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园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时间:2022-10-16 12:08:51

开展园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的素质是决定幼儿园教学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开展园本教研是实现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因为园本教研需要对个人工作的实际进行不断的反思、研究、探索,自觉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理性地认识自己的教育实践,在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活用理论,在提高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的同时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一、以学为先导,让教师懂“研”。

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是做好园本教研的核心,为使教师懂得如何开展园本教研工作,我们要开展切实有效的“园本学习”,组织教师进行系统的学习,提升教师理论素养,深刻理解园本教研的含义,树立园本意识。

1.要强化理论学习

认真学习园本教研的理论,弄清什么是园本教研,通过学习、实践,我们认为园本教研应以幼儿园为本位,由研究者和骨干教师做引领,以教师自己或他人的行动为基础的,使教师知道自己在什么情况下应做什么,能自动地、无意识地做出最佳反应,与幼儿、家长进行有效的互动,在教学的行动中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取处理复杂的、不确定的情景的知识和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2.要强化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这也是教师实现专业自主发展的关键因素。具体方法有:

(1)问题解决式学习。即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等进行梳理,确定存在的问题,形成学习专题,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循序渐进地学习与实践。

(2)建立学习文件夹。对自己平时的学习情况作累积性的记录,把记录整理成学习文件夹。

(3)批判性阅读。如:有意识地从批判的视角去阅读,学会与书本对话,养成在书的边缘空白处写下评语、随感等阅读习惯。

(4)网络的学习。学会利用网络进行协商交流学习,即利用信息交流平台开展互动式学习;学会利用网络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性学习。

二、搭建活动载体,让教师会“研”。

为了让教师们更好地理解、掌握《纲要》精神及有关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精神、幼教科研精神等,要在教师中开展园本培训活动,让教师会“研”。

1.要树立“研”的意识

在开展园本教研活动中,不要盲目地跟随,而是要立足本园,让教师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一一列出来,让大家讨论,然后选择适合教师本人能力的园本研究课本展开教研。只要教师愿望用心去发现问题,用心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教师都能做研究。这样,让教师从点滴入手,帮助她们逐步树立“研”的意识。

2.要形成“研”的氛围

教师是园本教研的主体,因此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尤为重要。成立园本教研小组,带领教师积极参与教研。首先,引导教师在选择研究重点时,要源于自己的实际工作,小而具体,让教师在研讨中能针对自己的实际工作想说、敢说、会说。其次,找出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让大家展开讨论,进行交流,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使教师愿意“研”,逐渐形成浓郁的“研”的氛围。

3.要掌握“研”的方法

(1)问题会诊日。如:每周某一天或半天为幼儿园教研活动日,让教师将自己在一周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进行罗列,然后提出探讨的问题,由全体老师讨论、交流、分析原因,再就这个活动共同制定教育目标,设计教育过程,选择教育方法,这样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就有研究,有探讨,从而提高了教师设计活动的能力。

(2)三课活动:即听课、说课、评课。把三课活动贯穿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

(3)活动三研:即针对同一活动内容,由同一教师或不同教师进行多次的实践研究活动。在研究活动中可以比较不同的教学策略、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研讨教学中的困惑、存在的问题及目标的价值取向等等。以阶段为单位,由组长负责,每周一次。在确定活动的主题后,每一位参与的老师,都要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准备;在研讨活动中,每一位教师都要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活动结束后,每一位老师都要写下自己在参加本次活动后的体会与反思。

(4)教学反思:针对以往教师对一些教学问题消极处理,不去分析原因,想办法解决,没有反思习惯的状况,我们引导教师将自己工作中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因此,在每次的活动结束后,每一位老师都要及时地写下自己在活动后的体会与反思。进行前后几次的教学反思。针对第一次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第二次的活动中加以改进,通过教师的自我反思,使教师进一步理清了自己设计活动的思路,更了解幼儿对什么感兴趣,为什么等等,怎样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同时也让教师看到自身的不足,拟定教育策略,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参加培训,使自己更明确了方向。这样的活动,强化了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了教师自主地发展。

(5)一课多研:随着园本教研在我园的深入实施,教师主动跟进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教研中出现了“一课多研,跟进提高”的局面。如,在开展观摩教学活动中,大班教研组共同选择了一个课题《小兔拔萝卜》,大家在一起,集思广益,共同制定出适合的活动方案,再由一名教师先执教,教研中不适合的部分,对活动中教师的回应策略、老师与孩子间的互动、孩子与孩子间的互动等进行评定,商议出适合的方式方法和回应策略。之后,再由另一位教师执教,教研组的老师再次听课、评课,分析对比两节课的活动,进行对比和反思,不断解读自己与他人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理念,使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融在潜移默化之中。

三、创新管理机制,让教师主动“研”。

没有科学的管理,就无法保证工作的方向性和持久性。要改善教研机制,建立教学研究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

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构。确定园长是教研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参与者、指导者和支持者,园长为组长,业务园长为副园长,各年龄班组长为成员的园本教研组织机构,进一步落实各人员的职责,分层管理。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教研工作的管理网络。①自下而上:即园长根据各层面教师的需求、建议提出园本教研的方向、思路及操作要领,鼓励大家自行选题、进行实践研讨等,教师们参志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出现“愉快教研”的氛围;②时空保障。年级组长:组织组内成员,就一日保教常规、家长工作、环境创设工作等展开研讨(自己是示范者),称横向层面;学科带头人:组织年级组内兴趣相投的成员对某一领域的教学进行研讨(自己是示范者),称纵向层面。这样编织成了严实的纵横教研网。在活动时间上,纵横层面每周各一次,但各年段完全可以根据需要作增减。无论是年级组长还是学科带头人,她们所组织研讨的问题均为本段本班孩子发展的问题,且与日常工作十分密切,研讨的真是自己想解决的,解决的便是自己受益的。“园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落到了实处。

上一篇: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下一篇: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