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的雕塑艺术

时间:2022-10-16 12:29:27

秦代的雕塑艺术

The sculptors in Qin Dynasty c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one is great memorial works made by stone or bronze, which I have mentioned above; the other is tomb figures made by china clay, stone, wood or metal, and the images carved on the surface of wares. Believing that people' s soul would never die, the rulers and the noblemen in slavery society not only put everyday article into the tomb, but also buried the slaves alive with the dea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ought and technology, the human-like tomb figures were buried instead of the slave alive. The mausoleum sculptures thus came into being which include the tomb figure, tomb guard animal, divine and lucky animal, honor guard animal, etc.

In 1974 a villager who was digging a well founded tomb figures of soldiers and horses in Qin Dynasty. The tomb figures displayed the power and mighty of troops by making many types of appearances of the characters. Pottery horses were mould and modeled too. The whole body of the horse was of symmetry. There are plenty of detail changes in a small portion of the whole. The sculptor particularly shaped the head of horses: the forward bending ears, wide-opening eyes, breathing noses, and braying mouth. The superior craft is shown by the horse's alert manner, its strong feet, and its detail depicting of the eyes, noses, mouth, and ears. The whole figures of soldiers and horses have a feature: hiding the motion in the quiescence. The feature is the very one shocking people. The great achievement of memorial works indicates that the art of sculpture came into a completely new stage.

主持人语:大唐

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文化更加昌明的时代,一个生产力大发展的时代。君主集中制的皇权的确立,意味着人们的思想发生了重大转移,人们从对自然界的顶礼膜拜转向对天子、皇帝的个人崇拜,从而也就诞生了一种新的宗教形式。金维诺先生用平实的笔调,给读者勾画了一个强大的艺术军团,一个只有二十几年的短命王国铸造的、不朽的青铜乐章。

在中原地区进入君主时代之际,边远地区的巴蜀古国仍处于神秘的灵、异、巫、魔的主宰之中。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一个多才多艺、剑胆琴心、独具匠心的女性,重新解读、诠释了远古的巫文化,在巴山蜀水之间,用独有的线条、色彩和手法,编织、塑造了一个多彩的“巫”文化世界,一个绚丽的“巫”艺术大观,将浪漫、绚烂的柔情思怀和豪迈、犷达的刚烈力量奉献给今天的人们,引领人们回归自然,去寻找久违了的梦幻。

秦代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诸侯割据的纷乱局面,进入大一统的封建社会。雕塑和建筑都被利用来作为宣扬政治统一的工具。“秦每破诸侯,仿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以宣扬秦威。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L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在当时,这些铜人是作为统一天下的纪念物矗立在阿房宫前的。每个铜人下面有铜座,其上有李斯篆、蒙恬书写的铭文(《史记・秦始皇本记》)。此外,当时还有一些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大型雕塑作品,如秦造渭桥,因“重不能胜,乃刻石作为孟贲等像祭之”(《三辅黄图》),孟贲是战国时代大力士,造孟贲石像可能是为了加强人们对桥梁承重的心理因素。这类雕塑从内容到形式均富有纪念性和政治性。

秦代的雕塑,一类是以上谈到的石或青铜等制作的大型纪念性雕塑,另一类是以陶、石、木、金属等制的俑和器物上的雕塑图象。在奴隶社会迷信灵魂不灭,统治者和贵族在以生活用品随葬的同时,也以活人殉葬;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及思想的改变,以人殉葬,逐渐改用仿人形的“俑”,因而出现了陵墓雕塑。陵墓雕塑有俑、镇墓兽、神道瑞兽、仪卫等。

秦王赢政十三岁继承王位(公元前246年),就开始在骊山为自己营造陵墓,前后持续了三十多年(《史记・秦始皇帝纪》)。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在墓外植树以象山。公元206年,项羽掘毁焚烧郦山陵墓。陵园遗址存有内、外两城,陵墓位于陵园南部正中,高47米,周长6290米。陵区范围达56.25平方公里。文献记载,始皇陵地表原有一对石麒麟,头高一丈三尺,胁上刻有文字,西汉时被移到青梧观。

这些雕塑均已不存,陕西咸阳曾发现一个秦青铜头像,与秦始皇铜诏版同出。此像高11厘米,面圆额宽、颧骨隆起,细致的面部表情与精致的头饰,显示了人物的高贵地位,可以看出雕塑家的高超技艺。而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则以数千直接表现军旅的群雕展示了秦代纪念雕塑的原貌。在规模、形制、数量上都超过了已发现的任何一个墓葬中的雕塑。兵马俑是“奋击百万,战车千乘”的秦王朝军旅的缩影,是用以纪念秦王“威振四海”,宣扬和歌颂秦王朝“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统一全国的政治业绩。

秦兵马俑坑是1974年农民在打机井时偶然发现的。俑坑西端距秦始皇陵外城东墙1225米。经过考古发掘,共发现四个大型兵马俑坑,总面积达25380平方米,最大的一号坑平面长方形,面积约12600平方米,是一座规模巨大的土木结构,因火焚塌陷。坑内东西长约210米,南北宽约600米,深4.5~6.5米,以花纹砖铺地,坑内以十道隔梁分做十一个过洞,其中置放着与真人等大的陶塑秦军士兵和拖着战车的陶马,总共有六千多件,还有无数青铜兵器及金、铜、石制的饰物。是一个以战车、步卒相间、纵横成列的长方形军阵,面朝东,前锋由三列横队210名弓弩手组成,其后是38路步卒簇拥着驷马战车构成的本阵,阵之侧、后方,各有一列面朝外的弓弩手担任护卫。二号坑略呈曲尺形,面积约6000平方米。坑内约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多辆。组成四个相对独立的单元:东部是由跪姿与立姿弓弩手组成的方陈;南半部为驷马战车方阵,中部是由车兵、步兵、骑兵混合编列的长方阵,北半部是驷马战车与骑兵组成的长方阵。形成战车与骑兵为主,可分可合的大型混合车阵。三号坑的面积小,平面凹形,约520平方米,三号坑未遭火焚,但自然塌陷前曾遭严重破坏,陶兵马残碎较甚。但出土有驷马漆绘的战车,车上建华盖,两翼有担任警卫或仪仗的铠甲武士俑68个。这里可能是代表统帅一、二号坑兵马俑群的指挥部。三个坑相互联系,成为有机的整体。此外,在二、三号坑之间还有一个面积为4600平方米的坑址,没有建成便废弃了。

