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剧的致命缺陷等

时间:2022-10-16 05:34:34

现在全国各地电视台、影剧院都在热播韩剧,打开电视往往四五个频道同时都在播放韩剧。很多人对韩剧已到了一种近乎痴迷的境地,两百集的韩剧一集不落,并且终日津津乐道于剧情,陶醉其中,在现实中进行模仿。其实韩剧和日剧、港台剧大同小异,都是在家常小事上大做文章,在日常琐事上精描细写,无非是家庭成员间的纠葛、感情卜的牵绊,而时代、历史背景都是含糊不清的。其中有的有交待,有的根本不说明,看到底还是一头露水,有一团解不开的谜团。再就是宣传儒家思想的倾向比较严重。

纵观韩剧,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即年轻妇女的命运比较悲惨,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山韩剧轻视妇女、歧视妇女的现象比较普遍。在小家庭里要时时事事听从丈夫的,男人的事业,男人的话语高于一切,妻子必须无条件服从。在大家庭里,年轻的媳妇必须把薪水全部交给婆婆,婆婆就是全家的太上皇,一切都得按她的意志行事,不能有半点逾越。伺候好了婆婆、公公,还要小心翼翼的伺候丈夫的兄弟姐妹,动辄还要挨婆婆、丈夫的责骂训斥。这不就是在中国早已摒弃的“三从四德”吗,而在韩国却大行其道。如此题材的影视剧有什么值得大肆张扬.大力宣传的呢?这种类型的电影在解放前就被一群孔孟之徒大肆宣扬过,有什么值得当代的人们再称赞夸奖的呢?大问题错了,小问题再精彩也是于事无补。

我劝大家不要再盲目崇拜韩剧、盲目追星了,“韩剧热”该冷却了。这是本人一家之言,希望大家指正。

武汉读者:郝明松

请多拍点军事题材影片

每当和战友们聊起电影这个话题时,不少人都喟叹逭:军事题材的影片如今太少了。

在部队官兵的记忆里,我国诸多的电影片种中,军事题材影片曾以它独特的魅力在银幕上有过一个闪亮的时期,如《地雷战》《地道战》《飞虎》《长排山之战》《破袭战》等都以战争实例出发,真实、生动地再现了我军光辉的战斗历程,既反映了我军官兵强烈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又显现出我军官兵及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战争艺术,让人百看不厌,一直是我军官兵学习传统、学习军事的形象化教材,促进了部队思想工作和军事训练,对提高部队战斗力起到了很大作用。军事题材的影片不仅军人喜欢看,老百姓也爱看;不仅战士喜欢看,干部也爱看。

当前,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作战方式和战争手段不断变化,出现了很多新的特点,国际上局部的军事争端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并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在这种情况之下,借助官兵喜闻乐见的电影形式,使他们熟识各种尖端武器,掌握多种战、店,从而指导部队的军事训练,不仅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广大官兵热切盼望的。但是,在今天的银幕上,到处充斥着的是爱情戏、武打戏、警匪片,而军事题材的影片却奇怪的越来越少,甚至于都快没了踪迹。这不能不令人感到遗憾。如今,官兵们强烈反映:目前部队观看的影片绝大部分是反映地方各个层面的影片,缺乏优秀的与当前军营生活相呼应的军事题材影片,他们强烈呼吁有关部门和影视工作者给军人多一些关注,多拍一些反映军人生活的影视片。

山东读者:王 涛

看上去并不美

前一阵看了张元的《看上去很美》,看完的感觉是张元的电影一年不如一年了。张元的电影向来是以题材的敏感而非电影语言的丰富性来打动观众。《北京杂种》中的混混,《东宫西宫》中的同性恋,通过对这些边缘人群的大胆描述,他赢得了电影界的关注,但自从他的《回家过年》之后,这位盛名之下的“先锋导演”的表现却止人大跌眼镜,本片也止人有如此的感觉。 《看上去很美》讲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部队止属幼儿园的生活。影片一开始方枪枪被父亲硬拖着一路走过石雕栏杆、红墙、木栅栏,上台阶再不肯跨步了,父亲就抱起他,他哭喊着徒劳的试图抓住石柱,最后还是被强行带人幼儿园。从呈现的一系列符号可以看出,影片描述的是红色中国在激情燃烧的年代中如何教育培养他们的下一代。影片就像一个巨大的隐喻,自始至终充满着象征意义。

王朔的小说总是充满对循规蹈矩者的冷嘲热讽,对自己剑走偏锋却大获成功的自鸣得意。张元将它改成通过对规矩的故意破坏来得到规矩制造者及执行者的接纳与承认。有些镜头衔接颇为粗糙,简直让人怀疑其专业水准。此外,影片打着儿童片的旗号,似乎就变得百无禁忌了。有人开玩笑说:恭喜内地电影终于出现了屎尿屁电影。如果仅此而已也就罢了,可怕的是电影强加上成人的思维定势,让小朋友成为其思想观念的传声筒。

好莱坞的电影曾被喻为洪水猛兽,事实也的确如此。好莱坞不仅生产动作片、科幻、魔幻大片,它们生产的动画片、儿童片也同样老少皆宜,深受全球观众尤其是小朋友的喜爱。所以,当我们在痛斥好莱坞入侵的同时,何不扪心自问:我们的导演给观众提供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影片?

