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引导与培养

时间:2022-10-16 06:54:32

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引导与培养

摘 要 如今的大学生群体中,“90后”已经成为主体。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成长的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出现了诸多新特征,其中独立思考能力的缺失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缺少自我判断能力、学习不积极、功利性强等制约着大学生的正确世界观的形成,压制了大学生个性的发挥以及创新性的培养。如何引导并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成为当前大学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大学生 独立思考能力 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独立思考指的是一种洞察力思维,是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考。只有具备了独立思考能力,才能在遇到问题时自己找到答案,找到正确的答案。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实现个人价值与理想。大学生作为已成年的个体,应当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然而,由于我们教育制度的特点,使得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很少受到这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在从相对封闭的高中进入大学这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之后,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载体,让缺乏独立思考的大学生变得茫然。

1 大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原因

1.1 对外界的依赖性

现在的大学生,在娱乐方面都很有自己的主见,然而涉及到专业选择、就业、深造等对他们的将来影响比较大的事情时,就变得茫然,不知道自己该如何选择,甚至不知道都有哪些选择。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今大学生对外界的依赖性太强。从小学到高中,所有学习课程的安排都是学校、老师做的,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他们很少思考学习的知识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知识将来有什么用。绝大多数同学学习只是为了能考上大学。即使考上大学,选择什么专业,选择哪个学校都有可能是家长代劳。这种培养方式形成了学生学习、思考的惯性。进入大学后,需要学生自己选择要学习的课程,自己规划将来的学习目标,自己考虑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时,他们往往变得无从选择,无法做决定。但毕竟,当今的大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特点,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多。面对需要做出选择的事情时,他们首先会选择从外界获取相关的信息,从网络上吸取别人的经验。这本是无可厚非,因为从外界获取信息,参考别人的经验也是独立思考的一个前提。然而,由于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别人的选择往往成了学生们的选择,而这种选择很可能是不合理的。例如,有的学生进入大学之后比较关心将来的就业,就问他们高一级的同学,高一级的某些同学告诉他们某个专业将来就只能干某个职业。然后问的学生就向老师倾诉,说他们专业没前途,将来只能干某个职业,他对这个职业不感兴趣,所以觉得学习没兴趣了。这类学生是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典型代表。首先咨询对象的选择就没考虑清楚,咨询就业问题却选择向没毕业的学生咨询,得到的反馈信息肯定不合理。其次,别人给出答案,都不加以考虑就信以为真,不进行任何形式的独立思考,最终影响到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可见对外界过度的依赖往往会导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丧失,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又往往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不便,甚至影响到一个人的学习热情,进而导致学习成绩的滑坡。

1.2 “自我中心”的个性

强烈的“自我中心”同样会导致独立思考能力的缺失。 “90后”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个性强烈,自信并崇尚自由,同时也十分自我和功利。信息化时达的网络、电视、报纸等信息渠道为学生提供了海量的信息,使学生能够快速地了解世界每个角落发生的任何事情。然而泛滥的网络、媒体并不都能准确地传递信息,甚至被故意掺杂诸多负面信息。当学生习惯了从这些渠道信息来判断事物的时候,他们的价值观有可能出现偏差。但是,他们唯我独尊,认为学校的规定,政府的宣传才是对他们的束缚。时代独有的叛逆使得他们愿意不假思索地相信他们认为“绝对自由”的网络宣传,而不是通过独立思考来判别自己所见所闻。这种“自我”造就了个人主义,造成了责任感的缺失。混淆了固执己见与独立思考的内涵,违背了独立思考的真正含义。最终会造成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欠缺以及个人价值观的偏颇。

1.3 “随波逐流”的思想

随波逐流思想也是造成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大学校园是一个相对开放、自由的学习场所。学生要能够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中生活,就要学会自我管理。然而有些学生进入大学后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对自己的事、班级的事、学校的事都漠不关心。班长、辅导员一遍遍地催他们才勉强把事情处理掉。平时的学习生活随波逐流,看别人怎样做,自己也跟着照做,不管事情好坏。从而导致了现在大学校园里旷课以宿舍为单位,迟到以班级为单位,考试作弊屡禁不止的怪现象。这些同学不会独立地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不会独立思考自己的人生,让原本应该丰富多彩、紧张忙碌的大学生活变成了消磨时光的游戏。

1.4 大学教育和老师的忽视

如果说教育制度和社会的原因导致了刚进入大学的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差,那么大学教育和大学老师的忽视则是导致大学生在迈出大学校园后仍然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原因。经济社会导致大学教育和大学老师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知识传授和就业指导上面。忽略了对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大学老师在上课期间和课余时间很少主动地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是大学培养的并不只是学习书本知识的学生。在大学里,有的学生甚至已经到达了知识的顶端,他们将来的工作有可能是创造新的理论,提出新的想法来改变现在的世界。因此,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应该贯穿在大学教育的课堂上,让学生能够认真地思考所学的知识,进而在知识的殿堂创造出新的人类文明。所以在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老师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独立思考就好比我们用惯了右手现在让你一下子用左手一样,你会不习惯,甚至会很不习惯。在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中,即使你抛开了外部的答案,你也会不自觉地受到你记忆中内在已有知识、认识、偏见的影响而失去思考的独立性,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有老师来给你帮助,及时发现你思考上存在的问题,发现你是否学会真正的独立思考。

上一篇:中国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衔接问题研究 下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