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群岛开发史

时间:2022-10-15 10:13:11

西沙群岛开发史

美丽的西沙群岛地理位置重要,自然资源丰富,虽然孤悬海外,但其经济和军事价值自古以来就被中国人所认识,也由此留下了中国人开发建设西沙群岛的记载和遗迹。

古现与拓荒

中国人究竟何时发现西沙群岛已不可考,但《山海经》中记载“番禺始为舟”,番禺当时指现今广东、海南一带,表明当地的原始部落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可以驾舟出海探索。本世纪考古学家也从西沙群岛甘泉岛发掘出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址,其中出土的陶制品和石质生产工具据鉴定,并非直接取材自甘泉岛本地,其原材料、外形、技术水平等与海南岛出土的同时代文物基本相同。这表明在史前文明时代,中国大陆华南地区的居民就很可能登上了西沙群岛并在此生产生活。

随着西汉王朝大力开拓对外交往,当时中国与其他文明地区的沟通渠道除了“陆上丝绸之路”,还有自华东华南出发的“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海船从东南沿海出发,途经南海诸岛,汉代最远抵达今日印度海岸,西沙群岛上曾经出土过汉代钱币“五铢钱”,表明汉代船只曾在此停驻甚至不幸遇难,此后西沙群岛陆续出土自汉代直到明清时期铜钱,显示中国人在此长期活动。而《西京杂记》《南裔异物志》记载南越国向汉武帝进贡珊瑚(南越国辖今广东、广西、越南北部等地),称珊瑚是从“涨海生磁石”采集,所谓“涨海”就是南海,“磁石”比喻南海诸岛(当时航海技术较落后,航行南海时经常触珊瑚礁搁浅,好像岛礁把船“吸住”),可见中国人很早就到西沙群岛采集珊瑚。

中国官方历史第一次记录西沙群岛同样是在汉代。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交趾郡(辖今越南北部等地)发生叛乱。伏波将军马援率军万余平叛,仅一年就全歼叛军主力,又用一年多继续深入追击叛军残余,彻底稳定地方。当时华南地区尚未完全开发,很多地方道路不通,自然环境恶劣,马援大军经常在渔民的引领下乘船进发,曾停驻西沙群岛辨别航向,并树碑立威,甚至今日广东、海南等地尚有传说,称马援为解决军粮携带问题,曾在西沙群岛设立仓储基地。最后这个传说已不可考,但无疑证明西沙群岛自此进入中国官方视野。

自东汉开始,西沙群岛不仅仅只有商船和渔船经过,还逐步被纳入中国水师巡视范围,北宋将其制度化常态化,并将西沙群岛正式绘图纳入版图,兵书《武经总要》就将西沙群岛称为“九乳螺石”,南宋时出现了被沿用至今的名称“七洲洋”。岛上发现过宋代生活器皿,证明当时西沙已经有中国人在此生存。

明清时期,中国官方舰船经常巡游西沙,对每个岛屿都有命名,这些名字被16~18世纪国外航海家广泛音译使用。而中国渔民对西沙群岛的开发利用也进入成熟阶段――据明人笔记和渔民历代相传的《更路薄》记载,每年冬季,华南渔民会借助东北季风航行到西沙群岛附近,捞捕鱼虾海参,登岛礁捕捉海龟,并在岛上就地取材,修筑简易房屋短暂居住,期间要在礁滩晾晒加工海产,在先人修建的庙宇内祈福,等待海上风向变化,到时挂帆而归。如果渔船较大,携带较多淡水,渔民甚至要在岛上居住数月,期间要打井汲水(水质可以供生活洗漱,但不能直接饮用),采摘岛上热带水果。至今在岛上还有明清时期的庙宇、水井和墓碑遗迹,可见当时中国渔民在西沙活动已经非常普遍。

总之,西沙群岛是中国人最早发现、最早命名、最早占有、最早管理开发,全面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对西沙群岛的。

