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性资源对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研究

时间:2022-10-16 02:33:27

共享性资源对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研究

基金项目:2011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L11DJY044),2011年度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W2011085)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以集群企业为研究对象,界定了处于产业集群层面的共享性资源的概念及构成要素,剖析了共享性资源对集群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产业集群共享性资源的集群企业技术创新模型,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集群 共享性资源 集群企业 技术创新

本文从自身的研究角度出发,认为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产业领域内,通过公共性活动与互补性活动相互联系的企业及相关机构在地理位置上群聚(Porter,2000),这些企业共同分享与承担机会与威胁(Rosneefld,1997)。产业集群一般具有专业化分工、地理性临近、组织性临近、群内组织相互关联,以及协同与溢出效应等五大特性。

集群企业的界定与识别

熊勇清(2008)曾经对集群企业做过研究,他认为集群企业简单的说是产业集群中的企业,或称集群化的企业,是指处于产业集群内部且围绕某特定产业价值链组织经营运作的企业。集群企业必须满足企业的条件,同时又要具备企业集群的特征。因此我们可以定义为:集群企业是指以群居形式聚集,具有空间位置相邻的特点,从事研究与开发、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独立核算或相对独立核算的企业。

集群企业共享性资源

(一)集群企业共享性资源的概念

首先提出共享性资源(shared resources)概念的是西班牙学者F.Xavier Molina-Morales。他认为共享性资源是存在于产业集群内部而非集群企业外部,为整体集群所特有而又不被群内任何单个企业所独占,为集群企业所共享却对群外企业具有排他性的一类具备获取李嘉图租金特性的异质性资源。

(二)集群企业共享性资源的核心要义

共享性资源所处的集群这个特殊层面,决定了其既不同于单个企业的内部资源,因为它不为任何单个企业所拥有;也不同于市场上等待交易的外部资源,因为它难以流动,甚至无法通过买卖实现所有权的变更。共享性资源的这种空间不对称使其同时具有了异质性与不完全流动性,这两大特性进而赋予了共享性资源有价值、稀缺、难以被模仿和替代的重要特征,使其蕴含了巨大的李嘉图租金获取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是集群整体获取竞争优势的基础,同时也是集群企业赢得优异绩效的保证。更进一步讲,共享性资源为整个产业集群所有,其仅为集群内部的企业提供特殊的市场机会,并且这种市场机会是集群外部企业所难以获得的,集群企业凭借共享性资源能够获取优于集群外部企业的竞争优势。

(三)集群企业共享性资源的构成要素

在对产业集群共享性资源构成要素的认识上,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Molina-Morales和Martnez-Fernndez在基于资源观应用于产业集群理论研究所获成果的基础上,将共同声誉、资源的紧密交换与组合、当地机构的参与等三方面要素,整合为产业集群共享性资源,并且通过集群内外企业之间的对比分析,实证支持了产业集群共享性资源的存在性,以及集群企业竞争优势来自于产业集群共享性资源的结论。耿帅(2005)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将集体声誉、资源交换与组合渠道、企业间高度的相互信任、集体学习与知识共享网络、紧密的竞合互动氛围、当地机构的参与和支持等六方面要素,整合成为产业集群共享性资源,并通过数理统计验证了这六类共享性资源要素的存在性。

(四)集群企业共享性资源的形成机理

首先,专业化分工可以使集群企业达到或接近最优生产规模。在产业集群内部,基于成熟的劳动分工,群内企业仅从事产业价值链中非常细小的环节。这种由专业化分工所带来的集群企业间竞合互动的关系在确保单个企业接近最优生产规模组织生产的同时,又确保了其在竞争压力下的灵活性,从而大大提高了集群内部每个企业的生产效率。

其次,地理空间上的临近促进了集群企业间知识与信息的流动。员工之间的关系网络、集群内部人员的流动、相关产业之间的联系这种非正式渠道的信息沟通,对集群企业之间的信息流动和知识外溢,对企业应对快速变化的技术和市场环境至关重要。

第三,组织性临近有利于在集群企业间形成学习与知识共享网络,增加彼此对知识吸收和利用的程度。组织临近的特性有利于促成集群企业间关于信息、知识和技术的相互学习、交流与沟通。处于集群内部的企业对于知识(特别是缄默性知识)的接收与传递相对群外企业要方便顺畅得多。

第四,集群企业与相关机构间的相互关联降低了企业交易成本。由于集群企业之间存在的种种“血缘”、“地缘”和“业缘”关系,使得集群内的交易往往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之上,集群企业与相关机构作为信任网络上的结点,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企业间交易的顺利进行,降低了交易成本。

集群企业技术创新模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将集体学习视为产业集群共享性资源能够获得有价值、稀缺、难以被模仿和替代等特性的动态能力,因而将组织学习、相对吸收能力、资源的交换与组合等三项确定为集体学习的构成要素。

