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道路设计方法及意义分析

时间:2022-10-16 08:39:15

绿色道路设计方法及意义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绿色道路的建设意义以及生态环保理念下的道路设计方法进行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道路:设计;方法;意义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一、绿色道路的建设意义

道路运输的特点是机动灵活、运输面广、投资少见效快,但运费高、污染大,因此,采用合理的线形、恰当的绿化设计,选择环保的绿色建材,利用可再生能源,保证资源的循环利用,建设低碳经济,为人们交通出行提供健康、便捷通道的绿色道路,可有效减少污染,减少运费,降低交通事故。

二、生态环保理念下的道路设计方法

道路的建设是非常消耗能源及各种自然资源的,道路走向、走廊带一经确定,必然对沿线周边的生态环境带来影响。施工期间的弃土、弃渣(建筑垃圾),运营期间的汽车尾气排放、噪声等是道路对环境的主要污染源,道路一经建设,运营阶段汽车的能源消耗就已经确定,因此,绿色道路的设计方法主要从路线选定、线形设计、人工构造物选择、绿化设计、建筑材料选择、可再生能源利用及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进行考虑,在满足现行技术标准(规范)的前提下,达到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并将汽车运营费用降至最低。

1、路线选定

路线方案是道路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路线方案选定后,基本确定了道路的布局、与周边环境的结合程度、工程造价以及运营期成本。路线选定原则如下:应在所选定的走廊带与主要控制节点的基础上,进行布局和总体设计,合理运用技术指标,拟定多个可行的路线方案进行比选,以确定设计方案。当采用不同的设计速度、技术指标或设计方案使工程造价、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等有明显差异时,应做同等深度的技术经济论证,注重综合效益比选。处理好与城市、土地利用、交通、管线、铁路等相关规划及发展的关系,确保道路与相关规划的协调统一,保证可持续发展,避免出现冲突,造成遗憾。因地制宜,保护环境,所选路线应与周围环境景观相适应,与环境相容,充满自然气息,并充分考虑道路修建与运营期间汽车尾气所产生的影响及污染问题。新建道路宜与既有道路接口贯通成网布局,方便市民使用。

2、线形设计

平面顺适、纵面均衡、横面合理是线形设计的基本要求。

平面: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均衡。一般来说,由连续曲线组成的平面线形,比由长直线和短曲线或长曲线和短直线组成的线形更能保持线形的连续,符合驾驶员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优美的线形取决于路线与地形、周围环境的适应程度,以及路线平、纵面的组合。

纵面:纵面线形应平顺、圆滑、视觉连续。绿色道路纵面设计在满足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应考虑填挖平衡,就近挖填,减轻对自然地面坡度与环境的影响。驾驶员视线为道路平、纵面线形组合的立体画面,组合得当,则立体线形舒适、流畅、美观;组合不当,则会形成扭曲、突兀、断开的感觉,不利于行车,造成交通事故。

横面:横面布置应合理。横断面的布置既要保证道路通行能力水平以及纵向车列的安全行驶,又要节约土地资源,因此,合理的横断面布置应贯彻落实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拟定道路建设规模。

3、人工构造物选择

路基、路面、桥梁、隧道、交叉、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等人工构造物的结构型式、布设位置的确定应符合沿线生态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加强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采用生态绿化环保的工程措施,协调、改善道路与沿线自然景观的配合,美化道路环境。

4、绿化设计

传统的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一般以“交通安全,经济实用,景观优美,管理方便”为原则,却很少考虑植物的滞尘能力。绿色道路绿化设计在体现城市绿荫走廊和城市生态走廊的风貌,创造气氛温馨、淡雅、自然、安逸的环境的同时,还需考虑植物的滞尘能力,可选择树冠大而浓密、叶面多毛或粗糙以及分泌有油脂或黏液的树木。滞尘能力较强的树种在我国北方地区有刺槐、国槐、白榆、梧桐等,中部地区有白榆、梧桐、广玉兰、桑树、夹竹桃等,南方地区有构树、桑树、鸡蛋花、刺桐、羽叶垂花树、苦楝、黄葛榕、高山榕等。

5、建筑材料选择

目前,建筑领域已广泛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不用或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农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达到使用周期后可回收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用于道路建设的绿色建材包括:

以相对低的资源和能源消耗、环境污染为代价生产的高性能传统建筑材料,如用现代先进工艺和技术生产的高质量水泥。具有更高的使用效率和优异的材料性能,从而能降低材料的消耗,如高性能水泥混凝土、轻质高强混凝土。能大量利用工业废弃物的建筑材料,如净化污水、固化有毒有害工业废渣的水泥材料,或经资源化和高性能化后的矿渣、粉煤灰、硅灰、沸石等水泥组分材料。减少拌合沥青烟等有毒气体排放,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摊铺现场沥青烟雾的挥发,改善摊铺施工环境,减轻大气污染的环保沥青。可降解CO、NOx、CO2、SO2等汽车尾气的沥青。

6、因地制宜的道路设计

不同的道路设计需要面对各不相同的地域特征,在对道路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要以当地的生态环境为依据,采取与当地土地、气候。文化、材料、植物以及土壤等条件相符合的道路设计理念,道路的设计要对当地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要真正的融合到当地的自然环境当中。作为当地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道路本身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环境,其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对自然生态具有相当大的依赖作用。所以在进行道路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对整个道路周边的环境进行综合性的考虑,因地制宜的进行合理设计和布局。

7、可再生能源利用

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其中采用太阳能、风能作为能源的路灯照明已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各大城市采用。在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资源采用方便,清洁安全,是最理想的可再生能源;风能资源丰富,是可再生、无污染的绿色能源,世界各国均在加快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风能具有一次投资后的追加成本少的特点,具有巨大的商业潜力和环保效益,为道路照明提供了绿色环保的可再生能源。

8、资源循环利用

资源的循环利用是道路使用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生态环境问题,如道路设计时考虑建设配套污水处理设施,净化污水水质达到可浇灌绿化的程度;建设透水砖路面,考虑基层渗水能力和蓄水能力,达到汇集雨水浇灌绿化的目的;利用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将旧沥青路面回收后,与再生剂、新沥青材料、新集料等按一定比例重新拌和混合料,使之能够满足一定的路用性能并用其重新铺筑路面,达到节约材料,降低路面造价及保护资源,减少废旧沥青路面对环境污染。资源的循环利用具有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结束语

节约土地和运营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是绿色道路设计的核心内容。因此,在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应合理的拟定道路建设规模、技术指标、设计施工方案,以达到节约土地的目的,同时,考虑建设轻型道路、采用太阳能照明、地热的应用等,以节约能源;路基两侧种植滞尘、吸尘能力强的树种、采用降解路面等,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实现安全、畅通、绿色、便捷的交通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泽民.绿色生态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J].设计艺术研究,2014,01:89-92.

[2]彭坤.绿色道路设计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4,07:1-2+24+6.

[3]潘广学.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置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7:117.

[4]郑栋,张古陶.绿色生态道路对改善城市环境的研究[J].交通科技,2014,S1:86-88.

[5] 梁绍江,对道路设计中环保因素的探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4,(6)

上一篇:绿色施工成本控制分析 下一篇:建筑幕墙设计理论及发展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