近代维权与开发

尽管中国人很早就发现西沙群岛并开发利用,但由于封建社会农业经济结构与思想观念束缚,对西沙群岛没有充分重视,为近代殖民者入侵埋下隐患。19世纪中期开始,法、日、德等国先后入侵西沙,中国政府除了外交交涉(中法解决越南问题的条约规定西沙群岛属于中国领土),加强海军防备之外,也逐渐重视包括西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开发利用。

清末宣统元年(1909年),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海军巡视西沙,对15个主要岛礁详细勘察,勒石命名,然后在西沙主岛永兴岛升旗鸣炮,向各国宣示中国对西沙的,在这个封建王朝行将入墓之时,为国家贡献了力量。

随着在自然科学领域全面学习西方,清朝末年出现了对沿海岛屿的调查,包括提交对西沙群岛的调查简报。进入民国,官方和半官方的西沙科考活动进一步开展。1911年至1927年,中国政府多次批准国人到西沙群岛开采磷矿和垦殖,其间还发生了“外交刺激科考”事件――1921年广东批准商人何瑞年在西沙群岛开发矿产和渔业,但何瑞年却将经营权转让给日本南兴实业公司,中国政府立即撤消了何瑞年的开发权。日方对此阴奉阳违,面对中国外交交涉,讥讽中国“对所谓本国领土毫无认识”(日本也曾宣布西沙为“固有领土”,为此竟和法国殖民者对峙)。为争取政治主动,随着国内时局初步稳定,1928年5月20日,中山大学、两广地质调查所等华南科研机构乘“海瑞”舰从广州出发,历时16天完成西沙群岛自然科学调研,在6月撰写了《调查西沙群岛报告书》,从岛屿地理地貌、海流、气候、海产、矿产等方面详实记录了西沙群岛自然风貌,在当时世界科学界无出其右。不久,1930年在香港召开远东国际气象会议,由于中国展示了丰富的西沙群岛资料,因此受委托于西沙群岛建立气象台、无线电台和灯塔,表明国际承认了中国对西沙群岛的。

掌握了较翔实的西沙群岛自然资料后,广东省建设厅于1933年制定了西沙群岛建设计划,1935年由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公布《中国南海各岛屿图》,1936年完成了1930年国际会议规定的中国西沙基建设施,这些都反映了中国政府捍卫、建设西沙的美好愿望,遗憾的是局势再度动荡,西沙群岛此后相继被法国、日本占领,直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中国海军收复西沙等南海诸岛。

1946年底,中国根据《开罗宣言》和《波兹坦公告》精神,派遣海军和政府专员收复包括西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12月9日登上西沙群岛,以军舰“永兴”号、“中建”号为主要岛屿命名,升旗鸣炮,树立“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派兵驻守,由内政部和国防部测绘公布了西沙群岛地图,又设立行政机关――西沙群岛办事处。次年,中国海军再赴西沙,与趁机抢夺岛屿的法军对峙。为宣誓,我国还在1947年4月由海军护送中央研究院和中山大学科研人员赴西沙考察,发表自然科学论文,当年6月在广州文献馆举办西沙南沙群岛物产展览会,用1300多件实物向世人彰显我国对西沙和开发建设西沙的决心。

虽然中国维护、开发海岛的决心不容置疑,但政权在大陆已经颓势尽显,尽管西沙守岛官兵和行政人员力所能及地修复扩建岛上基础设施,提出了宏伟的建设规划,并得到了爱国华侨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但实际开发建设基本没有进展,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和接手西沙工作。

