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技术支持下的深度课堂生态重建

时间:2022-10-15 11:51:22

丰富技术支持下的深度课堂生态重建

从多媒体教学到交互式白板及交互电视,再到平板电脑类智能终端的教学应用,课堂越来越被丰富的技术环境所浸润。丰富的技术环境正驱动课堂教学的变化,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的深化发展、多元体验性教学活动的开展、开放生成的民主课堂文化建构、流程再造的学与教方式变革创新,课堂生态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在平板电脑类智能终端日益泛在发展的今天,作为一线教师要理解这种变化,并从以下方面推动新型课堂生态的创生发展。

提高课堂教学思维达成度。伴随社会日益多元化发展、人类科技与文化飞速进步,学生高阶认知能力培养越来越受到关注。高阶认知是发生在较高层级上的思维活动,分析、评价、创造等层级的认知活动是高阶的认知活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驾驭技术,多开展具有上述特征的教学活动,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的技术环境使得这类教学活动开展更便捷、更有效。

提升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参与度。技术丰富环境下的教学更有利于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的转变,将低阶认知目标(如知识习得)的达成依据学生心理阶段特征适度还给学生,而将面对面的课堂教学用于互动交流、深度合作和问题解决,提高课堂学习学生参与度,并促进情感、行为和认知等多维度的参与,深化学习体验。通过明确学习目标,设计具有挑战性、关联生活、涉及多学科知识的任务,提供任务完成的必要辅助支架,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展思维、建构知识和获得能力。

深化课堂教学合作学习成熟度。合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团队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策略,它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及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包容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思考和表达的全过程体验。在技术丰富环境下,多样化的协作学习活动必须在对话性合作、结构化合作和自主学习的有效融合中和谐实施,使得合作是为了促进个体认知建构、个体学习是为了实现高水平的团队发展。

深思技术应用的有效性。不同技术形态之于教育应用有效性的评价呈现不同特征,技术应用分为多个层级,从多媒体教学原则的遵从、到互动媒体触发的教学生成、到一对一环境的评价与诊断支持的教学优化、再到技术丰富支持下课堂教学中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兼顾达成,技术之于课堂教学的意义具有越来越丰富的价值内涵。要让技术服务于教学,更要让技术服务于教学与学习互动关系的发展及师生关系的重构,这给我们教育教学实践带来了重大的挑战。

总之,技术丰富的教学环境下,课堂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知识的场所,更在于培养学生的21世纪能力,通过亲身体验、参与学习,获得对知识的深层理解,从而激感、促进学生能力发展。这种技术丰富环境的“深度课堂”正加速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达成,更在开放课堂的微观结构中重建“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教学,让学习者能够时时、处处获得学习的乐趣。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

上一篇: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探析及疏导策略 下一篇:防蚊慎用婴儿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