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应对自然灾害时逃生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16 02:11:39

中小学生应对自然灾害时逃生能力的培养

中小学生防灾减灾教育,不仅让他们学到避险的知识,还能自救和互助,并提高自我生存的能力,还可以利用学到的知识,在灾害预防和缓解影响家庭和周围的人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加强小学和中学防灾减灾教育,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到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危害。

一、对孩子进行安全意识教育

孩子生活阅历和经验尚浅,“5.12”四川汶川地震留下了可怕的记忆,但它也提醒我们,尽快对孩子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我们应该通过音频和图形材料,电视,听故事,歌曲和其他形式的教育和安全演练,丰富孩子一些简单的经验,因此教孩子有关地震、洪水、雷击、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中的自救技能。

二、培养孩子健康的体魄

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是提高自我照顾孩子的能力的重要途径。老师和家长应以身作则,加强孩子体育锻炼,增强孩子的体质。如,春天可以带上孩子去露营,冬季可让孩子跑步,打球,跳绳。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合理安排参加体育活动,以增强孩子的体质,发展他们的灵活性、敏捷性、协调动作、交替运动强度和密度的协调,从而有效地避免误伤。

三、培养孩子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

自然灾害到来时保证孩子的健康和安全,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日常教育内容。这些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第一,加强安全教育活动,地震、水灾、雷击等自然灾害,避险安全演习;二是对突发事件的灵活性处理。有时,孩子们都知道要注意安全,但不一定有能力对付一些更危险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经常训练孩子的自救技能。总之,我们可以人为地创造出一些问题的情况,想出各种自救方法来指导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应变能力。

四、培养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

在今天快速变化的社会中,现在家庭结构和养育子女的方法已经改变,家长应该注意你的孩子独立面对困难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发展良好的自我保护习惯,不要事无巨细,到处消除障碍,这对于孩子是不利的,易于让孩子养成依赖心理。

目前的科学技术和人类的能力,无法完全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无法完全抵御自然灾害。然而,可以根据自然灾害的规律和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量减少损失。如,我们还不能做到准确的预测地震,但我们可以做一切可能捕捉到地震前具体信息的采集工作。人们根据以往的经验,可以对强烈地震之前发生的一些自然异常直接观察。

五、掌握防灾减灾的方法,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

1. 常备地震应急包。每个家庭根据不同情况,制定家庭防震措施,通常准备地震应急包,并写系人信息,以备地震包内物品定期更换,同时也要有一定数额的现金。

2. 就近选择安全地带等待救援。因为有大地震之前,可以预测地震来临的声音,光线和地球的震颤等宏观现象,人们可以采取正确的防震措施。按照就近躲避原则。可用枕头或坐垫护住头部,躲在桌下等“安全角”或厨房、卫生间、储藏室、不要靠近窗户,玻璃和建筑外墙,待地震后快速、有序疏散。

3. 不要乘坐电梯撤离。

4. 关闭电源、燃气。当地震发生时关闭电源,燃气,以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由地震引起的火灾,用湿布捂住口鼻,匍匐逃生。途中遇到浓烟弥漫,或当有煤气泄漏时,用湿布捂住鼻子,逆风而逃。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学校是学生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倡导学生和广大教师,以提高预防,自我帮助和互助的能力,不但培养了学生的防灾意识,并可以充当一个“教育了一代,影响两代人“的效果。

总之,学校应对突发性灾害,应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并结合教学科目,渗透到所有教学之中,以落实应对突发性灾害的教育。鼓励大家开动脑筋和创新,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技能处理突发性灾害,以确保安全处置突发性自然灾害。

上一篇:多留一份赏识给孩子 下一篇: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