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网管系统在维护通信互联网安全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15 11:24:42

综合网管系统在维护通信互联网安全中的应用

摘 要:目前,人们对互联网已经不陌生,可以说互联网已经完全渗入到社会的各个行业领域,通信行业自然也不例外。事实上,通信行业对互联网技术的依赖程度非常高,可以说,现代通信行业就是建立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但是由于互联网本身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其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因素较多,因此要想保证通信好互联网的安全,必须要做好一定的维护管理工作,而建立一个综合网管系统无疑是一种很好的途径。现本文就主要探究分析了综合网管系统在维护互联网安全中的具体应用,探讨了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综合网管系统;维护;通信;互联网;安全

随着人们对通信互联网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通信市场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在此情况下,通信行业对通信系统的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从目前我国的通信互联网应用现状来看,当前我国的通信互联网安全管理水平还没有达到世界顶尖水平,在通信互联网的管理与维护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尤其是在通信新技术和新设备不断涌现的发展形势下,尽快提高通信互联网的安全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当前最重要的研究内容。近几年,综合网管系统的研发与应用为提高通信互联网安全维护水平带来了新的契机。以下笔者就结合自身的体会来谈谈综合网管系统在维护通信互联网安全中的应用问题。

1 安全网管系统功能要求

1.1 告警管理

需实时地采集全网范围内所有网元(NE)生成的各种设备故障告警报告、网络事件报告以及与网络、业务相关的故障报警报告。为保证数据采集的完整性,告警数据采集层必须提供手工采集手段,并应具备以下主要功能:告警数据处理(例如告警信息的标准化、告警的重定义等)、告警过滤、告警显示控制、告警查询与统计等功能。

1.2 性能管理

性能数据采集应支持从直连网元和专业网管设备采集两种方式,支持各种网元提供的接口。支持24小时周期性自动采集性能数据,采集周期和采集时间可选择。性能管理应具备较好的扩展性,对于新割接入网的网元,网管系统能够根据配置文件,自动采集性能数据。性能数据采集到网管系统之后,必须进行归一化、数据结构规范化,使数据应用层的相关应用能够方便地使用这些数据。要考虑交换、无线等数据的关联性。

1.3 配置数据的采集、录入

配置数据采集方式应支持自动采集和手动采集。自动采集:网管系统能够周期性地自动采集配置数据,其中采集时间和采集周期可由用户设置;手动采集:网管能够让用户在必要时手工启动配置数据采集程序,并可按网元组等进行分别采集刷新配置数据。性能触发采集:在采集性能数据过程中发现新的资源对象时,能够自动触发资源采集程序,进行相关资源数据的采集,并提供刷新机制。对于一些无法采集的数据,提供手工录入和批量导入方式。

1.4 其他功能

综合网管系统除了具备告警管理、性能管理和配置数据的采集与录入管理等三种功能以外,还具有一些其他的基础功能,如报表查询功能、电子地图功能、工作流管理功能、故障管理、操作维护终端管理、安全管理、系统自管理、经营分析管理等多种功能。

2 综合网管系统设计

2.1 系统业务范围

广义的综合网管系统应该是一个全业务范围的网管系统,包括GSM网、CDMA网、直放站、动力环境监控、智能网、传输网、IP、接入网、ATM骨干网、短信中心等,它应该是一个跨专业、跨部门的集中监护系统,而不只局限于某些专业。

2.2 系统技术要求

2.2.1 系统的稳定性应满足以下指标:系统的平均无大故障时间应大于100天,平均无重大故障时间应大于300天。

2.2.2 系统的可靠性应满足以下指标:①重大及严重告警正确性要达到100%,其它告警准确性不小于99.8%;②性能数据准确性不小于99%。

2.2.3 系统的实时性应满足以下指标:①监护系统监控的所有网元的告警显示延迟不得超过30秒;②性能数据从采集到呈现的时间小于30分钟。

2.2.4 接口的一致性:综合网管系统的接口必须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

2.2.5 应用系统的可使用性:应当保证综合网管系统简单明了

2.3 系统总体设计

网管系统将采用全新的体系结构,主要表现在三层应用服务结构与三级分布式数据库的结合。要求现有网管软件从客户机/服务器的模式向三层/多层应用服务的体系结构转变,同时,三层/多层应用服务的体系结构还有利于把业务逻辑集中到中间层,有效分担数据库服务负荷,集中实现系统的业务安全管理等优点。

网管系统致力于建设一开放的系统,此系统分为三层,第一层为数据采集层,主要完成采集数据的功能,保证数据采集的完整性;第二层为数据处理层,完成数据的计算,整理和组织;第三层为应用层,主要完成数据的呈现、网络的拓扑、资源管理、网络优化、规划、互联互通分析、业务管理、路由管理、局数据检测,各部门所需的报表,生成报表的模版,故障处理流程,交接班制度,安全管理,故障的重定义等。

3 综合网管系统实施

在软件开发领域,递增原则的一个重要应用即是:在项目开发时,先组成目标的一个有效的早期子集,并完成其开发工作,提交用户使用,从而得到及时的反馈信息。如此一来,在原始需求不稳定或不清晰时,项目的进展就仍可以按照可控的模式进行。按照以上需求、设计并实施的综合网管系统应该具有开放、稳定、高效、安全和易扩展的体系结构,能够充分满足当今移动运行环境对综合监护管理的需求。

第一步:根据各种规范,实现移动综合网管系统功能。第二步:实现省级网管决策系统.实现上述功能深度管理,并能由用户驱动完成决策数据生成及体现,为网络维护者提供详实决策依据。第三步:实现省级网管智能决策系统,即实现决策系统的智能化,由用户驱动到系统自动驱动,由局部的决策数据提供到全局综合决策数据的提供,由网络的事后分析到网络的事前预防,真正为网络维护和经营管理提供重要决策数据并能进行各种智能处理。

结束语

总之,综合网管系统为复杂的、不断演变的移动网络提供一个管理解决方案及一组工具集合,在系统建设时要注意其建设目标是:实现对目前各部门监控的设备及业务的集中监控,同时增强综合网管系统对新设备、新业务的支持能力,考虑未来可能接入的其他设备及业务;在完善传统的告警、性能、配置、安全等基本管理功能的同时逐步实现业务管理、事务管理等高层次管理需求;具有与上级网管系统完善的接口功能,满足上级网管需要调取的数据资料;提高数据吞吐能力和响应时间,为管理、技术人员提供高效、稳定的工作平台;实现电子化管理,达到信息沟通、资源整合、管理控制等环节的全面电子化。

参考文献

[1]杨子林.浅谈通信互联网中的综合网管系统[J].科技与企业,2013(16).

[2]高宏杰,董博韬.试述通信互联网综合网管系统的功能与设计[J].民营科技,2010(3).

[3]唐征宇.通信互联网中的综合网管系统[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9).

上一篇:浅析汽车综合性能检测与维修技术 下一篇:保持燃煤机组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灵活性的汽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