(一)产业集群共享性资源与集体学习之间的关系

Becattini认为,产业集群作为分享相似文化价值观的同质性集团,享有集体声誉,并且具有集群成员之间行为相互熟知的特点,因而能够促进集体学习。Molina-Morales和Martnez-Fernndez认为,当地机构在产业集群中的作用,体现了对于同质性和异质性资源的整合能力,担负着为那些具有互补性和信息交换潜力的交换伙伴提供中间通道的职能,因而是集体学习实现的重要平台。Nagarajan和Mitchell认为,补充性资源的差异性会促进并提高集群企业的相对吸收能力,进而影响集群企业之间资源交换与组合的方式(包括资本性组合、非资本性组合、内部R&D等),并影响群内企业的集体学习。

(二)产业集群集体学习与集群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

组织学习对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然而,任何组织都难以完全通过本组织内部的知识和能力发展,来有效解决所面临的所有问题。因而组织学习需要有组织之间资源的交换与组合进行支撑。当然,这种组织间资源交换与组合的发生,是以组织间相对吸收能力作为前提条件的。在产业集群背景下,集群企业技术创新的实现是组织学习、组织的相对吸收能力、组织间的资源交换与组合等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产业集群共享性资源对集群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分析

1.集群共同声誉对集群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集群共同声誉是集群的整体性无形资产,是集群企业在与各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社会团体、供应商、顾客、投资者、竞争对手以及企业内部员工等)的互动关系中所形成的公众印象。产业集群的集体声誉越高,其对集群外部资源的吸引力就越大。由此,集群声誉对创新资源的吸聚作用使得集群内企业在获取资源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因而有学者认为,良好的集体声誉有助于集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2.当地机构的参与对集群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本研究中的当地机构,主要是指那些为集群企业提供大量集体性的支持服务、定位在当地的公共和私人组织,包括技术支持中心、大学、职业教育中心、当地研究机构、产业政策机构、商会和协会等专业性组织。有学者认为,与产业集群外部网络紧密联结的当地机构,能够通过广泛地参与集群内相似问题的解决,从而对不同集群成员的能力和规程作出汇集和传播。

3.补充性资源的异质性对集群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补充性资源的异质性,可以提高集群企业集体学习的选择范围,推动不同的集群企业在不同层面上的创新;降低集群企业创新过程中的资源搜索成本;丰富参与集体学习的集群企业的资源交换与组合的类别,提高资源交换与组合的频度,从而促进产业集群的集体学习,共同应对风险,并最终促进成功的创新。

4.紧密的竞合互动氛围对集群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产业集群中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态势能够促进集群企业的组织学习,增强研发能力,促进差异化发展,因而也是集群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力量。首先,集群企业间面对面的竞争对企业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压力,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促使企业在降低成本、技术改进、产品改良等多方面进行创新,以便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具实力。同时,激烈的竞争氛围为集群企业提高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性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形成支持创新的文化。其次,集群企业间的合作则为集群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途径。集群企业间的合作为集群企业进行组织学习提供了机会。集群企业间基于血缘、地缘和业缘关系相互较为了解,在合作过程中更容易取长补短,达到知识、信息及技术等资源高效流通和共享的效果,为提高集群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创造了条件。因此,企业间紧密的竞合互动氛围对集群企业技术创新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四)集群企业技术创新模型

以上分析了产业集群共享性资源、产业集群集体学习、集群企业技术创新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和作用机理,综合起来,可以得出基于产业集群共享性资源的集群企业技术创新模型(见图1)。

图1的集群企业技术创新模型表明,影响集群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很多,可以概括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产业集群共享性资源,包括了集体声誉、当地机构的参与、补充性资源的异质性、紧密的竞合互动氛围,这是集群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条件;第二类是产业集群的集体学习,包括相对吸收能力、资源的交换与组合、组织学习,这是集群企业依赖共享性资源来促进技术创新的转换条件。

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提出了基于产业集群共享性资源的集群企业技术创新模型,认为产业集群共享性资源和集体学习是集群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基础和推动力量。根据以上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要制订有利于促进产业集群共享性资源增长的政策,包括提升产业集群的集体声誉、促进各类服务型机构的当地化、推进集群企业之间高效的资源交换与组合,保持产业集群内部适当的竞争和合作氛围。二是促进集群企业开展集体学习,建立知识共享网络,构建起有利于提高相对吸收能力的组织架构,促进各种形式的技术创新。三是完善多样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为集群企业提供有效的外部异质资源的识别、获取和吸收渠道,更好地发挥集群共享性资源的优势,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Porter.Location,competition,and economic development:local cluster in a global economy[J].Economic Development Quarterly,2000,(14).

2.Molina-morales F X.European industrial districts:influence of geographic concentration on performance of the firm[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2001,15(7).

3.Danneels E.The dynamics of product innovation and firmcompetences.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2(23).

4.耿帅.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共享性资源观[J].经济地理,2006(11)

5.顾志刚,吴晓波.基于产业集群共享性资源的集群企业技术创新研究[J].技术经济,2007(12)

6.宋东林,赵国彬,陈燕.共享性资源对集群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分析[J].科技与管理,2011(1)

7.蔡莉,柳青.科技型创业企业集群共享性资源与创新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8(2)

8.张春明.基于超动态能力的集群企业自主创新机制及绩效研究[D].天津大学,2010

9.熊勇清.集群企业持续竞争力提升的自主创新模式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10.顾志刚.产业集群共享性资源动态演化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7

上一篇:旅游文化产业品牌设计探讨 下一篇:城市轨道交通资产证券化融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