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观念·语言

时间:2022-10-15 09:22:55

【前言】视野·观念·语言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新彩色摄影”最开始出现的时候被理解为一种商业摄影,20世纪70年代美国摄影师威廉姆·伊格莱斯顿等人身体力行奠定了其艺术地位。当初美国新彩色摄影大师发明了彩色摄影的创新方式,是手工扩放彩色摄影,也叫转印法彩色扩放,照片的色彩呈现出独有的魅力,饱和度有点...

视野·观念·语言

由莫斯科摄影之家于1996年发起的莫斯科摄影双年展,至今已经是第九届了,这一展览已成为世界上当代摄影展示的风向标之一。本期《数码摄影》采访到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创始人、艺术总监段煜婷,听她为我们讲述这次莫斯科摄影双年展之旅以及这场视觉盛宴精美的“排兵布阵”,讲述她作为策展人对中国当代摄影的全情投入与冷静思考。

《数码摄影》:最近我们也陆续看到了关于这个双年展的一些报道,您认为这次大展可以给我们国内的摄影师带来哪些启发?

段煜婷:出去看这些国际性的大展,能够看到当代摄影的国际性趋势。艺术创作得交流,眼界要开。莫斯科双年展规格很高,在专业领域的国际知名度也很高,能够入选的摄影家也一定是当代摄影界的佼佼者,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创作力和语言表达方式。国内好多摄影师囿于眼界、视野的局限,所以拓展视野对国内摄影师来说非常重要。摄影是非常现代的一种艺术语言,随时代而变化,所以一定要有更多国际间的互动和交流,而且摄影作为舶来品,在流派、样式、理念等方面,欧美是走在前面的,所以“看”,是开阔视野的方式。例如这几年韩国的当代摄影人在国际舞台上非常活跃,他们基本都有在欧美求学的背景。

《数码摄影》:关于“国际视野内的新纪实摄影的近期表现”这个单元,有中国摄影师的作品参展,例如欧阳星凯关于《洪江》的作品,是“彩色摄影语言为传统题材带来生命力”。请介绍一下“新纪实摄影”和“新彩色摄影”。

段煜婷:“新纪实摄影”发端于1967年美国的4个年轻人发起的《新纪实摄影展》,包括戴安·阿勃丝、李·弗雷特兰德等人的作品,他们的风格迥异于传统纪实摄影的表达方式,摄影语言的运用也是不同的。新纪实摄影主要是一个观念上的突破,在纪实基础上更加强调了表达的自由性,在内容上、深度上进行探讨,为传统的纪实摄影注入了新的活力。从真实性的本质来讲,更加接近于摄影的本质,更加冷静、客观。

“新彩色摄影”最开始出现的时候被理解为一种商业摄影,20世纪70年代美国摄影师威廉姆·伊格莱斯顿等人身体力行奠定了其艺术地位。当初美国新彩色摄影大师发明了彩色摄影的创新方式,是手工扩放彩色摄影,也叫转印法彩色扩放,照片的色彩呈现出独有的魅力,饱和度有点怀旧的调子,像水彩画,比机器扩印的照片从语言形式上体现出魅力,随着时代进步,彩色摄影的技术已非常发达,现在基本没有人用那种扩印方式了。新彩色摄影是时代的特有产物,多用中画幅、大画幅拍摄社会景观,大多采用中近景。

《数码摄影》:作为国内知名策展人,您有丰富的大型摄影展览的策展经验,您认为国内外在这方面有什么差别?国外对我们的展览交流活动如何看?

段煜婷:从策展层面上,国内的策展观念是不成问题的,但艺术是在每个环节都不能马虎的,任何一个环节做不到位,最终的呈现都会打折扣。我尽量让每个环节不打折扣,首先力争选择最理想的摄影师,这个环节是最好把握的,但展场就不一定是专业层面能把握的了,好的展馆需要完善的设置,足够的资金支持,这都还需要一个过程。莫斯科多媒体艺术馆、国家展览中心都是国家级的展馆,为策展人和艺术家提供了最好的空间,采光、空间设置等因素都不用考虑,作品好多都是原作,运输保险等项目都是巨额的,这需要很大的财力支持。

西方世界非常重视中国,只要有展览交流,他们觉得我们是认真的、专业的,就会非常尊重,因为中国是世界文化的一大部分,彼此之间的交流,对双方都很重要。

杉本博司个展

此次展览是世界著名摄影艺术家杉本博司在中国的首个个展,展览通过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呈现杉本博司摄影技术的造诣。凭借对银版印刷制作的敏锐理解,杉本博司成功地诠释了黑、白、灰三种色调所蕴含的全部潜能。