银川读者:关伟

乱弹中国影人的奥斯卡情结

中国影人的奥斯卡情结由来已久,不管是在国际上已经享有声誉的知名导演,还是在国际上没有名望而在国内却很有名气的导演,其奥斯卡情结都一直没有停止过。张艺谋也好,陈凯歌也好,虽然屡屡在奥斯卡上折翅,但冲击奥斯卡的痴心一直未改,现在又加上了个冯小刚。据报道,他导演的《夜宴》将提前到今年的九月上映,目的是冲击明年的奥斯卡。

中国人对奥斯卡的痴迷如此强烈,实在是让人“感动”,感动的不是他们拍的电影,而是他们执著的劲头。区区一个美国的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主办的、区域性的“学院奖”就让中国的那么多名导们梦寐以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样的劲头怎能让人不感动?可是,却让鄙人有些想不通了,奥斯卡奖再怎么着,也就是个美国的“学院奖”,犯得着就那么痴心吗?不管是柏林、戛纳、威尼斯等著名的国际电影节,还是名气稍逊的东京电影节等等,中国的电影都曾折桂,又何必那么计较美国的一个“小金人”呢?即便是抱了个“小金人”,又能证明什么呢?不要以为得了那么个“小金人”就证明了你的价值在飞跃。

鄙人认为,作为中国影人,首先还得要立足国内,要为中国的观众拍片,拍他们喜欢的影片。不要把眼睛总盯着国外,他们喜欢什么就拍什么,看老外的眼色行事,没有一点自己的主见。有道是,越是民族的东西越能走向世界。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当你把中国5000多年的厚重文化呈现在世界的面前时,那么你离成功也不远了。

武汉读者:陶爱民

“大潮流”中何去何从

自从李安大制 作的武侠片《卧虎藏龙》称雄奥斯卡后,中国电影似乎一下就被引入了“刀光剑影”之中,从张艺谋的《英雄》《十面埋伏》到陈凯歌的《无极》,乃至徐克的《七剑》等等。如今老谋子携其新作《满城尽带黄金甲》又将叮当上阵,在各类媒体上也是炒得沸沸扬扬。

古装+武戏+明星似乎成了这些知名导演造就中国武侠大片的固定模式,而节节攀升的资金投入更是令人瞠目,如《十面埋伏》的制作投资达2.9亿元,《无极》高达3.5亿元,而《满城尽带黄金甲》3.6亿(据称)的投入无疑又进了一步。大导演、大制作、大腕演员,难道这就是所谓的“中国大片”?但为何观众看罢后,却往往会有这样的感觉:所谓的大片原来就是晦涩迷离的情节,天马行空的想象再加上一大堆现代特技。

然而,现如今,本土却有更多的电影开始采取大制作、大场面以寻求形式上的冲击,从听觉、视觉上征服观众。对于这种趋势,许多观众乃至一些电影人却有不同的观点:很多影片只是利用现代特技去营造一场视觉的盛宴,却很少关注人物与情节的构架,这样的大片不过是一个华而不实、徒有其表的“空架子”,缺少内涵。尽管某些影片取得了票房上的成功,但在笔者看来,其所谓的高票房并非完全得益于影片本身的魅力,而是商业炒作及其豪华的明星阵容、大腕导演、大资金投入所带来的观众暂时的好奇与追捧。此外,结合本土电影的实际,中国导演短时期内斥巨资去拍这样的“超豪华”电影也是不明智的。我想对于有着广阔题材以及深厚基础的中国电影,更应该在打造自身的特色上下功夫,拍出自己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与好莱坞大片分庭抗争,赢得观众的喝彩。

山东读者:许建伟

多打造自己的励志剧

今年来,随着韩剧《大长今》的热播,励志剧在我国观众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和关注。无独有偶,日本的经典励志剧《阿信》在历经二十多年后又一次在我国重播,并再次引发了轰动效应。该片在我国两次播放,两次都引起了如此大的关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由此也说明了励志剧那非同凡响的永恒魅力。

日本电视剧《阿信》是根据日本著名的八百伴公司的创始人和田加津女士那富有传奇色彩的创业历程改编的,向人们展现了她虽历经坎坷,却百折不挠、永不言弃的坚强品德。此剧道出了成功的艰辛,发人深省、感人肺腑。其实无论是《大长今》还是《阿信》都描写的是在事业上执著向前,最终取得成功的杰出女性,她们无一例外的都是从小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其实在我国也有很多这样的杰出女性,她们身上也有许多激励人奋进的优秀品质,可是却没有人去描写她们,这实在是一个遗憾。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好的励志剧都是来自国外,堂堂十几亿人口的中国,竟没有一部能与之相比的作品来鼓舞和教育国人?我们的影视作品不能总想着如何迎合大众的口味,还要想到寓教于乐,文艺工作者切不能忘了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在今天这个浮躁、急功近利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更好的励志剧来感动和鼓舞人们的心灵,我们需要有像《大长今》《阿信》这样的优秀作品来激励我们奋进,创造一个辉煌的明天!

上一篇:游戏有限,娱乐无极 下一篇:章子怡:一人饰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