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字句的偏误分析

时间:2022-10-16 02:12:29

“让”字句的偏误分析

摘 要: 中级阶段的外国留学生,常常把“让”、“使”、“叫”这三个词等同起来,造成偏误。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让”字句与“使”字句、“叫”字句是不同的,它可以表示多种句式义:愿望或号召,听任或容许,使令、致使。

关键词: “让”字句 偏误 教学策略

兼语句是由一个动宾短语同一个主谓短语连接套合在一起构成的特殊句式,前面的宾语同时兼做了后面的主语。兼语句的基本格式可表示为“S1+V1+S2+V2”。V1是指有使令、致使、容许、听任等意义的使役动词。其中“让”、“叫”、“使”就是典型的使役动词。

由于“让”、“使”、“叫”都能构成兼语句,进入的格式相同,同时,三者的意思又有交叉,都可表示“致使义”,因此,中级阶段的外国留学生在使用时,常常把“让”、“使”、“叫”这三个词等同起来,造成偏误。

例如:

(1)*叫世界不再遥远!

(2)*使他休息一会儿吧!

(3)*妈妈使我打扫房间。

实际上,“让”字句无论是从语义上,还是从组成部分上来看,与“使”、“叫”构成的句子都是有一些差异的。下面我们主要从语义、语法方面探讨“让”字句的特征,进而提出一些教学策略。

一、表示愿望、号召

(4)a让世界充满爱!

b*使世界充满爱!

c*叫世界充满爱!

(5)a让我们永远生活在一起!

b*使我们永远生活在一起!

c*叫我们永远生活在一起!

这类句子表示某种愿望或发出号召,常用于书面语,带有祈使语气,具有很强的鼓动性,结构特点是一般没有S1,兼语短语独立使用。这类句子只能用“让”,不能用“使”、“叫”。因此,上文例(1)可以改为“让世界不再遥远!”

二、表示容许、听任

(6)a你让我仔细想想。

b*你使我仔细想想。

c你叫我仔细想想。

(7)a让他去玩吧,别管他!

b*使他去玩吧,别管他!

c叫他去玩吧,别管他!

这类句子表示“容许”、“听任”,常出现在对话体中。S1一般是表示第二人称的“你”、“你们”,常常可以省略不说,如例(7)就省略了S1。这类句子可以用“让”、“叫”,不能用“使”。因此,上文例(2)可以改为“让/叫他休息一会儿吧!”

三、表示致使、使令

致使强调结果,由于某种原因,产生某种结果,使令强调命令。留学生在使用的时候,常把致使和使令混淆。

(一)使令

(8)a经理让他去日本。

b*经理使他去日本。

c经理叫他去日本。

(9)a大夫让我好好儿休息。

b*大夫使我好好儿休息。

c大夫叫我好好儿休息。

这类句子表示“使令”, 一般都含有人的意志在里面,S2的变化是S1的主观意志的施加。具体地说,S1是命令的发出者,S2是命令的执行者(接受者)。如:(8)“他去日本”是“经理”命令的,带有“经理”的主观目的性、意愿性。结构特点:S1一般是表示“人”的名词、代词。这类句子只能用“让”、“叫”,不能用“使”。因此,上文例(3)可以改为“妈妈让/叫我打扫房间”。

(二)致使

(10)a你让我为难了。

b你使我为难了。

c你叫我为难了。

(11)a古典音乐让我着迷。

b古典音乐使我着迷。

c古典音乐叫我着迷。

(12)a*乱砍滥伐让山林面积缩小了。

b乱砍滥伐使山林面积缩小了。

c*乱砍滥伐叫山林面积缩小了。

这类句子表示S1致使S2产生某种结果。具体地说,S1为使因,S2是S1发生作用的对象,V2是S1作用于S2产生的结果或状态。凡能够致使某人、某物、某事发生某种变化或表现出某种性状的,都可以充当S1,包括指人名词、代词,事物类名词、动词、事件等。如(10)中S1为人称代词,(11)中S1为事物类名词,(12)S1为动词短语。

指人名词、代词,事物类名词充当S1时,既可以用“使”字句,又可以用“叫”、“让”字句。其中,S1作为使因,V2的结果是S1客观造成的,并非有意为之,S1是不具有目的性、意愿性的。即使是指人名词、代词作N1时,也不例外。如例(10),“你让/使/叫我为难了”可能并非是“你”有意为之,但是却是“你”造成的客观结果。实际上,例(10)是“你这么做使我为难了”的省略形式。这也表明,同是指人名词、人称代词充当S1,例(8)与例(10)的含义不同,例(8)中的“经理”是命令的发出者,例(10)中,“你”是造成“我为难”的原因。

形容词、动词或动词短语,分句充当S1时,一般用“使”字句,不用“让”字句。如例(12),这时,动词短语表示原因,兼语结构表示结果,“使”字的作用在于强调某种结果的出现是由某种原因所致使的。这类句子,如果在句首加上表原因的连词“因为”(由于),或者在后句前面加上表结果的连词“所以”,语义关系会更显明。例(12)可以改为“因为乱砍滥伐,所以山林面积缩小了”。

根据上文的分析,“让”字句可以表达愿望、号召、听任、容许、使令义,同时,S1为名词、代词时,“让”字句也可以表达致使义。“使”字句,主要表达致使义。“叫”字句的用法与“让”字句的用法类似,但不能用于表达愿望、号召的句子。

在对外汉学教学时,应该采用对比教学法,重点比较“让”字句与“使”字句、“叫”字句的不同之处(特别是“使”字句),辅之以必要的练习突破难点,把句式义与结构特点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李大忠.“使”字兼语句的偏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1996,(1).

[2]施文志.“使”字句的结构研究[J].云南师大学报,2002,(6).

[3]刘忠华.浅谈现代汉语“使”字句的特点[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2,(4).

[4]郭姝慧.“使”字句的成句条件[J].语文研究,2004,(2).

[5]翟艳.汉语词语偏误分析的方法[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7,(1).

[6]安俊丽.韩国留学生习得汉语存在句的偏误分析[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

[7]丁崇明.韩国汉语中高级水平学生语法偏误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社科版),2009,(6).

基金项目:吉林师范大学校级项目,项目批准号:200

7065.

上一篇:课堂教学须“以人为本” 下一篇:浅论新形势下大学文化建设的四个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