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研究进展

时间:2022-10-16 01:59:54

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研究进展

摘要: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伴随着各大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对于临床医疗行业而言,往往需要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以获得更大的发展。而且医疗行业本身并不仅仅是一个卫生行业,更是社会不可缺少的服务行业,关系到公众的身体健康及基础的生活质量。而临床护理也是目前医疗行业的一大重要流程,研究护理质量的提升并且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将对护理管理的科学化以及现代化发展奠定重要基础。也让医疗服务的质量得到相应提升,所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技术;研究进展

笔者将通过本文,就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研究进展方面展开综述。

1 护理质量管理的概念

1.1护理质量管理概述 在澳大利亚相关学者Coulon看来,更好的护理质量需要具有专业化、完整化、实践化以及人文化等多种特征。而在国内,很多专家学者都得出护理质量的基础理念,即界定为护理服务和技术的情况、护理责任人的管理情况以及护理人员的素质情况等等。因而,对于护理质量而言,主要是由多个对象进行管控,即包含护理设备、护理人员、护理关系等等。而且护理质量的控制需要通过策划、组织、协调以及管控等多种方式才能保证质量达标,而对于护理质量管控而言,简单来说就是根据相关的质量标准确定管控的内容,同时对护理服务开展过程进行监督、判断和评估,深入了解不同患者的需求,总结不足,查找问题,了解反馈,并且通过调整和改正的方式达到有效控制和管理[1]。

1.2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的概述 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对质量管理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总结出质量管理问题,进而研究信息化管理方案。而一般主要由质量管理负责人将护理质量通过评分的方式进行统计,然后以评分的形式进行评估,同时构建相应的数据库由计算机进行记录储藏,同时对评分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护理工作开展情况以及不足问题,并且探讨改善方法,提升护理质量。严格来说,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不仅仅涉及到护理学的理念和知识,同时也集合了信息行业以及计算机行业的内容,而且继承了信息管理高效性以及可控性。另外,将护理质量管理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首先可以保证对护理问题的获取、护理情况的动态监控,一旦发生问题可以及时进行处理,从而大大减少护理风险性,缓和医患矛盾和纠纷,对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2]。

2 国外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发展概述

2.1国外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发展史 就护理信息化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当时一些医院已经着手在医院管理中加入计算机作为管理设备,而1970年以后,则出现了管理信息系统(HMIS),而80年代中期,信息管理主要运用在医院的财务收费管控中,大部分医院都推荐患者进行挂号,还有1/4的医院则具备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少量则已经落实计算机对管理医院信息。而1990年开始,最新的信息系统则主要体现在以患者为主的一体化系统实现[3]。而这时欧洲各国都得到相应的发展,但是由于起步比美国更晚,从而导致发展较为缓慢,不过普遍欧洲国家的医疗信息系统都具有区域性的特点,诸如丹麦的RedSystem管理系统,可以包含76家医疗机构的管理信息等等。由此可见,护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常规化、全面化、区域化、一体化以及科学化的发展过程[4]。

2.2国外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的应用范畴 就目前国外而言,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的应用范畴比较大,其中包含质量评估、信息收纳、智能护理、远程操作以及网络护理等多个流程,而这些流程也让护理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得以完善化。另外在质量评估中,美国已经开始普及最小数据集(MDS)的指标评估方法;而加拿大也就护理质量评估开展了相应研讨,同时运用了美国的最小数据集评估方法。简单来说,最小数据集系统主要需要与数据获取以及监测系统联合方可发挥最大效果,即获得患者长期护理的指标数据,进而进行针对性评估。另外,到了1998年,这一评估系统又加入了护理质量指标国家数据库作为评估参考标准,其最大的作用在于对各类护理服务进行分档规定质量标准,同时配合医院完成符合自身质量情况的标准制定,同时减少护理失误或者并发症出现[5]。

3 国内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发展概述

3.1国内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发展史 就国内护理信息化发展开始,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当时各大医院都开始运营信息管理系统,特别是在台湾地区,近乎九成的医院都是采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与此同时,香港地区则由44所机构联合建立起了一个巨大规模的医疗信息高速路,而其中包含的医疗信息有医疗书籍信息、最新消息、急诊情况、专科门诊、记录随访、试验检测、病情诊断等等信息,与大陆很多医院相比,技术已经趋于先进的地步。而大陆地区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也是在近些年才发展较快,而系统本身可以包含以下职能:信息管理职能、信息查阅职能、病例管理职能以及移动护理信息情况等。总之,整体系统推行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提升管理的效果。在过程质量的管控方面,护理信息系统则主要针对护理工作的关键点进行选择,同时采用移动监测站点进行追踪,避免出现护理疏漏或者不足;此外,还能通过调整时间进行调控,对重要信息要点完成自动核查;统计出入量以及自动记录;最后在护理质量评估中,各个医院的评估标准和体制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往往会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有效评估。而评估的手段则主要选择纸质检测较为普遍,检测一般是统一检测或者抽测,最后人工完成数据汇总和研究。到了现在,一体化服务站、护理信息管理系统以及护理质量信息管理软件都逐步出现,并且有效提升了护理管理的效果。总之,随着国内信息技术融入到护理质量管理中,以往基于终末期评估反馈的质量管理方式也转变为过程质量管理[6]。

