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文章语言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时间:2022-10-16 12:30:38

如何使文章语言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当下,很多同学的文章的语言都给人以华而不实、空洞炫技之感。为此,笔者在作文的语言训练别强调这样两个词:感染力、表现力。感染力强调从作者的内部着眼,使语言的表达源于真情,源于思想,源于思辨,有实实在在的文化底蕴和生活底蕴;而表现力强调从语言的形式层面着眼,让语言的表达合乎语感,有意蕴,有活力,让语言在准确、贴切、流畅的基础之上更好地展示书面语言的优势。要做到这两点,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变记叙为描述,以鲜明的视觉形象取胜

大多数同学的写作,都是从记叙这一基本的表达方式开始的。但是,记叙方式的大量重复不经意间蒸发掉了自己的独特语感,会使自己的文章陷入简单而平常的记叙套路中,感悟不到文字的丰饶和魅力,使语言走向平面化和单一性。于是,变记叙为描述的主张显得尤其必要。所谓的描述,既不是叙述,也不是描写,而是描写与记叙的充分结合,也就是说,既要以描写的手段让文字有画面感和镜头感,也要适当地体现叙事节奏的流动,让读者感到故事的展开和延伸。总之,转变思维方式,能让读者在读后有看电影的感觉,脑海中留有深刻的印象,文章语言的感染力便自然出来了。例如:

阮籍喜欢一个人驾着木车游荡,木车上载着酒,没有方向地向前行驶。泥路高低不平,木车颠簸着,酒坛摇晃着,他的双手则抖抖索索地握着缰绳。突然马停了,他定睛一看,路走到了尽头。真的没路了?他哑着嗓子自问,眼泪已夺眶而出。终于,声声抽泣变成了号啕大哭,哭够了,持缰驱车向后转,另外找路。另外那条路走着走着也到了尽头,他又大哭。走一路哭一路,荒草野地间谁也没有听见,他只哭给自己听。

这段文字是余秋雨的散文《遥远的绝响》中的一段描述。可以看出,作者有很强的历史感和文化感,敏锐地抓住最能反映阮籍内心寂寞挣扎的片段进行细致的刻画和描述,看上去叙事者退居旁观,不动声色,其实满怀了作者对所写人物的强烈慨叹,非常有表现力和穿透力。

二、变直接议论为带有激情与诗意的说理,以情深意浓、理趣悠长取胜

写作时直陈其事、直议其理是许多同学的惯性思维,这样做固然有直接、明确传达意思的优点,但是没有一定的思维波澜,激不起文章的浪花,无法有效地调动读者的潜在阅读经验和生活体会。从这个意义上看,好的文章语言应当具有一种感召和唤醒的功能,从麻木中唤醒,从无觉中唤醒,让读者感同身受,触动心弦,感性和理性同时从幕后走向前台,获得文字所带来的真情实感、诗意之美和思想锋芒。例如:

我是过去,你们是未来;我只是一片树叶,你们是森林;我只是一枝蜡烛,你们是万道霞光;我只是一道小溪,你们是大海……

这是雨果写的一段话。面对一群青年的邀请(为他们的文学刊物作序),雨果不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以连续性的赞美词来表明对青年人的创造力的首肯,读后引人遐想。这样的语言表达效果从语言修辞角度看无疑是运用排比和比喻所带来的,但是诗意语言的体现并不局限于此,关键是有意味,修辞手法可以带来意味,诗词意象和意境也可以带来意味。

三、变涣散松散为凝练精致,以优雅简洁取胜

语言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两类。口语的优点是通俗、大众化,生活气息浓郁,如老舍的语言;书面语的优点是雅正,凝练,古朴,文化气息浓厚,如先秦唐宋散文的语言。当下很多同学的写作语言往往是既没有吸纳口语的通俗性,也没有体现书面语的优雅,而是用词粗糙,构句随意。究其根源,乃是缺少思维的考量和对语言的深层加工。理想化的情形当然是兼收两者之长,大俗大雅,外俗内雅,运用自如,存乎一心。从实际情况看,使自己的作文语言表达得凝练精致,易见成效,清晰高雅则可谓之成功。例如:

鹃声雨梦,遂若与先生为隔世游矣。至归途黯瑟,惟有轻浪萍花,与断魂杨柳耳。回想先生种种深情,应如铜台高揭,汉水西流。岂止桃花千尺也。

这是明末才女柳如是的一段尺牍,措辞洗练,又暗藏典故与物象,使行文典雅庄重,又不失简洁,这样的文字,字少而意精,意精而情切,所表现出的精致之美应当是我们写作的借鉴之处。

上一篇:旅游世界 不能错过的Shopping地(上) 下一篇:语言表达之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