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创新模式研究

时间:2022-10-16 05:53:10

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创新模式研究

摘 要: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尤其是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的新课程改革也逐渐展开。在此大背景下,教师、学校等一系列因素有了全新的变化,而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也产生了诸多问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顺应时展,创新中小学校德育教育的模式也成了学校和教师的当务之急,特此提出生活德育这一全新的德育教育模式。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学校德育;生活德育

一、在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面临的机遇

在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被进一步强化,最新的课程纲要指出,中小学校应当密切结合新课标要求,创新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加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立足点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中注重实现价值观及道德教育目标,要求尽量展示、挖掘道德教育在不同学科领域的真正价值。

总而言之,新课程标准为解决中小学校教育当中长期存在的道德与生活分离、知情分离、智德分离等问题创造了一个实践平台,用生活德育的全新理念对传统德育课程模式进行了创新,强调在开放、真实的生命体验当中构建学生的道德经验,回归生活和生活德育成为了德育课程创新的核心理念。

二、学校德育教育的创新模式——生活德育

为了解决传统德育工作中的诸多问题,顺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本文提出生活德育这一全新的德育模式。所谓生活德育,即从现实生活出发,在生活中实施并回到实际生活中的道德教育模式,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把德育教育融入到学校的日常生活中

生活德育模式首先是从实际生活出发,在日常生活中实施并回到实际生活。所谓日常生活,即日常人际交往活动和消费活动。学校不仅仅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学习知识的场所,其也是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场所。学校能否构建自身独特的校园文化,一个班级能够构建自身个性化的班级氛围和班级文化,这些都是学生整体道德素质的外在体现。学校的日常生活会发生大量情感的、心理的、精神的人际互动与交往,还包括学校核心校园文化和道德价值观的成形、和谐校园氛围的营造和良好学习气氛的构建等,同样其也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生长点和切入点。

2.在学习过程中展开德育教育工作

学校教学课程的不少内容具有一定的伦理意义,学生在接触这些教学内容的时候,往往不会意识到其中包含的德育内容。而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知识本身所包含的道德与人文内容会被有机地整合到学生现有的道德体系中,即知识特有的涵养作用。

参考文献:

[1]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上海:东方出版社,1996.

[2]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作者单位 施会芬:吉林省磐石市细林中学 吴洪:吉林省磐石市牛心二小)

上一篇:说话的表情带动说话的课堂 下一篇:数学教师,在教学反思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