,但是也有一些做行业研究的风险投资愿意投入,因此企业应该主动寻找相关的风险投资公司,以寻求资金的帮助。

成长期的企业取得了初步成功,市场份额逐步扩大,企业获得快速发展。而企业为了在短时间内取得领先优势,也面临巨大的融资压力,但由于技术、产品、市场以及管理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同时企业用于抵押的资产少,银行等金融机构不会贸然进入;但这个时期却是看重企业成长的风险投资公司最愿意介入的时期,因此,成长期企业应将企业融资的重点放在吸引风险投资上面。除此之外,融资租赁也是这个时期企业比较适合的融资方式。

发展期的企业开始注重公司治理,企业的制度、组织结构等都较之前规范很多。虽然这个时期企业能够产生大量的经营活动现金流,但是这时的企业开始进入快速成长和规模扩张期,整体还需要进一步融资。发展期的企业可选择的融资渠道相对较多,可以通过企业上市、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等多种融资渠道获得资金。

成熟期的企业成长速度开始减缓,不再需要进行产能扩张,同时,由于企业经营业绩稳定、资产收益率高、资产规模较大,可抵押的资产越来越多,企业的资金需求主要表现为临时性的流动资产调配。这个阶段,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就成为主要的融资方式。

可见,由于企业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面临不同的问题,因此对融资渠道的选择也就有不同的需求。

三、我国融资渠道的现状

过去的发展中,支撑中小企业强劲增长的资金绝大多数来自于内部融资,然而这种源于内部融资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并且随着企业的成熟和规模的扩大,其对外部融资的需求也将会不断增长,需要的外部融资的形式也不一样,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一个比较完善的、多层次的融资体系,以满足各种类型的中小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

中小企业偏爱的外部融资渠道是银行贷款,虽然现在国有商业银行正在逐步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支持力度,加大体制改革力度,完善融资服务体系,但还远远不够。而且,银行贷款也不可能包下所有企业的融资要求,要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解决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还是需要培育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使中小企业能够从多方面获得资金支持。

2009年,创业板的推出,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中小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提升公司治理与规范运作,具有资本市场的示范效应。但是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中小企业通过股票市场这个外部融资渠道,能够获取的资金数量仍旧非常有限,远不能达到中小企业发展所需资金的要求,创业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中小企业在股票市场上融资难的问题,但这仅仅是针对高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政策扶持的中小企业的这部分,其中真正能够上市的比例更加低,还达不到中小企业总数的1%。大部分中小企业仍然无法通过中小企业板、创业板进行股票融资,而沪深两市的门槛对中小企业而言过高,中小企业通过沪深两市融资更是艰难,所以股票融资渠道并不十分不畅通。而且,我国的政府财政对中小企业上市没有提供良好的资金、技术和政策支持,也使得中小企业通过股票市场融资这一融资渠道不通。

债券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但我国中小企业的债券融资却存在很多障碍。中小企业由于风险高,信用等级低,在我国没有垃圾债券市场的情况下,对其发行债券有很多政策限制。虽然,有一些中小企业在地方政府的推动下,通过集合发债模式募集到一些资金,但最终由于政策的限制没有适合的增信方式而夭折。

除此之外,我国目前还有私募基金、典当、夹层融资等一些融资方式,为中小企业来提供资金。可见我国的融资渠道还是比较多的。但是,这些融资渠道本身还存在许多问题,而融资渠道相互之间有缺乏应有的信息沟通,以致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因此,中小企业一些更适合中小企业本身特点和发展方式的外部融资方式,而风险投资在中小企业融资中,不仅能够提供资金,更能够帮助中小企业更好的发展。

四、构建中小企业的多层次融资体系

从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小企业的经验来看,政府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政府政策的制定应主要倾向于完善融资体系、促进金融结构的调整、引导信贷向中小企业的投放以及明确中小金融机构合理分工等。

配套建立多层次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为中小企业外部融资提供更好的法律环境。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在构建多层次融资体系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尽完善。

完善各类融资渠道,明确各类金融机构的职能分工,按照各类金融机构的特点,结合企业经营规模和资产等,划分专门服务于低风险中小企业和高风险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并给予金融机构一定财政上的补贴。

积极引导和发展新兴的金融机构,使其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导力量,并给予法律法规和财政金融政策上的支持;鼓励民间资本流向中小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作者单位: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上一篇:西部民营企业科技人员创新力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当前就业环境需求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