3.2国内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的应用范畴 国内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的主要运用可以体现在基于数据搜索与查阅的过程管控以及基于护理质量评估中,即主要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对广阔、丰富的信息完成数字挖掘、知识获取、完成虚拟现实以及决策管控等等。而更多的事实显示,数字化管理可以保证护理信息的充分集合以及运用,提升护理工作的合理性、科学性以及规范性[7]。而且信息传播过程是实时过程,所以可以保证传输的效率,进而对护理管理的效果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还能有效解决医患矛盾。而过程管控系统可以划分为三类系统,可以包含护理信息系统、数字重症监护系统以及移动设备。首先是护理信息系统,即按照管控的目的,由系统获得各个护理区的关键信息,例如护理工作分配方案、教学查房以及专业讲座、护理工作完成度等等,同时根据护理查房情况以及日常值班问题统计分析相应改进方案,同时对护理的控制关键点进行有效反馈;再者是数字重症监护系统,由于重症监护室属于危重病区,而且患者病情改变更快,而且根据医嘱进行调控,另外针对信息量过大,则需要了解数据信息是否有效输送、共享与运用也是极其重要的[7]。

另外护理人员需操作相应仪器将患者相关信息数据进行下载汇总,并且保证呼吸机、监护仪、微量泵等设备的数据能够有效完成录入,系统根据这些数据的分析绘出相应的数据曲线。另外,危重护理记录单据则需要以特殊书写记录,即如静脉入量数据要采用PDA进行扫描即可录入记录单据中,除此之外,系统还可以向医生展示患者的体温、监测记录以及危重护理等各类单据,同时提供各项身体指标曲线图供给参考;再者是移动设备,移动设备的普及是基于信息技术逐步成熟的基础,即以无线网络作为基础,以PDA,笔记本,个人计算机等网络设备,完成事故统计、满意情况统计以及质量管控等多种操作,而且操作也会将以往静态的信息转变为实时的、动态的有效信息,达到提升了护理质量管理的精确性,即如采用PDA数字技术,就可以实现患者的信息了解、健康指标记录、心电监测以及医嘱追踪等多个操作流程,而将其与RFID技术进行结合,又可以在药品管理系统中发挥更大作用,例如药品配置过程中是否遵循"五个准确",准确的类型、准确的用量、准确的用药对象、准确的给药方法、准确的用药时间,而RFID标签与RFID腕带的信息保持一致,前者由护理人员进行管理,而后者则由患者进行佩戴,给药时需要进行信息核对,从而有效降低用药风险[8]。

4 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虽然我国医疗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初见成效,但目前很多医院尚未完全普及信息化设备和技术,而且基本的网络建设也呈现出良莠不齐的水平,这也是由于信息化建设的认知不足所致。而且对于护理质量的指标,往往不能通过单一的指标进行规定,各个医疗机构都需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建立合适的指标。此外,由于目前信息化建设还缺少相应的法律进行约束,从而导致有诸多问题和风险难以解决和避免[9]。特别是针对一些护理纠纷问题;而且一些信息化措施却由于一些外因难以得到普及和推广,即如成本较高、专业技术缺失以及反馈率较低等等。而且我国未来还需要面临更多的人口老龄化、慢性病增多的问题,所以降低护理质量管理的成本,进而降低医疗的成本,这样也能有效缓解"看病难"的这一重要的社会问题[10-15]。

3 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信息化已经进入到我国医疗领域,但是很多地区医疗机构的信息化普及尚未达到一定程度,而且信息化工作开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需要参考国外护理管理信息化方案进行改革,同时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质量标准,最后结合相应的信息化系统与技术,有效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减少风险及纠纷。

参考文献:

[1]陈秋玉,张莉,苏敏谊,等.信息化护理质量监控系统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4,08(08):351-352.

[2]汪牡丹,成守珍,李桂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9):40-43.

[3]高秀珍,何颖曦,杨江存,等.护理不良事件电子上报系统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J].河北医药,2012,34(9):1427.

[4]郭秀敏,周爱霞,杨春艳,等.3个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及其管理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4,09(09):1001-1002.

[5]王华芬,孙红玲,许彩云,等.压疮管理软件在构建压疮标准化防护体系中的应用与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2):1104-1106.

[6]汤丽萍.疼痛管理模式在骨折患者术后的护理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01):221-223.

[7]庞媛媛,范玲.护理安全现状及信息化护理安全管理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中旬版),2014,10(10):3585-3586.

[8]赵雪颜.对146例护理小良事件相关因素分析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4):572-575.

[9]王芝洁,王晶莉,陈颖,等.应用语音提示防水腕带识别重症监护患者身份的力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13(16):475.

[10]邓娟,范玲.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5,03(03):102-104.

[11]唐雄,张巨发,段昌奉,等.基于Android智能手机的医院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开发及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13,8(2):95-96.

[12]姚志洪.健康物联网与健康云[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1,8(4):36-41.

[13]李燕,杨煌云.医院数字化建设对临床护理工作模式的影响及意义[J].护理研究,2011,25(28):2599-2600.

[14]蔡宝英,迟凤玉,金霞.网络环境下护理管理模式的转变与效果[J].护理研究,201l,25(10):2607-2608.

[15]陈丽英,王立准.基于信息技术的护理质量控制管理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5):111-112.

上一篇:沧源,带你去云南净土自然High 下一篇: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治疗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