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诵读,分析修辞

时间:2022-10-16 07:11:53

注重诵读,分析修辞

【摘要】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注重诵读和分析修辞是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诵读;修辞;古诗词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诵读是学生理解诗词内涵,体会诗词意境与情感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预留诵读空间,留出诵读时间。其次,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还需要结合诗词内容分析修辞方式,或者利用复习时间,系统讲解与分析古诗词修辞方法,让学生整体把握修辞知识,这既有助于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也为学生语文写作奠定修辞基础,学会灵活迁移与运用。

一、注重诵读过程,读中感悟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诵读尽管是比较传统的学习方法,但也是比较有效的方式,不可忽视。尤其是古诗词学习中,更需要多多诵读,以体味诗词意境,感悟诗词蕴含的思想情感,领会诗词创作目的,品味诗词语言韵律,学会鉴赏诗词,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诵读是十分必要的。但在实际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削减了学生诵读时间,减少了学生诵读机会。如有的语文教师忽视了学生古诗词诵读过程,仅仅让学生朗读一遍,而后详细分析诗词含义,将文本主旨等内容直接灌输给同学们,这就制约了学生思维能力与自学能力的发展,课堂也会显得死气沉沉。实际上,语文是一门开放而灵活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突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朗读,多多诵读,以提前感知文本内容,找出疑惑之处,以便课堂有针对性、更认真地听讲,从而更好地体悟文本深意。同时,在学生诵读前后,教师需要提出一些启发性与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觉朗读,积极思考,以激活课堂氛围。因此,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诵读,给学生留出诵读空间与时间,让学生自己细细体会古诗词特点,感悟诗词蕴含的情感。如教学《虞美人》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多种诵读活动。比如要求学生诵读吟唱感知本词大意。然后指导诵读,引导学生理解本词的悲婉而凄凉的感情基调。另外,还可自由读,交流读,齐读,或一人读,而一人评。而后可带着问题细细品读。比如哪个词能概括全词的感情?哪些信息表现了愁?等等。

二、分析修辞方式,把握深意

在古诗词中,虽然语言简短,但意蕴无穷,并独具艺术感、韵律美。这不仅仅是作者精炼语言的原因,还在于作者巧妙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手法,形成了不同的效果,使得文本更具美感,读来朗朗上口。尽管在语文教材中介绍了一些古代文化常识,但没有系统的分析修辞,这就需要教师适当拓展延伸,自然渗透修辞知识。反之,在古诗词学习中,学生如果不懂修辞方式,对于一些诗词中的语句则疑惑不解,或一知半解。因此,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不能单纯分析诗词内容,还需讲授一些修辞常识,分析修辞方式。

在诗词中,比喻手法是十分常用的,可以达到化虚为实、生动形象、将抽象事物形象化与具体化的艺术效果。比如李煜的《虞美人》中的比喻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这句话中,李煜把一腔无形的愁绪变为有形的流水,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沉重而丰盈,使得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更具深度与广度。而借代修辞中,并没有直接说出要说的任何事物,而是运用有关事物来替代所要表达的事物。比如《如梦令》(李清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在词中,李清照运用了“绿”与“红”的颜色代替了叶与花,描绘出叶之茂盛以及花之凋零。再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终岁不闻丝竹声”,以“丝竹”来代替了音乐;“门前冷落鞍马稀”,作者以鞍马来代替了“客人” 。

另外,在古诗词中,诗人一般讲究用典,即援引史实,运用典故,以让诗词运用更为精炼,诗词内容更为丰富,表达效果更含蓄而生动,从而耐人寻味,增强了诗词的感染力与表现力。而用典包括了化用或引用前人诗句,以强化诗词意境,引人联想;也包括了用事手法,即借用历史故事来抒发思想感情,借古讽今或借古喻今。例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在这首词中,辛弃疾运用了不少典故,通过这些历史事实,作者含蓄而自然地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分析本词的修辞方式,思考这些典故的作用,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比如典1:英雄无觅孙仲处――孙权典。思考:运用这一典故在表达上有何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表达了对作者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暗指了南宋统治者的无能与昏庸;怀念英雄,愿收复失地。)典2:人道寄奴曾住――刘裕一典。思考:借助刘裕一的典故,表达了辛弃疾的怎样的思想感情?(怀念古人――北伐决心。)典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用刘义隆典。交流:作者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有何目的? (借古讽今,批评草率出兵。)典4: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佛狸祠的典故。提出问题:写佛狸祠一幕景象,表达什么心情?(今昔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之情。)典5: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廉颇典。提出问题:运用这一典故,表达了辛弃疾什么样的情感呢?(自发感慨,尽管有着远大抱负,但朝廷不重用,表达了作者壮志而未酬的苦闷之情。)在教习本词时,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分析找出词中的对比,感受其作用,深刻理解诗词深意。另外,在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还有比拟、夸张、对偶、双关等。

上一篇:爱待学生 善待“早恋” 下一篇:告别 “大锅饭” 享受“自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