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改革开放30年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时间:2022-10-16 05:32:16

北京改革开放30年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摘要】本文在对北京1978-2007年资本存量进行估算的基础上,运用索洛模型对北京的道格拉斯总量生产函数进行估计,定量测算出北京改革开放30年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本文还提出,从2006年开始,北京已经成功的从以投资推动的外延式经济增长模式向以科技创新为主的内涵式经济增长模式转变。

【关键词】北京 增长因素 资本存量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北京国民经济经历了一个长期的高速增长时期,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07年,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353.3亿元,是1978年的86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0.5%(同期上海年均增长10.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654美元,是1978年的9.6倍。如此快速的经济持续增长,不仅在世界各国是少见的,而且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也屈指可数。如此快速的经济增长,其增长的动因究竟是什么?为测算各生产要素对北京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技术进步在北京经济增长中的突出贡献,本文利用索洛增长模型(The Solow Growth Theory)进行测算分析。

一、对北京资本存量的估算

资本存量的估算是进行增长因素核算的首要工作。国际上现在通用的方法是永续盘存法。国内外很多学者对中国的资本存量进行了估算,但由于方法的差异以及数据变量选取的不同使得估算结果往往差异较大。根据对北京资本存量的估算,认为单豪杰(2008)与我们的估算结果较为接近,故直接采用其估算结果。但单豪杰(2008)中资本存量的估算是以1952年价格为基础,因此需要将其转换为以1978年价格为基础的资本存量。此外,单豪杰(2008)没有对2007年的资本存量进行估计,我们需要用北京统计数据对其2007年资本存量进行估

算。估算结果见表1。

二、对规模报酬不变假定的检验

索洛模型的一个重要假定条件是要素投入的规模报酬不变。因此需要检验这个假定条件对于北京是否成立。我们首先建立对于北京的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Y=AKL(1)

其中,Y为以1978年价格,K为资本存量,L为劳动力人数,A为除资本存量和劳动力以外的其他影响北京经济增长的因素。

对上式两边取对数,为:

Ln(Y)=LnA+Ln(K)+Ln(L)(2)

检验其规模报酬是否不变,即检验下式是否成立:

+=1(3)

采用系数的Wald检验法进行检验,不能拒绝原假设,即可认为北京的生产函数满足规模报酬不变的假定。

三、对经济增长各因素的测算

由于规模报酬不变,可以将(2)式改写为:

Ln()=LnA+Ln()(4)

用北京的数据对(4)式进行估计,可得参数的估计结果为=0.61,则=1-=0.39。

据此,我们可以计算各生产要素在拉动北京经济增长中的贡献(见表2)。这只需对(2)式两边求全微分即可:

dLn(Y)=dLn(A)+dLn(K)+dLn(L)

即:=++(5)

上式中,即为GDP增长率,为资本存量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劳动力增长对经济增长

的贡献,即为全要素生产率。

四、对模型估计结果的解释:改革开放以来北京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分析

1、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经济发展的活力

改革开放之前,北京经济几乎全部是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非公有经济的比例几乎为零,在这种所有制结构下,微观企业的经济效率极为低下,因此经济增长不仅低速而且受政治因素的影响波动性极大。综观北京3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其不仅建立起了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提高了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而且为北京经济的长期增长奠定了一个体制的基础。

2、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带来的资本存量积累是北京经济长期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从1978年到2007年,北京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平均每年增长接近20%,远远高于GDP的增速。并且投资占GDP的比重平均每年为38.3%,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带来了资本存量迅速积累。1978年到2007年,北京资本存量年均实际增长15.20%,高出GDP年均实际增长4.6个百分点。

从模型检验的结果来看,北京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一直是以投资的增长带动资本存量的增长来拉动北京经济的快速增长,这种投资驱动型增长模式直到2006年才得以扭转。从表2可以看出,2006年和2007年,北京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都要高于资本存量的增长对GDP的贡献。因此,可以说,由固定资产投资引致的资本存量增长是北京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经济长期增长的决定性力量。

3、大量劳动力向北京转移所带来的“人口红利”

1978年,北京地区的从业人员为444.1万人,到2007年,从业人员达到942.7万人,年均增长2.63%。北京作为全国的首都,不断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务工者尤其是农民工从乡村转移到城市。大量劳动力的涌入也是促进北京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力量,使北京能够享受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人口红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化,预计将来仍将有一定的农村人口涌入北京,但由于北京资源环境的限制,容纳能力有一定的极限,将来这种人口红利将会逐渐减弱。

4、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加速了近几年来北京经济的高速增长

从模型检验的结果来看,北京在1994年以前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GDP增长中的份额都比较小,在有些年份甚至为负,但在1994年以后,北京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加快了速度,几乎是逐年递增的(2004年出现了奇异值,可能原因是2003年非典的影响)。尤其是2006年和2007年,北京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在GDP中的贡献已经超过资本存量增长的贡献,成为推动经济长期增长的最主要动力。这意味着从2006年开始,北京已经成功的从以投资推动的外延式经济增长模式向以科技创新为主的内涵式经济增长模式转变。

全要素生产率在1994年以后的快速增长,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经济体制改革从1994年开始提速。从1999年开始,北京的科研体制改革也进入深化阶段。北京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和关键问题出发,实施“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以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为龙头,带动首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北京市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以大学、科研院所为依托的区域创新体系。创新活动由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转化,开发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比重不断增大。其次,北京加大了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力度。1994年,北京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金额增长率高达57.9%,并且以后每年的增长率都比较高。2007年北京研发经费支出527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64%,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这一指标的水平。但北京今后应更加注意提高R&D投入的产出效率。最后,由于北京教育水平在全国居于领先水平,尤其是近几年来,北京注重吸纳高学历人才来京就业,使得北京地区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得到较大提高,人力资本素质得以较大提高。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北京市人口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全市人口受教育程度在全国属于领先地位。2006年年底,北京市6岁及以上人口中,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1年,居全国之首。

【参考文献】

[1] Philippe Aghion、Peter Howitt:Endogenous Growth Theory[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 David Romer、Advanced Macroeconomics[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3] 单豪杰: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10).

上一篇:我国城市住宅郊区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下一篇:金融危机对上海商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