杉本博司的最新系列作品《闪电原野》以有机物的组合结构以及原始形态为主题,流淌着奔放的动态和能量,影射着生命起源之时迸发出的第一个火花。更重要的是,这些作品以摄影为载体寄托了杉本博司对科学研究和实验的热情。他并未使用照相机,而是在暗房里将未曝光的胶片放到预先设计好的、能够产生不同电压电流的设备上,以创造出特殊的效果。同时展出的还有《概念形式》系列,将杉本博司对时间概念的理解融入数学空间,勾勒出这一概念发展变迁的文化历程。

展览地点:佩斯北京(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798艺术区)展览时间:至7月7日

《脸谱交流-北京》摄影展

“脸谱交流-北京”承载了国际性视觉盛会提出的“界面:肖像与交流”理念。尤其在中国活跃的语境之下,针对摄影视觉这门既古老又年轻的艺术展开学术探讨,或许能产生与西方社会截然不同的人文效果。

“脸谱交流-北京”项目汇聚了31位重要艺术家参展,这些来自于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创作方式,但都以共同的目标来探索肖像理解方式的多重含义。这次展览从内部探讨肖像照的交流方法,展现了当代肖像话语和美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艺术家们以极大的自由度和复杂度建构、解构了这些肖像。在其自身的空间和意义之外,图片也被放置在展览中进行双重的“脸谱交流”,正如这个项目实施的本身,也是试图建立一种视觉的连续性,去应对和探讨与当代肖像照相关的话语和想象。

展览地点: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798艺术区)展览时间:至 6月24日

《触感的魔术》——今道子新作展

从美术学校版画专业毕业,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发表摄影作品,日本摄影师今道子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创作风格进入了当今的摄影史。她以女性独有的视角,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将各种“食物”和“动物”进行组合,制作出一件件不可思议的物件或服装,黏贴着鱼皮的帽子、覆盖着鱿鱼并用鱿鱼须作为鞋带的篮球鞋、奇怪的鱼身鸡脚生物,将蜕变的蝉壳布满了纱衣等等,今道子的每一件作品都给我们带来惊喜。这次的新作品,同样带来强烈的视觉刺激与触觉感受,丝柔的、滑腻的、粗糙的……各种质感(味道)构成了一场视觉感受的盛宴,所有作品都表现出一个极端清晰但又丰富绚丽的幻想世界。

展览地点:北京泰吉轩画廊(北京西城区白云路6号云起时珍宝花园)展览时间:至6月18日

《着迷》——若瑟·狄莫新作展

若瑟·狄莫出生于葡萄牙里斯本,过去的18年在澳门定居与工作,他有着国际化的生活背景,丰富的国际展演经验等要素决定了他在摄影以及录像装置中的创作主题与范畴。此次展览是他首次在北京举行的个人展览,也是“草场地摄影季·阿尔勒在北京”的活动内容之一,展览共展出32张若瑟·狄莫在过去两年而且至今仍在创作的系列“The Ghost”摄影照片,作品清晰地表达了艺术家对创造错觉的意愿。他把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的东方和西方的环境和情景集结起来,对梦境进行探索,作品均包含着一个特定的摄影理论,并把东方的道教和禅宗哲学与西方的概念艺术和当代哲学结合,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独特风格。

展览地点:北京全艺社(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798艺术区)展览日期:至6月24日

《情书》——蒋志个人摄影展

此次展览呈现艺术家蒋志的最新实验性彩色摄影系列作品,包括20幅中型和大型彩色摄影作品,展示了艺术家独特而富有诗意的摄影手法。蒋志惯以诗人和作家的思维,他的作品透出凄美的意境和强烈的视觉冲击,不断解析人心的终极意义和脆弱性,并成功地跨越文化差异在全球层面上诠释人类的生存状况。作品运用最简洁的素材:鲜花和火焰,将渴望、记忆、希望、爱、命运、死亡,全部汇入“情书”中。如蒋志所展现的,爱与美,毫无疑问也将遭受相似的命运,然而即便历经惶惑,厄运或不幸之火,爱与美的永恒性依然存留。

展览地点:M97画廊(上海莫干山路97号2楼)展览日期:至7月8日

上一篇:弘扬“三超”精神 推进跨越发展 下一篇:儿童摄影,该有新景