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初探

时间:2022-10-16 03:37:04

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初探

跨入21世纪,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国际社会谋求合作与共同发展的主要内容。环境保护意识的强弱是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重要内容。要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必须从学校教育抓起,让中小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自觉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地理作为一门专门研究人类社会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必然在学校环境教育中承担着主要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在传授给学生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进行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环境教育中应让学生掌握的主要问题

1.培养学生初步形成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使学生深深懂得地球是人类之家,大自然是同我们生死相依的朋友,把自己置于大自然之中,成为大自然的一员,而不是大自然的主宰。地理教学应使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给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土地、阳光、空气和水以及广袤的空间和活动的场所,离开了环境人类将无法生存。所以,人类需要很好地保护环境,爱惜环境,爱护资源。为此,我们必须向那种只顾眼前利益,不惜破坏自然资源、严重损害环境的行为作斗争。防范和制止滥伐森林、滥垦草原、过度放牧、无节制地占用农田和抽取地下水,对矿产资源采富弃贫、滥采滥用,造成全球性的气候恶化、土地沙化、地面下沉、耕地迅速减少、淡水资源匮乏等严重的威胁着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现象的发生。因为资源和环境一旦遭到损害,不只是影响当代人的利益,也会危及子孙后代的利益。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危机感和责任感,自然地用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处理生活、指导工作。

地理教学还应促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并认识到人类自身的增长要和资源、环境相协调。要使学生懂得:如果盲目地、无限制地增加人口,盲目地、掠夺式地发展生产和消费,必将导致资源的短缺和枯竭,环境的污染和恶化,如果环境承载量受到压力过大,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就会失去平衡,导致恶性循环的发生。进而使学生深刻理解并且自觉地宣传和执行我国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2.要让学生了解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增强对环境的忧惠意识,树立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要让学生懂得当前人类正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严重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温室效应加剧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困扰。这些环境问题不仅严重影响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存权利,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

3.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及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途径,增强解决环境问题的参与意识,达到具有理性的环境行为。要让学生懂得,人类是地球环境的产物,是地球大家庭中的组成成员之一。如果人类按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办事,自然界的一切就会和人类和谐发展,自然资源也会按照人类的需求达到永续利用,也就是达到可持续发展。如果人类对环境为所欲为,违背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自然界就会用各式各样的自然灾害来惩罚人类。要教育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

4.加强环境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让学生逐步养成遵纪守法的文明行为。我国已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十多项环境保护行政法规和有关自然资源保护的行政法规,已加人并签署了20多项有关环境保护的国际公约,如《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保护生物多样化公约》等。在地理教学中结合学法、用法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让学生明确保护环境的法律意义。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环境意识,又强化了他们的法制观念,并对文明环境行为的形成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途径

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着重在于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发挥环境教育的德育功能。

1.课堂渗透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最有效途径。地理科学揭示人和地理环境的关系,一方面可以讲清我国环境资源的优势,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也必须实事求是讲清我国国情劣势,促使学生树立“忧患意识”,产生危机感、忧国心,进而阐明我国为什么要把“计划生育”、“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强化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本身是一种感知性的教育活动,强调学生、老师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地理老师要重视“在环境中学习”,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野外考察、社会调查、参观采访等活动,使学生在环境中真正感受到环境以及环境问题与他们自身是息息相关的,从而在感知中得到理性的提升。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环境兴趣小组。另外,还可以结合“植树节”、“节水节”、“环境日”、“世界粮食日”等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纪念活动,如向群众宣传环保知识、举办环保文艺晚会、展览环保绘画作品以及开展环保知识竞赛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环境知识,陶冶环境道德情操,提高环境保护技能和环境宣传能力,养成“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良好环境行为习惯,切实发挥环境教育的德育功能。

上一篇:历史课堂教学信息反馈浅谈 下一篇:在历史课堂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