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检验方法及结果准确度研究

时间:2022-10-16 03:10:06

产品质量检验方法及结果准确度研究

摘 要:检验产品质量是一项要求较高的工作,其需要质检人员具有专业化技术和较高的综合素养,要求工作人员对产品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产品质量检验结果与企业、政府以及人类个体都有着紧密关系,其会对这些主体发展、决策行为以及切身利益产生直接影响。文章围绕产品质量检验的作用展开,分析产品质量检验方法和选择依据,并探索如何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度,以为人们提供安全放心的产品。

关键词:产品质量;检验方法;准确度分析

引言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产品质量问题是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其对一国的经济发展情况也有着深远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保证并提升产品质量,才能让企业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获取生存发展空间,帮助企业树立品牌和形象,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发展新时期,探索产品质量检验方法,并探究提升产品质量检验结果准确性的措施,对于企业发展和保护人民切身利益具有重要作用。

1产品质量检验的作用分析

产品质量是一项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相关部门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产品质量。就企业而言,产品质量是宝贵的有形资产,是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立业之本。对于企业发展而言,产品质量是基本规范,是各行业发展的道德杠杆。一个企业如果在发展过程中忽视了产品质量,其在整个市场经济发展中便失去了持续发展的助推力,失去了良好形象的依托,企业便会走向衰败。就社会而言,良好的产品质量是社会和谐安康的重要构成,产品质量与个体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是保障个体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重要因子。一个社会要想始终处于和谐状态,就必须要重视产品质量,用高质量的产品保障社会成员的利益,并让人们树立质量意识,用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熏陶社会成员的思维,为我国和谐社会的建成贡献力量。就国家而言,产品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国的国际形象,是国家政府开展对外贸易的根本。国家管理人员只有重视产品质量,让市场中流通的所有产品都处于高质量状态,才能够立信于民,获得长远发展。

2产品质量检验方法分析

在对刚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时,基本上不可能对所有产品都进行检验,常采用的检验方法是抽样检验法。这种检验方法的效度较高,能够在花费较少人力、物力资源的情况下获取一定的产品质量检验结果。具体而言,在抽样人员的选择方面,需要严格把控好质量关,选取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素养高、具备一定职业操守的抽样人员。从源头上把控好产品检验质量关,避免鱼目混珠,将不具备产品质量检验资质的人员纳入抽样人员,进而使得产品质量抽样检验流于形式。在抽样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必须要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进行检查,产品检查部门要对抽样人员进行组别划分,对同一产品进行多次检查,并在检查过程中阻断抽样人员之间的联系,让其独立工作,以避免出现的行为。在填写抽样单据时,不仅要及时还要详细注明各项产品的信息。当检验出不合格的产品时,要及时联系生产厂家,并依据情况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认真填写相关信息,务必保证所填写信息的客观性。为了规避产品质量问题,需要加大对不合格产品的惩罚力度,提高不合格产品质量成本,进一步控制产品生产者的行为。

其次,在进行产品取样时,要严格遵循随机原则,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随机抽取的产品,其代表性更强,产品的原始特征更明显,能够有效提升检验结果的覆盖面积。在对产品质量进行抽样检查时,还需要重视抽样的数量,依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合理确定数量,避免过度或不及,影响检验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当发现了不合格产品之后,需要在后期进行再次抽样检查,严格控制抽样检测过程以确保产品质量检验工作的顺利开展。

3提升检验结果准确度的策略研究

3.1掌握正确的检验方法

抽样人员是否掌握了正确的抽样检验方法直接决定了检验结果的信度和效度。一般而言,不同类型的产品需要采用不同的抽样方式,在进行抽样检查时需要重点注意以下四点。一是在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之前,要在充分认知产品信息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抽样方案,详细填写抽样单位的相关信息,并按照流程走完手续工作,确保抽样检查过程中的各项手续完备。二是为了减少人为因素的有意干预,减少倾向性问题,需要严格遵循随机原则,以保证抽样产品的客观性和代表性。三是要做好抽样检查的保密工作,对产品质量进行突击抽样检查,防止下面人员动手脚,刻意挑选质量性能较高的产品送检,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四是要保证抽样队伍的质量,让其在抽样检查过程中坚持原则,避免形式化行为,将抽样人员与检测人员隔离开,提升检测结果的公正性。

3.2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质量检验方法并不唯一,在理论层面同一种类型的产品在相同的检验条件下,无论采用什么检验方法其结果应当基本一致。但此种结论在实践中并不完全成立,实践结果会受到操作人员的主观因素和操作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在操作过程中会存在误差,进而导致结果出现不一致性。因此,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采取恰当的检测方法。比如,在检测食用油的质量时,常用到的检测 方法是比重瓶法和液体比重天平法,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劣,前者检测过程复杂,花费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都比较高,但其准确性高,如果是进行食用油产品评优和投产坚定则适合采用此方法。后者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快捷,但准确度较低,最好是用来做一般性检测处理。在检测时,工作人员要根据检测的目的采取恰当的方法,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3做好数据记录、处理工作

在产品质量检验工作中,相关数据的记录和处理至关重要,检测试验的成败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确定的。在进行数据记录处理时,需要记录好被检项目的含量、检验过程中产品的各项性能表征以及其他的数据。当完成检验之后,要及时对所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并计算相关结果。在得出确定数值后要对其进行修约处理,不能够随意增减最终数据的结果位数。产品质量检验的原始数据是第一手资料,必须要保存好这些资料,然后再结合统计学相关知识对其进行计算,进一步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4减小实验误差

为了提升产品质量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采取各项措施减少系统、偶然以及过失等误差。具体而言,减少系统误差的方法主要是对照检测实验法、空白试验法以及校验仪器法等,这三种方法的效果都比较明显,但其具体应用条件有所差异。如果是因为试剂或者是器皿因素而导致的系统误差则需要采用空白试验法,若是仪器所引发的误差则需要采取仪器校验法。偶然误差主要是由随机因素所引发的,比如检测温度突变、大气压出现波动、仪器发生细小变化以及湿度发生改变,这些偶然随机因素的变化都会带来一定的误差,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测时需要增加z测次数,并取其平均数,以减小偶然误差的影响。过失误差的防控需要严格控制检测人员的行为,避免其违反规定操作要求在工作中出现差错,以提升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结语

正确使用产品质量检测方法,严格控制检测过程,采取正确的抽样方法并做好相关数据的记录处理工作,是提升检测结果准确性的有效方式。其能够有效减少产品质量问题,提升市场流通中产品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雷水莲. 浅谈产品质量检验方法及结果的准确度[J]. 企业导报,2015,24:51.

[2]杨智佳. 浅析产品质量检验方法及结果的准确度[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3:19.

[3]伍焕铭,唐嘉慧. 产品质量检验结果准确度探究[J]. 轻工标准与质量,2016,05:35-36.

[4]赵超. 产品质量检验方法及结果的准确度[J]. 食品安全导刊,2016,33:70.

上一篇:刍议变电运维一体化中视频监控应用 下一篇:复杂地质条件区煤炭资源勘查方法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