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10-16 09:20:13

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本文以常州工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例,分析了地方性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指出在合作办学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和对策,以确保中外合作教育项目的顺利运作。

[关键词]地方性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1 ― 0158 ― 02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常州工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始终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常州作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的城市,外籍人士和外资企业较多,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急需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为适应常州市及周边地区对优质软件人才和幼教师资的需求,我校于2011年与英国赫特福德大学共同举办了软件工程专业合作办学项目,于2012年与丹麦VIA大学学院共同举办了学前教育专业合作办学项目。在合作办学的过程中促进了我校专业建设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的提升,但也遇到了中西方文化、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冲突所带来的管理方面问题。本文拟从我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实际出发,解读地方性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常州工学院中外合作办学的基本管理模式

常州工学院的两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是由常州工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处和国际交流学院共同实施的。

(一)招生管理

常州工学院中外合作办学教育项目的招生主要是根据国家和学校的相关规定由招生就业处负责具体的招生录取工作,招生对象主要是面向江苏省内的文理科学生。其中,国际交流学院的职责是协助学校做好招生宣传工作,我校软件工程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的合作办学项目招生纳入国家下达的高等学校招生计划。

(二)财务管理

常州工学院的中外合作办学教育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是按照江苏省财政厅核准的学费标准收取学生在常州工学院学习期间的学费,境内外的双方合作学院按照国际生学费标准收取学生在境外学习期间的费用,互不干涉。境外教师来常州工学院授课享受外国专家待遇。合作双方都要遵守非盈利的原则,专款专用,所收学费主要是致力于促进软件工程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教学管理

对于软件工程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管理工作是合作办学中的重点工作。特别是在教学中,评估体系作为一种质量管理工具,具有良好的导向、激励、审核监督功能。〔1〕由于外教对中国文化教育与学生的了解不够深透,导致教师授课具有一定难度。而中方教师由于缺少国外学习经历,双语教学能力与专业理论素养都还需要提升。〔2〕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学校规定由国际交流学院专门负责合作办学的日常教学管理活动,并由教务处和专业所在二级学院做好中外合作办学教育项目的教学质量监控。

(四)学生管理

由于中外合作办学的特殊性,所招学生素质水平两极化。〔3〕这种两极分化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困境,使得学生管理工作要不断与时俱进。学校从中丹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采取了学生管理工作依托软件工程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所在二级学院具体负责的方式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方式。各二级学院设有专职的学生管理队伍,有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班级导师和学业导师,学生常规管理规范。

(五)师资队伍建设管理

中丹合作办学成功与否,师资力量是一个关键的影响因素。我校的合作项目中引进课程由外箱教师讲授,所用的教材亦是直接从国外引进的。外教分为长期和短期两部分。〔4〕学校合作办学的两个专业的教育师资都是由外籍教师及我校教师组成。外方合作学校是从本校教师中选派优秀教师来华承担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工作。我校教师主要是由所在二级学院选择专业教师中英语水平高、专业能力强的青年骨干教师担任合作教师,主要是承担引进课程中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学习基础较差,压力较大。

由于是地方性高校,合作办学专业学生的录取分数较平行班级录取分数较低,造成学生学习基础较差。而中外合作办学班级的英语课程较多、引进课程较多,这些课程全部为英语授课,学生面临着英语学习的高压力,从入校开始就必须面对大量的语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

2. 学习周期较短,任务较重。

我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主要采取“2+2”和“3+1”等教学模式,学生只是在我校进行短期学习后就要去到外方学校学习。因此,在较短的学习周期内,学生面对着繁重的学习任务,很难再投入其他精力去学习其他课程,导致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大增,导致学生消极情绪的滋生,使得学生综合素质难以得到有效提高

3. 缺乏专业辅导员,管理工作基础薄弱。

虽然我校各个二级学院都能够选派中外合作办学班级的辅导员,但是由于辅导员大都缺乏留学经历,并不了解合作办学班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国外学习应具备的综合素质,使得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难以保证,辅导员工作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受到限制。

