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论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16 06:05:16

控制论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煤矿伤亡事故发生最频繁的国家,究其原因,有认识的局限性和科学技术手段的不完善性等因素存在,但更主要的是安全管理失效造成的。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追求企业的本质安全已成为广大员工的迫切愿望。因此,最大限度地减少矿山灾害事故发生的概率,要有效控制事故发生,成为煤矿生产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预控;煤矿生产;安全控制

一、控制论概述

控制论是研究各类系统的调节和控制规律的科学。它是自动控制、通讯技术、计算机科学、数理逻辑、神经生理学、统计力学、行为科学等多种科学技术相互渗透形成的一门横断性学科。

二、安全控制的方式

(一)前馈控制

前馈控制思想及应用由来已久,但主要是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发展较慢。随着计算机和现代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前馈控制正受到更多的重视和应用。前馈控制是指通过观察情况、收集整理信息、掌握规律、预测趋势,正确预计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采取措施,将可能发生的偏差消除在萌芽状态中,为避免在未来不同发展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而事先采取的措施。在反馈控制系统中,都是把被控变量测量出来,并与给定值相比较;而在前馈控制系统中,不测量被控变量,而是测量干扰变量,也不与被控变量的给定值进行比较。

(二)反馈控制

管理人员分析以前的工作执行结果,将它与控制标准相比较,发现偏差所在并找出原因,拟定纠正措施以防止偏差发展或继续存在,就是反馈控制。反馈控制是指将系统的输出信息返送到输入端,与输入信息进行比较,并利用二者的偏差进行控制的过程。反馈控制其实是用过去的情况来指导现在和将来。在控制系统中,如果返回信息的作用是抵消输入信息,称为负反馈,负反馈可以使系统趋于稳定;若其作用是增强输入信息,则称为正反馈,正反馈可以使信号得到加强。前馈控制系统,在受控部位的活动发生偏差之前就发出控制指令了。反馈控制系统,感受到受控部位的活动发生偏差之后才发出控制指令。

三、预控管理

(一)预控管理的概述

针对安全控制的方式,我们提出适合煤矿生产的隐患预控管理。煤矿安全管理中,针对环境的变化以及各种生产隐患,在提高单个个体预控反应能力的基础上,将煤矿安全管理的各个组成部分看作一个整体,用系统的观点对它们进行整体的相关分析,形成组织的预控反应。在煤矿这一高危行业中,从系统理论的角度进行全局考虑,再对个体进行管理,不断提高其个体预控能力的同时,有效地设置组织结构,把住源头,切断系统长期行为对初值的敏感依赖性,从源头上杜绝安全隐患,防止不确定因素将隐患扩大,造成伤亡事故的发生,进而实现对隐患和事故的预先控制。

(二)预控管理的内涵

系统安全理论认为,危险源(隐患)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同时我们认为也是系统不稳定的根本原因,如图1所示。

在此我们把组织的因素单独拿出来,因为很多危险的发生不是由于个人操作和客观环境的影响造成的,而是一开始,在决策和组织上就存在问题,从而造成的危险更严重,所以单独分析这个因素确实很有必要。

因此,要想保持系统的稳定,实现安全生产,必须控制消除隐患。我们实施预控管理,就是要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自查自制能力,优化安全管理中的隐患识别排除机制,最后将二者相互结合形成组织的预控管理。预控管理是建立在企业安全管理组织不断优化,培训机制不断延伸基础上的管理。它是在安全管理组织内部建立一种符合实物运行和辨识规律的科学体系,构建隐患排除控制的快速反应链条,进而形成一种潜在“本能”,并通过各种教育培训,转化为一种企业安全管理文化,进一步激活生产中的各个主体,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法尽其则,最终都为组织的预控服务,形成一种质量互变、“存、查、防、补、控”循环往复的“运转”过程。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得预控管理模式的内涵即:遵循客观,承认隐患认真分析,寻找隐患建立机制,发现隐患搭建平台,科学分析寻找措施,控制隐患寻找措施,控制隐患教育培训,弥补漏洞循环运行,消除隐患实现预控,本质安全。

煤炭企业实施预控管理是遵循系统原理,运用系统特性和预控的方法,将人对环境的快速反应能力与组织的管理结合起来,形成预控的安全管理组织,使之成为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保障,它也是煤炭企业为实现既定生产目标以及维持企业生存所实行的切合实际的有效管理方式和方法。

(三)预控管理的特点

预控管理体现在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预控管理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将职工个人的安全状态以及对预发事故的判断、控制与组织管理相互结合,形成组织的预控。预控管理有助于煤炭企业安全文化体系的培植,而企业的安全文化体系又会反作用于预控管理,使其不断深化。预控管理的实施宗旨,是根据煤炭企业自身的生产条件与作业环境采用最切合实际的管理水平、层次、手段和方法来管理企业,以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把握住煤炭企业的命脉,用行动体现“以人为本”的理论思想。运动的最佳途径不是直线而是阻力最小的路径,煤炭企业搞安全生产,核心是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对各种复杂环境变化做出最快最有效的反应,以期使损失降到最低。

可以说,在充分尊重客观规律,以人为本的基础上,预控管理方法的提出是煤矿企业在探索科学管理方法过程中创立的一条管理新路,它充分调动了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通过组织的快速反应,力求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建立本质安全型矿井。

四、结论

安全生产是矿山企业永恒的主题,抓安全生产绝非一朝一夕,要通过长期的、艰苦的努力,常抓不懈,才能确保人――机――环系统的本质安全化,这是矿山企业提高事故预防能力、降低事故发生率、实现零事故、保证安全生产的根本出路。煤炭企业要很好地完成安全管理的任务,实现煤炭企业由外延扩大再生产向内涵扩大再生产转化,实现由生产型向安全生产和谐型过渡,实现由粗放经营型向集约安全型转化,在煤炭成本管理中高度重视和广泛应用控制论的方法,对于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罗云,樊运晓,马晓春.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38-39.

[2]陈喜山.系统安全工程学[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6:28-29.

[3]刘铁民,张兴凯,刘功智.安全评价方法应用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17-118.

[4]曲和鼎,王恒毅.安全软科学的理论和应用[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2003:81-84.

上一篇:基于Zigbee的路灯控制系统设计与分析 下一篇:校园二手电脑交易平台的研究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