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鸣奏

时间:2022-10-16 07:40:09

秋天,杭州的空气中洋溢着温暖和舒适,地处钱塘江畔的杭州杨绫子学校礼堂一片欢声笑语,就在宽敞而简单的舞台上,享誉全球的加拿大温哥华交响乐团正在举行一场心灵的演出,台下听众是一群活泼无羁的智障儿童。在音符的跳动中,让人体会到海顿的话:“当我坐在那架破旧古钢琴旁边的时候,我对最幸福的国王也不羡慕。”

教育和生活世界的音乐

加拿大温哥华交响乐团成立于1919年,是加拿大第三大交响乐团,其表演主场在卑诗省温哥华市中心的orpheum剧院,每年都要在世界各地演出数百场,吸引了国内外近30万观众莅临倾听。特别是乐团音乐总监拉姆维尔・托维录制的,由加拿大小提琴家詹姆斯・埃内斯主奏的小提琴协奏曲赢得了2007年格莱美奖。1978年,就在中国向世界敞开大门后不久,温哥华交响乐团成为第一个踏上中国国土演出的加拿大交响乐团。30年来,乐团几乎每年都要到中国大小城市的音乐厅、学校等地演出,伴随中国的一路发展,温哥华交响乐团见证并分享了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中国。

音乐是心灵的语言,它能够使人在心灵上得到一种宁静,抚慰曾经受伤的心灵,使人们感受到阳光与希望。

正是基于这样的信念,温哥华交响乐团认为音乐对于促进儿童的全面教育和丰富生活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他们的使命就是向世界各地的不同学校开发并提供交响音乐教育项目及相关经验,融合新兴的技术,给各个年龄段的学习者提供终生学习的机会。于是,2008年之秋在结束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的访问演出后,代表团的一支弦乐四重奏和一支管乐五重奏小组就风尘仆仆地赶到杭州杨绫子这所特殊的学校,为全校师生献上这台充满爱心的慈善演出。

心灵之约

杭州市杨绫子学校是浙江省规模最大的智障儿童学校。1984年正式建校。20多年来,学校立足于教育发展新理念,探求特殊教育发展新思路,努力为智障儿童提供无障碍的教育环境和公平发展的机会,使每一位智障儿童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近年来,学校实现了为4―20岁不同年龄段的智障人提供教育康复、训练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的综合服务,为促进智障人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探索出一条颇具特色的智障教育成功之路。同时,积极鼓励学生们参加全国、省、市各类活动并获得多项荣誉,如学生的工艺美术作品参加世界残疾人艺术展览,被送往美国、奥地利、挪威、澳大利亚、日本等国进行友好交流。

2007年10月,特奥会期间,杨绫子学校举办了一次关于残疾人权利的加中对话,全球很多残疾人特别是儿童――无法完全融入社会,音乐却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够让人们抛开地位、出身、年龄以及身体,通过对艺术的欣赏走到一起。为了对此表达敬意,温哥华交响乐团与杨绫子学校有了这次心灵之约,也给孩子们和乐队成员提供了直接互动的机会来体验音乐的魅力。

“音乐是一幅用眼睛看不见的画”

大提琴家朱亦兵曾经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主持人马东采访时说:“音乐是一幅用眼睛看不见的画。”此次温哥华交响乐团的公益演出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这幅美丽画卷。

尽管此次演奏的对象并不是专业的音乐系学子,也不是懂得欣赏的发烧友,更不是思维正常的社会听众,而是杨绫子学校年幼的智力障碍儿童,交响乐团的每位成员却比音乐厅、大舞台的演出还要认真、还要耐心,他们一丝不苟地校准每一个音调,深情脉脉地注视着每一位孩子的表情和举动,同时和蔼可亲地走到学生中间与他们面对面交流,他们不仅演奏了莫扎特的《不协和四重奏》、格什温的《夏日时光》、霍尔斯特的《F大调组曲》等世界名曲,而且使用中号、长笛等单件乐器吹奏欢快的歌曲。

那天,当温哥华交响乐团奏响激扬、优美的音乐时,原本担心学生们承担不起、可能引起混乱的场面并没有出现,先前那些姿态各异、嘈杂混乱的场面一下子安静下来。学生们或静静地坐在凳子上倾听,或随着乐曲的抑扬顿挫拍手点头,或露出甜美的笑容,顿时让人忘了这是一个特殊的场合,这是一群有着各种各样智力障碍的儿童。或许孩子们并不能够真正欣赏交响乐,或许这是一场缺乏语言交流的演出,但是,远道而来的音乐家们用音乐、用心灵去演绎,孩子们用微笑、用心灵去感受。无论是台上的演员,还是台下的观众,都陶醉在音乐的旋律中,忘记了平凡世界里喧闹和忙碌,减轻了精神生活里的压力,在乐曲构筑的流动世界里徜徉、感悟、沉思,使这样一场简朴的交响乐回荡着爱的旋律,使秋日杭州的这个体育馆里洋溢着经久不息的掌声与欢乐。或许,音乐真是一幅用眼睛看不见的画,但是,在杨绫子学校的礼堂里,我却分明看见了一幅眼睛与心灵都能感受到的欢乐景象。

上一篇:胡适当红娘 下一篇:王锦文在德国演《典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