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探析

时间:2022-10-15 09:29:55

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探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活跃市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其规模相对较小、科技含量整体相对较低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中小企业要在未来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获得长足发展,现实中面临着许多环境障碍,而融资难的问题最为突出,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1、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金额小,期限短。银行贷款中,对民营个体经济贷款额度占各项贷款比重不足5%,从贷款总额上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另外贷款的期限也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企业不得不采取短期贷款多次周转的办法解决长期资金的需要,这又为企业经营和资本市场带来了新的风险。

2、担保公司和各类基金杯水车薪。我国相当多的城市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以及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基金,但数量极为有限。民营担保公司开展业务的很少,多数处于起步阶段。

3、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大门基本对中小企业是关闭的。目前我国民企要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只能到国内主板市场融资或海外上市融资,但是主板市场上市对于中小民企而言几乎是不可能的;海外上市也谈何容易,不但要满足海外资本市场较高的上市要求,而且受到国内一些因素的阻挠。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深层原因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决不是单独哪个方面的问题,而是企业自身融资能力有限、金融体制不完善、政府制度供给及金融扶持不足等微观和宏观约束共同作用的结果。

1、风险成本大。中小企业良莠不齐大多资产和经营规模小,发展趋向盲目,自身资金有限,抗风险能力差;还款能力不如大企业高,坏账率高于大企业,银行放心程度不高;经营缺乏稳定性,产品单一且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市场潜力小。面对大型企业的挑战,他们往往缺乏竞争力,这一点使得中小企业的信用能力大打折扣,影响了企业的融资能力。

2、管理成本高。众多的中小企业贷款就的有较多的人来做、来管理,就要付出较大的费用支出,而把贷款集中到少数大企业就可以大大省去这些支出。

3、信用体系差。目前我国企业整体信用体系不完善,有些企业根本不讲信用,更别说建立良好的信誉了,这样就打破了“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良好循环。许多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缺乏应有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缺少透明度和必要的监督;有的甚至长期同时准备几本帐,用于应付税务部门和国家各级检查部门或者投资单位。帐目不清,内部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是企业信誉缺乏的基本原因。另外,由于中小企业自身财务约束力不强,常常改变借贷资金用途,这样即使获得第一次贷款,却又失去了“二次贷款”的可能。

目前,信用缺失、企业整体信誉不佳已成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经济,对资金时间价值的认识不充分,企业使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时,缺少还本付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没有充分认识到占用别人的资金必须让渡一部分利润。而中小企业的产品周期短,拖欠﹑赖帐的社会成本相对较小,与此相对银行等金融机构追要欠款的成本较大,所以导致在商业银行发生呆帐﹑坏帐的大部分数额是由于中小企业的逃费形成的,造成中小企业整体信用不佳的印象。

4、信息不对称。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缺乏规范的财务信息核算和披露机制,财务信息严重失真。管理水平低下是目前中小企业的突出问题,具体表现为财务水平低,报表帐册不全,内控制度不严,财务信息失真严重,信息披露意识极差,使金融机构无法了解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另外,中国公众的信用制度尚未建立,银行不能准确快速地判断这些企业负责人的真实信用水平,这导致了金融机构谨慎地对待中小企业,特别是其融资要求,甚至迫使金融机构忽视了健康成长的那部分中小企业对贷款的合理需求。

5、银行综合收益低。现在银行都在拓展业务领域,同样额度的资源分散了,就难以拉动新业务的开展,综合收益就提不上去,导致金融抑制。金融抑制不但妨碍了金融体系自身的发展,更严重阻碍了正常的融资活动的开展。国有企业和大企业融资困难,可以依赖政府主导的信贷配给;中小企业融资无路,则往往求助于不规范的、非市场化的途径,而国有企业、大企业则过度依赖银行信贷配给,造成信贷配给比例的严重失调,使两者的竞争一开始就处在不公平的起点上。一是无论国外还是国内,中小企业利用股票和公司债券都受到现行制度的种种限制,这使得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非常狭窄;二是国内银行出于中小企业贷款规模小、次数多的考虑,采取歧视小客户与零散客户的政策,提高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三是我国的信用担保制度,尤其是对中小企业的担保大大落后于市场发展的要求,中小企业的贷款常常因为找不到担保而不能实现。

6、制度保障不到位。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状况,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政策,希望从法律上对中小企业提供保障,为中小企业的融资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提供制度保障。但是它们在很大程度上缺乏法律应有的刚性约束,更趋向于政策性的因素,并没有提供更多实质性的措施。尤其对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作用没有提供创造性的,符合中国实情的思维方式及融资模式。

三,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我国应在充分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努力开拓探索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新途径。

一是加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基金。我国目前中小企业外向融资多局限于银行贷款,然而银行贷款“嫌贫爱富”,无暇顾及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对于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仅靠社会闲散资金是不够的,必须有政府专门的资金支持。中央和各级政府在制定财政预算,安排财政支出时,可按一定比例提取中小企业专项发展基金。财政专项基金的用途主要应为中小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新技术的应用提供贷款贴息和担保,为中小企业的社会公益性活动如城市环境治理等提供直接资助,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的金融政策体系。建立风险投资机制,研究探索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多种有效方式和途径。

二是研究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制度。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目前通过几年的实践,我国在地方各级政府逐步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模式。强调多元化资金、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绩优者扶持,有力地促进了担保业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寻保难”问题。

三是从中小企业本身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首先,中小企业要保持企业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动力,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增加融资的知识﹑信息以及提高企业成长的期望,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加强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还款能力;其次,必须牢固树立借债必还的思想,增强自身的信用观念,建立完整的信用体系,切实杜绝各种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和恶意欠息的的行为。

四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业协会、商会拥有众多的企业会员,熟悉行业内部事务,同时又与政府保持着密切联系,因而成为沟通政府和企业的桥梁。它们可以承担许多社会必需但难以由政府和企业直接承担的事务,发挥内部协调、信息沟通、维护权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帮助中小企业融资方面,行业协会又可以凭借“行业代表”的身份筑路铺桥,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五是加大中小企业的结构调整力度,发展专业化,使中小企业获取规模经济并促进技术进步。在工业化过程中,往往会形成以大企业为核心的企业群和金字塔形的企业结构,在塔顶上是大企业,而塔的基础则是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形成比较固定的配套协作关系,一方面可以维护自身市场的稳定,另一方面还可以得到大企业的技术支持,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作者单位: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吉林省计划生育培训中心)

上一篇: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点尝试 下一篇:浅谈如何使学生成为体育教学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