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有错,如何有效沟通

时间:2022-10-15 11:23:59

老师有错,如何有效沟通

人非完人,在学校,老师对待学生,难免会有失察或者处罚不当的时候。看到孩子受到老师冤枉、处罚或是不公平对待时,每个家长都会心疼和愤愤不平,想找老师理论或沟通。但是,如何和老师沟通,得讲究方法,否则可能会让孩子的处境更艰难。以下是几种可供家长选择的做法。

1.将心比心——老师也需要鼓励

长兄家长吴楠:由于爸妈工作非常忙碌,所以弟弟在学校里的大小事都由我这个大学刚毕业的大哥负责。

弟弟很淘气,鬼点子层出不穷,在哪里都能把自己制造成焦点。有一天上自习课时,他和几个顽皮男生把课本附赠的光碟丢向电风扇,光碟片被电扇叶片打碎炸开,闹得全班人仰马翻。因为弟弟一向不安分,所以这次老师认定是他带的头,罚他抄了好几篇课文,而其他男生则没事。弟弟不服,冲着老师大叫,结果,我也被叫到了学校。

弟弟的老师年纪并不大,是刚毕业两三年的大学生。因为年纪相仿,我和老师聊了许多。从这位老师口中我听出了很深的无奈。他说他弄不明白,自己和这个班的学生已经磨合了几个月,为什么还是无法和平共处。看得出,他很上心,想带好学生,跟他们像朋友一样相处。我告诉他事情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严重,看他仍然很苦恼,我便和他分享了我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说,要和小孩们沟通,就要懂他们的逻辑。其实小孩们不是讨厌严格的老师,他们讨厌的是不公平的老师。常常有老师不问清事情原委就处理学生间的冲突或学生闯的祸,直接认定动手、大声的学生负全责;或者犯经验主义错误,把别的同学的过错迁怒到平常很不老实的同学身上,结果就惹来造反。我并没有把弟弟的冤枉告诉老师,我只说这是我带学生的经验。老师听了,非常赞同,说以后自己会注意。至于弟弟这家伙,总是不老实,也该敲打敲打了。回去我就说我已经跟老师说他的冤枉了,老师也觉得处理得有点不妥,不过不管怎么说,他是有错的,以后要改正。

其实老师跟学生一样,也需要被鼓励,尤其是年轻老师。到现在我都还记得自己第一次站在讲台上教书时的慌乱、紧张。所以,身为家长的我们,也要懂得给老师一些鼓励,这样才有利于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过错。

2.良性互动——先肯定再探讨问题,不批评

小竹的妈妈:最近老师要求学生背《弟子规》,可《弟子规》上的话小竹很不理解,老师又没有解释,孩子感觉很难背,干脆扔下不背了,但又怕老师处罚,因此不敢上学。

上学期这个老师就有一次做法欠妥,我忍不住向他提了意见,结果小竹被他刁难了整个学期,直到最近他才开始称赞小竹表现不错。老师好不容易对孩子改变印象,我生怕再反映问题会重蹈覆辙,这样孩子在学校过得也太不快乐了。最后我把电话打到了学校的家长问题辅导处,希望辅导主任能帮我解决。

辅导主任听完我的陈述,鼓励我亲自跟老师沟通,说毕竟我最清楚孩子的这些情况。他告诉我,与老师沟通的时候,要先肯定老师的良苦用心,然后再委婉地告诉老师孩子学习不顺利的事实,试着与老师讨论如何循序渐进地增加学生的学习任务。这种不涉及批判的正向沟通,亲近随和而有建设性,不会造成不愉快。我觉得辅导主任的建议可行,决定试试。

下午我去接小竹放学时就跟这位老师聊了起来,我先说最近孩子进步很大,这都是他做老师的功劳,然后顺便提起孩子背《弟子规》感觉很吃力的情况。老师一听就说,背不会没关系,班上也只有几个同学会背而已,他只是想让学生增加些知识积累,不强求的,每个孩子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择进度。我听了,心情大为放松。

看来沟通还是需要技巧的,和老师交流,要先肯定成绩再摆问题,然后真诚地和老师一起讨论更好的做法。不要直接批评老师以前的做法,为人师表的人更爱面子。

3.发挥语言智慧——转弯抹角,说明情况

幼儿家长辛闻:我的儿子小,我在教育儿子上还没多少经验,但我的母亲不失为一个睿智的家长。我记得,小时候哥哥受到老师不公正的对待时,她是这样做的——

“老师,我是小涛的母亲,小涛在学校是不是很不乖?”

