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视角下的泰安汶河新城空间布局研究

时间:2022-10-16 06:41:12

旅游视角下的泰安汶河新城空间布局研究

摘要:伴随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成为新城的发展动力,为新城规划建设提供了新对策。本文通过案例研究、数据搜集分析等方法,研究旅游功能在城市空间的布局模式。即集中式布局模式和分散式布局模式,分别从城市空间结构、开发时序以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方面来阐释这两种模式;旅游项目在核心区中往往形成城市RBD,本文研究RBD的空间特征和旅游影响下的公共服务设施的规模比例构成;旅游项目与工业和居住的组合具有不同的特点。本文以泰安南部汶河新城为例,从旅游视角对汶河新城的规划发展定位、城市空间结构以及旅游项目布局提出规划改进对策。

关键词:旅游项目 新城 空间布局

中图分类号: TU984.1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泰安南部汶河新城的规划再分析

1.1现有规划对泰安南部汶河新城的战略定位

《泰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战略规划》对汶河新城的战略定位为:高新区未来空间拓展的主要产业空间载体,以滨水景观、休闲旅游、文化展示为特色的生态宜居示范区。承载的主要功能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功能、科技孵化功能、旅游休闲功能和生态宜居功能。

城市发展模式以产业发展为主导,工业用地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41.22%。产业发展定位为:提升现有优势行业技术水平,重点发展输变电设备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食品医药产业;积极培育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三大新兴行业;依据产业发展趋势,注重扶持环保产业的发展。

旅游休闲功能发挥有限,仅限于局部零星的滨河旅游开发,没有考虑旅游功能对城市整体的发展带动。并且城市生态环境禀赋未得到充分的利用。

1.2相关规划对泰安南部汶河新城的发展要求

《泰安市总体规划(2008-2020)》规划中心城的布局结构为“一主一副五点”的三级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结构。 城市总体规划远景规划中将满庄和北集坡镇纳入南部新城,发展成为城市功能完善的、现代化的新城区,该片区定位为居住功能为主的城市,除部分教育研发用地外,全部规划为居住用地。

《泰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2008-2020)》,远景跨越铁路向东发展与北集坡镇驻地联成一片,形成基础设施共享、交通联系紧密的南部新城区。其中以工业用地和教育科研为主,其中工业沿铁路布置,与高新区连成一片发展。

2009年编制的《汶河水系滨水景观概念规划》规划范围包括河道两侧各300米的用地范围,以汶河流域悠久的人文历史资源与优美的自然生态资源为基础,与公共休闲游憩与旅游开发相联系打造的城市滨水景观典范区,在规划范围内主要有泮河休闲服务区、文化创意产业园、旅游购物与休闲等城市功能。并已开始实施。

1.3泰安南部汶河新城的旅游发展潜力分析

泰安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加快发展城市旅游,加强城市旅游设施建设,策划建设一批旅游重点项目和产业园区,加强城市旅游交通和信息展示系统建设,完善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功能,提升城市对旅游的承载能力,加快从“旅游城市”到“旅游目的地城市”的转变。

可见泰安作为旅游城市,需要拓宽旅游产品的载体空间,开发观光游、体验游、休闲度假游等多层次的旅游产品,并且创造吸引游客购物、娱乐的空间场所,从而增加游客数量、增加游客滞留时间。

同时大汶河旅游资源丰富,汶河形象定位:打造一条“流淌历史的文化圣河”。泰安旅游发展的契机,则是将泰安南部汶河新城的大汶河作为泰山的母亲河匹配开发,建设大汶河至泰城的旅游通道,构筑大旅游系统,把泰安从观光城市变成旅游目的地城市。

2旅游视角下的泰安南部汶河新城规划改进

2.1泰安南部汶河新城的规划再定位

基于泰安南部汶河新城的相关规划及旅游发展潜力的分析,控制工业发展,充分利用汶河旅游资源,发挥旅游对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因此汶河新城的发展定位需要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

规划泰安汶河新城的总体定位:构建“旅游目的地城市”的新地标、实现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具有文化底蕴的滨水生态新城。产业定位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包括现代制造业在内的综合产业体系,构筑形成以休闲旅游为先导、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重点培育休闲旅游、生产服务、生活服务、现代制造四大产业。

城市发展模式采用均衡发展,培育城市发展动力多元化。下调工业用地建设比例至20%,对工业发展实行较为严格的控制,鼓励无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在特定区域内集聚。在环境优先的条件下发展高端制造业,或在强调实体经济的同时突出生态旅游功能。

促进旅游项目与城市整体发展的互动,建设城市整体的旅游路线。打造滨河景观,带动大型旅游项目的进入,发展城市休闲旅游度假。

2.2旅游功能的城市空间布局模式

(1)城市空间结构方面

泰安南部汶河新城主要依托大汶河发展旅游,若规划较大规模集中旅游组团作为规划起步区,考虑到泰安城市发展潜力和旅游发展潜力,难以成功带动58km2新城整体发展。

因此选择旅游功能采用分散式布置,即沿滨河点状布置,内部与部分居住和工业结合,打造贯穿城市各功能区的完整旅游线路,通过整个新城的旅游资源带动,来作为城市发展动力。

(2)城市开发时序

旅游项目开发结合核心区和功能区开发。伴随滨河景观环境打造和城市公共设施的逐步配套,引入旅游项目,发展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

2.3旅游项目与核心区组合模式

(1)城市RBD的形成

旅游与核心区组合形成RBD,考虑到河汊口处的景观资源资源丰富,观赏条件最佳,将其作为RBD选址。同时从泰安整体空间结构来看,新城中心选择与泰安城区以及高新区中心,构成“一心两核”的空间结构,符合中心地理论。考虑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腹地较窄,RBD空间形态采用商业区和商业广场组合的方式。

(2)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考虑核心区发展腹地较窄,公共服务设施呈垂直布局,能充分深入城市核心区,营造商业氛围。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占建设用地20%,比一般核心区公共服务设施比例偏大,其中商业金融和文化娱乐用地占8.39%。

2.4旅游项目与工业和居住区的组合

与工业的组合

产业发展实行集聚发展模式,考虑与高新区产业的融合发展。用地布局上独立成组团发展,与休闲度假区通过生态廊道隔离。以工业发展为主的组团重点考虑满足职住平衡,完善居住服务设施的配套。发展工业旅游的组团依托城市旅游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旅游设施。此类工业频临城市旅游组团,作为城市旅游路线的延伸,与城市旅游构成完整的旅游路线。

与居住区的组合

将居住区功能区分为度假区、公共区和住宅区。度假区为游客提供度假休闲的居住空间,住宅区相对封闭为城市居民提供住所,公共区即为度假区游客也为住宅区提供公共服务,打造特色景点规划游客专门的步行系统,既保障了住宅区的私密性,又实现了游客游览观赏的需求。实现景观资源和设施的共享性。同时该流线是对整个新城旅游路线的延伸和补充。

参考文献:

[1]吴志强,吴承照.城市旅游规划原理 [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李洁,李云霞.旅游学理论与实务 [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曼纽尔 鲍德―博拉,弗雷德 劳森.旅游与游憩规划设计手册 [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彭震伟.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 [M].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5]柴彦威,颜亚宁,曲华林,马玫.滨海新区空间关系与发展战略思考 [J].时代建筑,2006(5).

上一篇:论公路工程施工投标策略和报价手法 下一篇:基于城市规划学的和谐社区规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