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动脉血气分析和Apgar评分评估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探讨

时间:2022-10-16 03:14:35

脐动脉血气分析和Apgar评分评估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探讨

[摘要] 目的 探讨脐动脉血气分析及Apgar评分在评估新生儿窒息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广东省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分娩的84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4例窒息新生儿为观察组,50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血气分析与脏器损伤的关系,脐动脉血pH值与出生1 min Apgar评分的关系。 结果 观察组中,pH值

[关键词] 脐动脉;血气分析;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

[中图分类号] R72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6(b)-0145-03

Clinical study of umbilical artery blood gas analysis and Apgar score in evaluation of neonatal asphyxia

YU Yanhong CHEN Ying CHEN Shaojun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Zhaoqing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Zhaoqing 52604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umbilical artery blood gas analysis and Apgar score in evaluation of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newborns with asphyxia. Methods 84 newborns from March 2012 to March 2013 in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Zhaoqing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were selected as study objects, of which 34 newborns with asphyxia were as observation group, and 50 normal newborns were as control group.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Apgar score at the time of birth, umbilical artery blood gas analysis and visceral injury,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umbilical arterial pH and Apgar score in 1 min after birth were analyzed. Results In the asphyxia group, newborns with pH

[Key words] Umbilical artery; Blood gas analysis; Apgar score; Neonatal asphyxia

如何进一步降低围生儿病死率和提高患病新生儿的生存质量是围生医学界的主要任务之一。新生儿窒息仍是新生儿死亡及儿童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当产妇分娩时,新生儿缺血缺氧造成机体内部血液气体与酸碱平衡紊乱,新生儿的生命和将来的生活质量将受到严重威胁。Apgar评分即阿氏评分、新生儿评分是评估新生儿娩出后呼吸、循环、生理反应及肌张力等临床状况的指标,但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目前在我国Apgar评分是诊断新生儿是否有窒息的唯一的诊断标准,使用新生儿Apgar评分来判定新生儿有无窒息和窒息的严重程度,评分8~10分为正常新生儿,其中1 min评分反映了新生儿在宫内的情况[1]。另外美国儿科学会(AAP)和美国产科学会(ACOG)多次明确指出:Apgar评分低并不能代表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不能作为诊断窒息的唯一标准,否则的话则是对Apgar评分的误解和滥用。在国际卫生医学界,脐动脉血血气分析被一致认为是评价胎儿氧合和酸碱状况最可靠的指标。本研究通过对广东省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分娩的34例窒息患儿和同期50例正常新生儿行出生时脐动脉血血气分析和1 min Apgar评分,并对结果进行比较,旨在探讨脐动脉血血气分析与Apgar评分在评估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分娩的84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产妇年龄20~40岁,孕龄37~42周,均为单胎,将其中诊断为窒息[2]的新生儿34例作为观察组,正常新生儿5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均为8~10分,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均≤7分。两组新生儿性别、胎龄、体重、母亲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比较(x±s)

1.2 研究方法

1.2.1 Apgar评分所有新生儿娩出后尚不能建立正常的自主呼吸前,立即用消毒止血钳两把在近胎儿侧夹住一段脐带,长约15 cm,并抽取1 mL脐动脉血,肝素抗凝后立即送我院检验科做血气分析,采用美国生产Rapidlad型血气分析仪进行检测。Apgar评分在新生儿出生后1 min内进行,诊断以第7版《儿科学》中Apgar评分为标准:正常为8~10分:轻度窒息为4~7分:重度窒息为0~3分。

1.2.2 脏器损伤检查对脐动脉血pH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pgar评分与脏器损伤的关系

Apgar评分为8~10分的对照组患儿脏器损伤发生率为2%,观察组中,轻度窒息者(Apgar评分为4~7分)为56%,重度窒息者(Apgar评分为0~3分)为1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Apgar评分越高,新生儿脏器损伤发生率越低。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脏器损伤发生率比较

注:与同组轻度窒息比较,*P < 0.05

2.2 脐动脉血血气分析与脏器损伤的关系

脐动脉血pH值为7.0~

表3 脐动脉血pH值与脏器损伤发生率的关系

2.3 脐动脉pH值与1 min Apgar评分的关系

窒息组(Apgar评分≤7分)中,脐动脉血pH7分)中,脐动脉血pH

表4 两组脐动脉血pH值比较[n(%)]

3 讨论

脐动脉血血气分析是评价胎儿氧合和酸碱状况的最可靠指标[3],婴儿娩出后无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而导致混合性酸中毒和低氧血症造成新生儿窒息[4]。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死亡及远期致残的主要原因,目前在国内外诊断新生儿窒息一般以Apgar评分为诊断标准,然而Apgar评分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仅反映了新生儿出生时抑制的表现,对于窒息的原因一般较难区分。例如早产儿呼吸浅弱,肌张力低,反射不活跃等,其实就是早产儿发育不成熟的一种表现。Apgar评分低也可见于新生儿呼吸和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先天畸形、产伤和宫内感染,孕妇给予止痛镇静药,以及在评分过程中医务人员的心理和经验等主观性因素都可导致Apgar评分偏低。脐动脉血血气分析可为新生儿窒息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5],其比Apgar评分更具有说服力。在本研究中,脐动脉血pH值为7.0~

综上所述,脐动脉血血气分析弥补了Apgar评分的不足,为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提供科学的客观依据[10-11],也可以直接反映胎儿整个分娩过程中的血气变化的结果,脐动脉血血气分析与Apgar评分两者结合,对于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8.

[2]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00-405.

[3]陈自励,何锐智,彭倩,等.脐动脉血气在新生儿窒息诊断中的意义和价值[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6,9(1):24-27.

[4]杨锡强.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8-119.

[5]马存丽,秦山红,饶钦华,等.脐动脉血气及乳酸值测定512例分析[J].医学综述,2013,19(21):4019-4021.

[6]焦艳.新生儿窒息的预防[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9):134-135.

[7]刘香玲,李春.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及抢救的研究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3,(12):153-154.

[8]黄伟媚.脐血血气分析与羊水性状、Apgar评分评估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意义[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9,17(9):94-95.

[9]姚敏卿.脐血血气分析、胎心监护、Apgar评分联合监测新生儿窒息[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23):12-14.

[10]陈伟宁,马广伟,曾爱红,等.NBNA加分法对新生儿窒息预后早期评估的临床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 11(6):9-11.

[11]Grignaffini A,Soncini E,Ronzoni E. Meconium-stained-amniotic fluid and fetal oxygen saturation measuiedby pulse oximetry during labour [J]. Acta Biomed Ateneo Parmense,2007,75(1):45-52.

(收稿日期:2014-04-19本文编辑:任念)

[基金项目] 广东省肇庆市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第一批)(编号2012E142)。

上一篇: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评价癌胚抗原\鳞状细胞... 下一篇:微柱凝胶技术检测血型不规则抗体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