“没有!没有!他很乖!”老师解释着。

“既然很乖,为什么他的操行是丙下?是你不好意思告诉我吧?说吧,没事,这孩子又创了哪些捣蛋记录?”

“哦,真不是那样的,学生的操行评定我一律是按学业成绩排的,我们班还有的学生被排到己以下……”

听到老师这样的解释,母亲有些吃惊,这样评价孩子太不负责了!可是母亲没有动怒,她语气和缓地跟老师说道:“既然他在学校很乖,我就放心了,刚才我还以为他捅了什么娄子呢!只是,操行成绩按学业成绩排让我产生了一些误会,或许很多家长跟我一样,看到孩子那么差的操行成绩都会很担心的。”

不用说,老师也明白自己在这件事上做错了。她很诚恳地跟母亲道歉,说以后再也不这样随随便便地填评语了。

老师也是凡人,一个人面对那么多学生,难免考虑不周或者对学生失去耐心。当自己孩子不幸成了受害者时,家长有没有必要出面?出面如何沟通?都要用点智慧。小事能不出面的就不出面,大事出面之前先打个电话或发个短信问问清楚,别冤枉了人家老师。不管是直接沟通还是电话沟通,说话时都要运用些智慧,让老师自己意识到错误。转弯抹角不失为理智的选择。

4.强调重点——老师过错只字不提

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家长虚礼:我知道小学阶段是孩子人格定型的关键时期,所以从孩子念小学开始,我就很积极地与他的老师交流。

孩子升入五年级后,有一次跟我说他的新班主任很奇怪,常常别的班都在上课时,她却叫他们拿墩布擦地、擦走廊,弄得孩子自习时间不够,老师讲过的一些知识因来不及复习都忘记了,写作业时好多题目都不会做。我听了之后没有说班主任什么,只告诉儿子别着急,老师可能有她的想法,过一段时间肯定会改变的。

几天后,我带了些自产的水果去拜访老师,说,新下来的果子不值什么,让老师尝尝鲜。老师很感激。我俩在她家的客厅聊了起来。

我先是感谢她花费了许多心血教育学生,然后委婉地说孩子的功课最近似乎有退步,考试时老有一些题目解不出来。我说,由于我和孩子他爸文化都不高,家里又没有多余的钱让孩子补课,所以希望老师在孩子身上多费些心思,千万别放弃我这个想读书的孩子。老师说,应该的应该的,她对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爱学习的孩子,老师个个喜欢。

后来,儿子回来说,班主任再也没让他们班的同学在课堂上打扫卫生,而他们班的成绩在年级也终于不再垫底了。

以上都是家长跟老师成功沟通的案例。但实际上,家长和老师沟通失败的案例也并不少见。当家长和老师沟通失败时,家长又该如何做呢?

5.倾听孩子——换个学校,柳暗花明

初二学生的母亲薛华:我的儿子自小就极有主见,好发问,喜欢辩论,反应敏锐。因此,他的课业我从不担心。但在与老师的互动上他却一再挫败。自上小学后,他总是问:“为什么我举手老师总是不叫我?”“为什么老师总是不听我解释?”“为什么犯同样的错,我受到的处罚总是比较重?”……为此,我也没少和老师沟通。可老师看到我,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面对孩子的一连串不公遭遇,我总是开导他,沟通重要的是态度,应主动、诚恳地去找老师沟通……直到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看到孩子的一篇作文,我才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在这篇作文里,儿子道尽了他在学校的不快乐。我看后,万分心疼,当下决定帮孩子换一个环境,以期孩子在新环境里重拾快乐。转学后,儿子的心情一下跳到了阳光里,天天嘴里哼着小曲儿上学放学。新学校的老师见了我都夸我教子有方,说儿子在学校又懂礼貌又讲团结,学习成绩也棒。我百感交集,一方面庆幸自己在重要时刻做对了抉择,一方面又感叹,为什么没有及早帮助孩子走出情绪困扰呢!

现在,儿子已升入初二,虽然功课越来越重,但他的快乐却不减,连我的朋友见了都说这孩子完全变了样。相信在诸多良师的教导下,我儿子一定会更加快乐。

上一篇:成为好父母的7个秘诀 下一篇:损害孩子自尊心的四句鼓励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