4. 学生干部培养困难,无法有效开展学生工作。

由于中外合作办学班级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好,普遍缺少吃苦耐劳精神,学生不愿意担任学生干部,或者大多学生干部工作能力不佳。由于在校学习时间短,有的学生干部刚刚开始学生工作就要去国外学习了,给学生工作带来不利,更无形地加重了学生工作管理人员的压力。

(二)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优质的师资队伍不足,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由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要求全英文授课,这就对合作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合作教师不仅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娴熟的教育能力,还要具有良好的英语交流能力。而学校的合作办学专业缺少这样优质的师资队伍。

2.人才培养方案还需完善,进一步凸显国际化与本土化。

合作办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要体现出中西方的融合。而合作办学之初,中外合作院校之间虽然积极构建中西方融合和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急需进一步完善。

3.教学评价方法还需多元化,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国内传统的教学考核方式注重末端考核和理论性考核。这与合作院校的考核方式有较大不同,难以考核出合作办学班级学生的真实专业知识和能力水平,在合作办学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 解决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管理工作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质量的对策

1.加强英语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育的国际化要求学生必须要具有跨文化的语言交流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中外合作办学班级要增加英语训练的机会,可以采取举办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童话剧表演、雅思和托福讲座、组织暑期赴英国和丹麦的夏令营活动等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培养,提高学生管理水平。

学生学习能力和思想素质的提升要依靠辅导员的积极影响。因此,学校要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培训,有针对性地对合作办学班级辅导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合作办学班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也可以选派优秀辅导员赴合作学校学习进修,了解合作学校的学生管理模式,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

3.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提高班级向心力。

学生干部队伍素质直接影响着合作办学班级的学风。因此,要加强对班级干部的培训工作。可以选派优秀学生干部进行专职培训,提高其管理能力。可以采取与平行班级学生干部交流的方式来提高其管理理念和管理能力。也可以采取不同专业合作办学班级学生干部交流讨论的方式来强化学生干部的管理能力。

(二)提高教学管理工作质量的对策

1.培养和引进优质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水平是保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质量的关键。学校要采用多种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首先,实施“走出去”的战略,通过国家、教育厅的留学基金公派留学项目和合作院校的学习交流项目来使更多的中青年教师具有国外进修经历。其次,采取“请进来”战略,增强引智力度,通过邀请合作院校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举办各种学术讲座,使广大教师有机会领略大师风采,接触学术前沿。再次,在人才引进过程中注重引进具有留学背景的高层次人才,充实到师资队伍中。

2.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要紧扣地方性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外方学校共同完善培养方案,构建出中西融合、产学结合、特色鲜明的应用型课程体系。在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让学生享有国外优质的课程、原版教材和优秀教师,为学生提供出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的课程结构体系。

3.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结合。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要积极借鉴合作学校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变末端考核为过程考核,将授课过程中的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各阶段成绩计入平时成绩,把阶段性考核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评价手段。减少理论考试、闭卷考试,采取闭卷和开卷并举,笔试和口试结合、理论考试和能力考核并重的方式,实施综合素质的评定。

常州工学院作为地方院校,在开展合作办学的过程中,引进了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高素质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同时,合作办学也提升了我校的办学声誉和人才培养质量,今后我们会本着“引进、吸收、融合”的态度,继续探索出更加适合国情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国际化人才。

〔参 考 文 献〕

〔1〕 于松.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浅谈 〔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12):118-119.

〔2〕 〔4〕 付延风. 浅谈中丹合作办学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理论观察,2012,(06):158-159.

〔3〕 侯立臣.抓好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树立中外合作办学良好品牌〔J〕. 当代教育论坛, 2006,(04): 13-14.

上一篇:国际邮轮乘务专业校企合作建设的探讨 下一篇:农民工随迁子女学前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