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时间:2022-10-16 06:31:02

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摘要:在小学数学小组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合作规则,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与交流意见,学会组织和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技能与方法,要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并形成必要的合作学习技能。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想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关键词:小组合作;探究能力;思维能力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177-021.问题的提出

《新课标》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作为合作学习的主体--小组合作探究。它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已逐渐被广泛运用。很多学校也正在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但现在课堂上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大多是形式大于实效,课堂气氛表面上沸沸扬扬,但小组活动并没有进入实质性地对问题、实验的进行探究,活动的效益很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也只是流于形式,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都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鉴于此类现象,教师应着力寻求一种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策略及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有效措施,为学生提供更更好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

2.案例展示

教学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的教室来了一位学习合作伙伴——小明,你们看,他在干什么?(课件出示p82例3的情景图)

小明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线?(观察后指名说)

如果你是小明,你在上学时,会走哪条路线?为什么?(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有的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有的是用测量的方法知道的。但是生活中的这些路线我们是不可能用尺子去量出他的长度的,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师:下面我们就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知识看看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从小明到邮局再到学校近似于一个什么图形?

那中间这条路线是三角形的一条边,走旁边的路线实际是三角形另外两条边的和。根据大家的判断,走过的三角形两条边的和要比第三条边长。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有这样的关系呢?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

[设计说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出认识的生活情景,很自然的引入课题,容易产生亲近感。但后来的知识障碍让学生感到用以前的知识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必须用一种新的知识来解决,从而激发求知欲望,为下一步的探索新知做好铺垫。]

教学片段二:

2.1实验一:从准备好的小棒中任意取出三根摆一个三角形,观观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动手操作。 交流结果。

师:有的同学用三根小棒摆成了一个三角形,而有的同学没有,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下面我们就对这两种情况做一个深入的研究。

[设计说明:学生索然已经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但对于什么样的三根小棒能摆成一个三角形还处于模糊状态。此时的两种结果正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2.2实验二:深入研究在什么情况下能组成三角形?

(1)从小棒中任意拿出三根,看观能不能摆成一个三角形?把能摆成三角形和不能摆成三角形的情况分别填写在表格实验内。(课件出示表格)

(2)汇报实验结果

(3)分析探究:

观察自己的实验表格,说一说不能摆成三角形的情况有几种?

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条边有什么关系?

是不是只要有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都能组成三角形?

(4)教师用课件演示

(5)师:我们每次都是把三条线段中两条线段相加后才判断的,你们能不能想出一个更为简单的方法呢?(用较短的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相比来检验)

(6)小结:

将三条线段中每两条相加与第三条边相比,如果都大于,才能围成三角形。

将两条短的边相加与最长的边相比,如果大于,就能围成三角形。

[设计说明:放手让学生惊醒尝试,获得初步结论,在进行实验验证结论,获得"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学生经历了获取数学知识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验了数学知识的科学性、严谨性,提高了学习能力,积累了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

3.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是在学生知道了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以及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本章的一个难点。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虽然知道了三角形有三条边,但三角形"边"的研究却是学生首次接触,一节课的时间,要让学生从抽象的几何图形中得出结论,并加以运用,并非易事。因此,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动手操作,摆一摆,比一比,看一看,想一想,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老师恰当点拨,适时引导。

本节课的一个突出特点就在于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上,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环节:一是导入部分:我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小明上学可以走的路线进行引导,使学生初步感知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这种关系,为新课做好铺垫。二是新授部分:学生用手中的小棒按老师的要求来摆三角形,并且做好记录。这个过程必须得每个学生亲自动手,在此基础上观察、发现、比较,从而得出结论。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学中,我有意设置这些实际动手操作、共同探讨的活动,既满足了学生的精神需要,又让学生在浓烈的学习兴趣中学到了知识,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4.值得探讨的问题

4.1部分学生不善于通过自我探索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还有一部分学生不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学习。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索"的能力,如何改变学习方式,还需要做深入地研究。

4.2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关键,由于长期接受学习的影响,学生已经习惯了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而没有对教师或课本提出疑问的意识,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上一篇:小学数学知识的生活化 下一篇: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