兵马俑接近于真人真马大小,发式、服装等的塑造也翔实具体。俑以粗泥为胎,先用陶模翻出初型,再敷细泥塑出细部。面部五官、耳、鼻是模制的、胡须、发髻、帽子等也是分别模制或先塑出大形而后粘接,再进一步刻画。俑的头、手、躯干都是分开做好然后套合成为整体。塑好后入窑烧制,最后进行彩绘。由于俑坑被焚烧过,又长期深埋于地下,颜色几乎全部脱落,从残迹可知,陶兵、马的着色是以红、绿、黑为主色,衬以蓝、紫、白、黄等色。陶俑的颜面、手、足皆施粉红色,以黑色绘出头发、眉毛、胡须和眼珠。铠甲俑中,有的穿绿色短褐,衣领和袖缘为紫色。外披黑甲,下穿深蓝色裤,黑鞋系橘红鞋带。有的穿红色短褐,领、袖镶粉蓝边,外披褐色甲,甲钉红或绿色。下穿绿色的裤子。陶马约与真马等大,剪鬃,马背鞍垫,下缀缨珞、短带,没有踩蹬,马头套着卫辔,马身涂黑或褐色,蹄和牙齿是白色的,耳孔、口、鼻孔施朱红色。鞍面上分别涂红、白、赭、蓝色。兵马俑坑中的木战车已经朽毁,

俑群中的将士,包括指挥官和不同等级的步兵、弓弩手、骑兵、车士等,形体魁梧,身高平均约1.75米,面部造型多具有关中人的形象特点,并且可以区分出不同类型的面相。可能是由一些雕塑高手先创作出一些不同的头像,据以翻制成模,在细部加工过程,匠师们以技巧不同和审美要求的差异,而赋予作品丰富的不同表情因素,避免了千人一面的雷同化感觉。秦俑的基本情态是刚毅、昂扬的,有的外露,有的含蓄,在数千件作品之中,确也存在着不少富于个性表现的人物形象。指挥官在体量上有意加大了一些,二号坑一战车上的将军俑,戴双卷尾长冠,冠带花结垂至胸前,身着两层战袍,外披铠酢k肿呕ね龋穿方口齐头鞋,通高1.96米,目光炯炯,表现为非常干练的指挥官形象。同坑另一将军俑双手按剑,身高1.95米,留着络腮胡须,面容较清癯,是沉稳、富于谋略的军官形象。秦俑中的将军与士兵表现得军纪严明,行动统一,在威武中充满深沉、自信的神情。兵强马壮的军容、严整机动的阵法,以气吞山河的整体气势,使观众被那种超越时空的精神力量所感染。1999年发现杂技俑,又进一步展示了秦代匠师在塑造人体上的杰出成就。这组雕塑中第五号俑高171厘米,着短裤,赤身跣足,对人物肌肤的精确塑造,使健壮的躯体展示着男性内在力量。

出土的两套铜车都是由四马驾驶的单辕双轮车,其上有身份高贵的御官,主位空虚着。前边一乘车长225厘米,高52厘米,上支一柄铜伞,御官高92厘米,长袍高冠,双手执辔立于车上,车厢内有弓弩、箭菔和盾。它是出行时的导车,后一辆为安车。经修复,车马通长328.4厘米,总重量1241公斤,由3462个金、银、铜部件组成的,驭者跽坐执辔。铜车、马和御官造型逼真,施有彩绘,以白色为主色调,施加朱红、粉红、紫、蓝、绿、黑等颜色的装饰。御官戴鹤冠,着右衽交襟长袍,束腰带,佩剑。面部涂白、唇粉红色,须、眉都是錾刻出来的。马身都是白色,马具齐备,笼头、缰绳、项圈,都以金、银制作。颈系的浅蓝色璎珞是极细的铜丝绞结而成。两侧左、右骖马头微向外扭转,整齐划一中有变化。车前室有彩绘拦板,后室左右车墙镂出菱花窗,椭圆形车盖内侧绘卷云纹,车顶蒙着丝绸织物。铜车马制作技艺达到极高水平。

秦兵马俑依靠多样的人物形貌来表现军旅的威武雄健,并已能体现一定的人物品貌、性格。陶马也是模制与捏塑相结合制成的。全身比例匀称,在大的块面关系中有很丰富的起伏变化。作者特别着力地塑造了马的头部:双耳向前倾斜,两眼睁大,鼻孔翕张,微张的嘴仿佛在嘶鸣,表现的正是高度警觉的待命状态。战马警觉的神态,劲健的肢体,鼻、口、耳、眼的细致刻画,也显示着塑造动物的高超艺术和深厚传统。这种寓动于静的特点贯穿于兵马俑的全部作品,这也正是这一雕塑群撼人心灵之处。纪念性群雕上的这一成就,意味着雕塑艺术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

上一篇:葆拉·让·赖斯等 下一篇:陶行者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