新中国开发西沙

解放初期,大陆沿海航运一度被海空军封锁,南海诸岛开发工作被迫搁置,但人民政权初步打破华南封锁后,立刻着手西沙保卫和建设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多次宣示对南海诸岛的,1950年海南行政区正式组织渔民赴南海诸岛恢复传统渔业作业,拉开了开发西沙的新篇章。据西沙永兴岛海洋博物馆资料,1955年新中国海南政府首次组织西沙调查队,用一个月时间详细勘察西沙13个岛礁,纠正了民国时期部分错误认识;1955年底设立鸟肥公司,恢复并扩大开采鸟粪肥料和磷矿;1958年建设海洋调查站,同期逐渐组织大规模渔船队到西沙附近海域捕捞。截止1962年,西沙鸟肥公司向全国水稻产区供应肥料十几万吨,创造产值610万元,这在60年代初绝对是巨款。后来鸟肥逐渐开采完,公司转产渔业,60年代转产当年就创造产值30万元,当年开发的同志这样形容西沙丰富的渔业资源:“在海边洗涮东西,鱼儿会游过来抢东西吃……由于鱼太多了,用手捡太慢,都是用脚勾扫进箩筐……有时撒网捕到的鱼太多,会拉不起网。”

为方便管理并宣示,我国50年代在西沙群岛上设立了开发公司、通讯站、气象站等单位,1959年3月1日在永兴岛设立隶属海南行政区的西沙、中沙、南沙群岛办事处,岛上工作人员基本全部参加民兵训练。

当时岛上生活条件极为艰苦,早期营房都是用木板做墙、油毡盖顶,一间房子普遍要挤十几个人睡通铺,后来才有了“个人独立空间”。房子里白天闷热得像蒸笼,晚上到处是蚊子,由于出汗太多,床上的草席睡不多久就变得黑乎乎的。由于当时国家海运能力有限,西沙群岛补给不便,水果、蔬菜、香烟、报纸在岛上都是“宝贝”,如果遇上台风,补给船不能及时到,连榨菜都变成“稀罕物”,经常只能吃稀饭蘸酱油。永兴岛上原有井水含硫酸镁,不能饮用,补给船带来的淡水比生命还重要,但尽管全力节省,当时每年总有1个月左右只能喝岛上的水,又苦又涩,岛上工作人员为此多有病倒,但都坚持不懈。

50年代末,南越政权在美国支持下派兵侵犯西沙群岛,最后发展到公然登岛抢船毁国旗,非法扣押我国渔民和工作人员。我国南海舰队当时实力较弱,装备尚不如美国支持的南越海军,但为捍卫和人民财产安全,海军于1959年开始定期到西沙群岛巡航,期间曾驱逐外国侦察船并与外国军舰对峙。同时为支持驻岛人员长期生产生活,广东省海南地质大队60年代在西沙永兴岛和东岛打钻数口上百米深水井。

1974年人民海军以劣势装备英勇奋战,击败南越海军舰艇,彻底掌握西沙群岛,为大规模开发建设打下了和平环境。1973~1974年海南水产部门、石油工业部、中国科学院、广东省博物馆、厦门大学等机构先后到西沙进行详细调研,不仅掌握了翔实的自然科学资料,还发掘出数量惊人的文物古迹,有力证明了中国人自古以来开发西沙群岛的历史。期间海洋石油勘探部门在永兴岛进行了深1384.68米的“西水1井”钻探,此后在1983~1984年钻井3口,标志着南海地质研究和海洋石油开发进入新阶段。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众多科研单位不仅到西沙群岛进行自然和考古研究,还针对西沙群岛国防和经济建设关键工程,进行了一系列地质、地形、水文等领域基础论证工作,帮助南海航道信标指示灯塔、海岛机场、中型码头、岛屿填海扩大等工程顺利完成,改善了西沙群岛开发建设的基础条件。

今日的西沙群岛已经初步摆脱了交通不便、岛礁荒凉的状态,海军与海南省政府签订了开放西沙旅游的协议,随着21世纪海洋经济兴起和国人海权意识提升,西沙群岛正在朝国防、贸易、物流、旅游、文化等全方位发展迈进,成为南海国防重镇和海洋经济发展明珠。

上一篇:东亚军事四大趋势 下一篇:第四代“中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