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互动性科普知识传播方式

时间:2022-10-16 09:42:55

浅析互动性科普知识传播方式

摘 要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科普知识的传播正在走进人们的视野受到各界的广泛重视。本文就互动性科普知识传播的方式展开讨论,从概念辨析的角度出发,分别解释了互动性、科普知识和传播方式3个概念。并针对互动科普知识的几个传播途径展开讨论,认为可以通过设置二维码功能模块,设置微博功能模块和设置微信公众号功能模块3个方式,来推动科普知识传播当中互动性的实现。本文旨在通过有益的探索和讨论,为推动互动性科普知识传播方式的更新换代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 互动性;科普知识;传播方式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6-0030-02

1 互动性科普知识与传播方式

1.1 互动性

所谓互动性,指的是在科普知识的传播过程当中强调交互的性质。每一个接受科普知识传播的人,其个人经历和知识底蕴是不同的,因此,在参观科技馆的时候,这些人所需要接受的知识和需要解惑的部分也是不尽相同的。为了加强知识传播的效率,将互动性体现在科普知识传播的过程当中,以求能够在更高的维度上实现科普知识传播的初衷,达到提升人们知识底蕴的最终目的。

在以往的科普知识传播的过程当中,知识传播的链条是单向的。宣传单位只是将科普知识机械地展示出来,以宣传板或者科普讲座的方式来向受众单方面的展示。作为科普知识的接受者,参观者只能被动地接受这些信息,却不能够就相关的知识和信息提出自己的疑问。将互动性的理念引入到科普知识的传播过程当中,对于提高全面的总体知识水平,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科普知识

科普是科学普及的简称,科普知识传播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普通群众理解和了解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知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提高全民素质成为了我国当前宣传教育工作当中的重点。在强大经济后盾的支持下,科普知识的传播有了更加丰富的手段和方式,而相关知识的丰富和传播,也能够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科普知识的传播应该兼具科学性和普及性2个重点。首先应该强调传播的内容应该符合科学规律;其次,应该强调传播知识的亲民性。在传播知识的内容上,应该竭力做到让观众易于理解,并能够通过讲解提升观众的知识水平。

1.3 传播方式

在传播过程当中,传播方式的选择对传播效果往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当前,在科普知识传播的过程当中,所采用的传播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文字传播。文字传播这个是以文字为媒介,向受众传递客户信息的整个过程。文字传播的特点是简单明了富有逻辑性。通过文字的描述,阅读者可以通过阅读来直接获得与科普知识相关的信息。其次是声音传播,声音传播者的是以声音为媒介向受众传达信息的过程。在科普知识传播的过程当中声音传播的手段这两种,第一是讲解员现场讲解,第二是录音讲解;第三种是影像传播,是通过具体可感的影像,来帮助观看者了解相关的图像,影像传播适用于描述和表达宏大的场景。在真正的传播过程当中没有将以上具有传播方式都综合利用,并力求将作品用恰当的方式推,才能够达到比较好的传播效果。

2 互动性科普知识的几个传播途径

2.1 设置二维码功能模块

为了达到互动性科普知识传播的目的,可以考虑为每一个产品都设置一个二维码,让受众通过扫描二维码来获知相关的信息。在以往的科普展位旁往往都设置长篇幅的文字信息,来帮助受众了解相关的科普知识,但是,长时间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大多数观众在参观的过程当中,只对陈列物本身感兴趣,对于长篇幅的文字往往会失去阅读的耐心,所以在产品旁边设置一个二维码,让读者能够主动的想要去了解与陈列品相关的信息,可以在创造一个互动的回路的基础上,激发观众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在这里,二维码作为一个存储介质,可以将于陈列物相关的物品都放置其中,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扫一扫来获取相关的信息,在这个过程当中,用户的好奇心被大大的激发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用户会更加认真的阅读与陈列品相关的信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增强传播效果的目的。由于很多不法的行为都是通过用户扫一扫这个动作来实现的,因此为了保证参观者的信息安全和利益,防止不法分子利用这个机会乘虚而入,诱导参观者扫描虚假二维码,在二维码的制作上应该坚持统一性。首先应该坚持整体风格的统一性,其次应该坚持张贴位置的大体一致性。并且让清洁工定时清理陈列物周边的环境。

2.2 设置微博功能模块

上面提到的二维码,只是能够简单的介绍与陈列物相关的科普知识,但是传播信息存在着有限性的问题,针对某一个科普知识进行的讲解,内容往往不会太多,同时由于科普陈列物的多样性,相关信息也不能够做到及时更新。为了保证更好等互动性的传播效果,应该考虑开设微博来加强科普知识传播的互动性。

在微博上可以与展览相关的即时信息,并且对展览馆相关变化对客户进行及时通报。在微博上,用户可以与展览馆的工作人员借用微博的平台进行良性的互动,可以针对某些问题进行问答,这一方面激发了普通群众对于客户信息的好奇心,同时也可以让客户信息得到最大化的展示。

大体上,微博更新的数目是可以不受限制的,但是每条微博的信息仅限于140个字之内,这就要求在微博的时候要尽量简单明了。能够通过简单的字句将相关科普问题说清楚说明白。尽管微博上可以转发视频类的信息,或者也可以将长段文字制作成图片,以图片的形式上传到微博中,第四种方法来达成长段文字的展示,但是分析微博用户的阅读特点我们发现,以碎片化为特征的微信用户阅读,并不能够很好的接受这类长信息,因此,建议微博的运营者在进行科普知识的互动传播过程当中,对信息进行简明化的处理,以适应微博用户的阅读习惯。

2.3 设置微信公众号功能模块

随着微信的不断普及,微信公众号的传播作用正在逐步引起人们的关注。在互动性科普知识的传播过程当中,应该善加发现微信公众号在传播信息当中的,优势作用,通过设置微信公众号,来为科普知识的传播提供助力。

微信公众号传播信息的影响力的产生,主要是依托于微信的高普及性。根据统计,当前我国活跃的微信注册用户已经超过了4亿。依托于庞大的用户群体,通过开设微信公众号来进行科普知识的传播,可以大大增强传播的效果。同时由腾讯公司开发的微信公众号平台有留言等功能。工作人员可以依托公众平台,与用户进行密切的联系。两者通过留言和回答的方式进行交流,这种沟通是零成本的,可以大大缩短专业人士与普通人之间的距离,实现了科普知识传播过程当中的互动。

由于微信公众号一天只能推送一条信息,加上微信用户的用户粘性更强,因此区别于制作微博信息,在进行微信公众号相关信息的制作的时候,应该坚持精品化的路径,对推送内容单加编排。同时由于单条推送的信息量不受限制,因此,可以考虑推送包括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传播介质的新信息,以提高传播效果。此外,为了实现互动性的初衷,应该指派专人对微信公众号进行运营,对于读者的后台留言,一定要多加重视,对于其提出的与科普内容相关的疑惑要认真解答。

3 结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普知识的传播过程当中一定需要引入互动性的元素。在新媒体平台不断发展的当下,综合利用二维码、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传播方式来进行科普知识的宣讲和传播,对于推动我国当前互动性科普教育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相关工作人员应该重视互动性科普知识传播方式的创新,为推动我国的科学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董薇薇.浅谈提升科技馆形象的几个途径[J].科技风,2012(7):3-4.

[2]黎坚.关于互动性科普知识传播方式的思考[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5):156.

[3]黄荣根.浅析互动性科普知识传播的途径和方法[J].科技视界,2015(5):379-380.

上一篇:以生活素材引入,在物理课教学中进行发现学习 下一篇:应用翻转课堂模式,助推语文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